罗马拒绝不艺术的中国小店

时间:2022-10-24 12:51:50

罗马拒绝不艺术的中国小店

商业也需要艺术,一群老老实实做服装批发生意的中国商人,在罗马遭到当地人集体请愿取缔。而理由,竟然是因为他们破坏了当地的人文环境!

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的火车站附近有一片街区,这里云集着很多中国的店铺,这些店铺大部分以批发服装为主,据说生意相当不错。但是前些日子,当地居民向罗马市政府请愿,要求取缔这些中国店铺――一些大多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商家们,基本上都是老实做生意的良民,既不违法乱纪也没破坏当地的环境卫生,而他们的存在为什么引起当地人的不快呢?

原因听起来有些令人不解,其理由是中国批发商的存在破坏了当地的人文环境。

罗马火车站附近的街区原本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建筑以五六层的老房子为主,楼上是住宅,一楼的商铺则是一家家的咖啡馆、面包店、花店、理发馆、熟食店、服装店以及艺术品店等,住在楼上的居民一下楼就可以泡泡咖啡馆、酒吧,或者很方便地买到蔬菜面包香肠,生活颇为惬意。

而喜欢艺术的意大利人比较讲究生活的情趣。我看到过许多意大利当地人开的商店,有一些商店猛一看甚至都不知道是以卖什么为主的。譬如说,看上去明明是服装店,但店堂里却摆着许多与服装不怎么“搭界”的艺术品以及漂亮的鲜花绿植;有的店明明是理发馆,却也在店里陈设着老古董……

后来,一家家以批发服装为主的中国店铺逐渐取代了楼下的咖啡馆、面包店乃至艺术品商店,住在楼上的居民们再也不能过那种下楼就能喝杯咖啡,出门就能买束鲜花的日子了。

出于好奇,我也曾一家家参观过当地的中国店铺,发现这些店铺的存在的确有它的问题:因为主要做服装批发生意,所以每家店里都摆满了供批发的服装――熟知服装批发行业的人或许知道,做批发生意主要是以量取胜,而品种却并不丰富。还有一个更让当地人不满的特点,中国的服装店为了尽可能多地展示商品,不再像意大利人那样在店堂里摆设鲜花或者艺术品之类额外的东西,这样的店对当地人来说实在缺乏魅力,住在楼上的居民有条件的就搬到了别的地方,搬不走的就只有抱怨了。

我观察过在此开店的中国店主,他们大多是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农民,本身在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上存在着欠缺,很多人虽然身在罗马却并不通晓意大利语――更主要的是在他们的成长背景中并没有受到过真正的美育教育,又怎能苛求他们也像意大利人那样在服装店里摆上鲜花和艺术品呢?

都知道知识就是生产力的道理,其实艺术也同样是生产力,美学素养同样能促进生产力。殊不知那些摆满艺术品的服装店恰恰能提高整个店的美学层次,从而为店主人带来更多的生意和更高的利润。遗憾的是国内的中小学教育恰恰缺乏这方面的培养,连必要的体育课都是能免则免,更别提音乐美术等艺术素养课了。这就导致了我们的许多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不会听音乐会、不会欣赏美术作品甚至不懂得穿衣打扮。

几年前我偶然认识了一对来自日本的夫妇,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都没有上过大学。这对夫妇在北京开了一家日本料理店。这家小小的日本餐馆,从门头的风格到店堂的装修布置全是夫妇俩自己设计的,有着很高的品位,不知道的还以为出自某个专业的设计团队。事实证明这样有品位的小店也受到了包括侨居在北京的日本人在内的北京顾客的欢迎。

我们的国家已经走出了贫困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我们的大中小城市乃至村镇集市也逐步地走向了商业繁荣,但是在大小城市的街边一家家名称粗俗装修粗俗的店铺非但没有给所在的城市乡镇带来视觉的享受,甚至极大地破坏了我们悠久的美学传统。我们的诸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这样较为先进的城市甚至都找不出一条由众多有品位的商店连续而成的商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吧!

艺术也是生产力,一个“艺术了”的城市又何尝不能走向繁荣呢?■

E-mail:chinacbr@vip.省略

上一篇:非洲人和中国人的相互错觉 下一篇:实业之困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