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关系决定课堂效率

时间:2022-10-24 12:26:56

五种关系决定课堂效率

[摘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为之创造条件,在因材施教的措施下确保实现面向全体,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讲与 练培养能力

因材施教

1讲与练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是“先讲后练”或“只讲不练”。科学的教学方法主张讲练结合,这是对传统教学程序批判性思考的结果。讲练结合不是讲和练的机械相加或拼凑,而是讲授、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发展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是讲、练、思的融合,讲中有练,练中有思。讲、练等教学方法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它受制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要自觉的把各种能力训练,尤其是思维能力的训练贯穿于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中,使讲授、练习、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都成为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

讲授过程要注意做到有讲有练,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好讲授知识的内容,而且要使学生同时掌握教师讲授的思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练习不能只满足于答案的正确,更要注重答案的获得过程。讲既能指导练,又能对练进行总结、评价、矫正。练不应是盲目的、无针对性的,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奋其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获知过程。只有正确把握讲练关系,才能改变讲述中满堂灌、练习中机械重复和题海战的现象,寻求以点带面、以质带量、少而精、精而准地进行教学,努力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讲与练的最佳结合,讲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能力培养的基础,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对知识的认知把握程度愈深,其能力水平的层次也就愈高,因此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是在研究各类型知识的传授与学习的策略中不断深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能力必须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培养,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在教材中知识结构是外显的,而能力培养是内隐的。只有掌握数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及其体系,数学能力的培养才有物质基础和依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多动手动脑,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

总之,知识教学要精要、好懂、有用,着眼于提高能力;能力训练要务实、得法、有效,要注意运用知识。不能只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能重视和强调了能力的培养就贬低了知识,没有知识的能力是不存在的。

3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

人与人的差异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人都与他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所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唯一方法就是因材施教。因此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并不矛盾,不因材施教就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承认学生的智能水平、学习态度等差别,就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两头,正确对待个别差异,使教学深度、速度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接受的,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允许差生分阶段逐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落实因材施教还要求我们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处理好集体与个别的关系。在集中主要精力做好集体教学的同时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好个别教育的工作。个别教育不仅仅是指做后进生工作,而是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做好不同类型学生的工作,从而促使全体学生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使先进更先进、中间变先进、后进亦先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为之创造条件,在因材施教的措施下确保实现面向全体,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4现有先进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

现代化教学包括投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信息传递技术,它们在教学中承载、传递、处理和存储教学信息,其形象直观、声像并茂及运用各种技巧呈现各种运动状态的特点,对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速度、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等方面,越来越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桥梁,恰当的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应坚持两个原则:有效原则和经济原则。一方面数学教学中拒绝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肯定不行,但为用而用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有效原则要求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必须是对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有效的。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经济原则要求我们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采用教学技术手段越简单越好。

可见,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到用之有法,用之有序,坚持经济有效的原则,相信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5心理指导与学习积极性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加强学生的心理指导,一方面可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指导的意义在于通过调控学生心理反应和指向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师批发导下的规范化学习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来说,首要的是认识活动,而在进行认识活动的时候,必然会有情感的伴随传统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情感是忽视的,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主张教学中既要依靠和利用学生的情感,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绪生活。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有动力功能,偷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反之消极情绪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紧张、苦恼、过度焦虑等,都会使智力迟钝。

进行心理指导就要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来打动学生,“严”字当头、“爱”字当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师生之间良好呼应谐调的关系,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从而设法克服学生的各种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理清了各种教学关系,就能在教学中自觉按照现代教学理论的要求去做,就能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能力。

上一篇:体育课:让学生远离恐惧 下一篇:浅谈运用情感因素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