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阎锡山的生死两界

时间:2022-10-23 11:55:11

将去台北时,一位阎姓朋友发来短信:“在台北你一定要去阎锡山故居,就在阳明山上。”朋友是山西五台县人氏,与阎锡山本家,简短一句建议,我却能感受到言语背后他心底的那种乡土、宗亲情感。

赫赫有名的“山西王”、1930年联袂冯玉祥而与进行中原大战、抗战期间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一九四九年太原守城战……欲了解那一时代的民国历史,无法跳过阎锡山这个人。几年前,我曾寻访阎锡山出生地——山西定襄县河边村,如今,来到台北,寻访他的终老之地,感受其人生起伏,历史沧桑,自是难得。

从河边村到阳明山

寻访名人踪迹,一直是我旅行最爱。接近一个历史人物,寻访故居乃至墓地,的确是读书之外另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在与历史对话中你可以更真切地感受生与死,在回望远去场景时你可以获得超然于现实之外的宁静与顿悟。

出太原往北,过阳曲,穿忻州,即到定襄县河边村。将近二百公里路程,如今走高速公路,两个多小时即可抵达。

遥想1900年,河边村通往外界的是一条坎坷不平的小路,那一年,十八岁的阎锡山第一次离开家乡,他和父亲因躲债而结伴落荒出走。他们走小路,搭一辆去太原拉废纸的铁轱辘车,偷偷前往忻州,然后经忻州前往太原。多年后,成为了“山西王”的阎锡山,每当政局危难之时,常喜欢回到河边村,仿佛欲以故乡之地气蓄精养锐。自袁世凯称帝一直到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近二十年间,他在故居这里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不变应万变,确保自己的“独立王国”处军阀混战之中而不倒。

阎锡山故居有数百间房屋之多,堪称一个恢弘的建筑群。故居大门,与北方普通大户人家没有太大区别,远没有想象中的气势。然跨进大门,却顿时可以感受到这一偌大建筑群的与众不同。阎锡山执政山西后,费时二十多年陆续修建这一故居。

房屋数百间,院落数十座,建筑高低不一,参差相间,大小庭院,衔接交叉,其间小径曲折循环,让人明显感到整座故居的诡谲与幽深。都说“文如其人”,建筑也是如此。在同时代的军阀中,阎锡山不张扬,不夸张,信奉“中的哲学”,实际上却是锋芒内敛,老谋深算,其精明与狡黠,非他人可比。河边村故居很贴切地渲染出“山西王”的威严和高深莫测。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这一故居改作荣军院,一直安排残疾军人居住、疗养。由此之故,“”期间村外的阎家祖坟遭遇掘坟抛骨之痛,故居建筑却未遭破坏,竟侥幸地完整保存下来。

一到台北,我就向两位台湾文化界朋友打听阎锡山故居所在,回答的却是一脸茫然。

这也难怪。阎锡山1960年即已故去,淡出政治舞台更是早在1950年,两位台北朋友则都是“60后”生人。半个世纪时光流逝,阎锡山故居落寞在阳明山的某个角落,苍翠掩映,从未对外开放,无人知晓,也在情理之中。

故垒萧萧芦荻秋

永公路很长。

几次折返,总算找到士林区永公路“二百四十五巷”路牌号,一幢绛红色两层砖石楼房,另有一幢白色楼房与红楼相邻。车停路边,我们走下来四处寻找,确认。

终于,终于,在下行公路的左侧看到了一块示意牌。示意牌不大,大约两平方尺模样,平卧。牌子上方几行大字写道:

古迹,“阎锡山故居”

等级:市定

类别:宅第

创建年代:民国三十九年(一九五年)

走到院落门口,但见方形水泥门柱上,挂有一块蓝底白字的铁皮门牌,注明:“士林区永公路245巷34弄259、261、265、267、271、275、277”。

院门简陋得不敢相信这里就是曾经显赫几十年的阎锡山的故居。两扇铁栅栏门紧闭,右侧水泥门柱上的电插座已经脱落,任由它,悬挂。听见我们的声音,忽有两只黄狗从院落里面冲来,狂吠不已。

一位姓范的老人,从路旁不远处走来,告诉我们,如今只剩两位健在的山西老兵负责看管故居。他们住在山下,一般事先约好,才会上山陪同参观。头一天,他们刚陪几位客人来过。

事后知道了这样的故事:阎锡山当年在这里定居后,他带至台湾的六十名山西部下陪着他,负责护卫和照料。一九六年阎锡山去世,安葬在院落背后的山上,这些老兵依旧住在这里,看守墓地,与之相伴。半个世纪过去,老兵一个接一个故去,仅剩的几位老兵,也到了八十多岁的高龄,再也无力管理这个院落与墓地,故在一年前将之交给台北市政府。

故居的主人已去五十二年,只留下一圈铁丝网,网住整个院落的破败、萧条与荒芜。我走到哪里,黄狗跟在哪里,隔着铁丝网对我叫上几声。张望铁丝网里的残垣,想到山西河边村的那个建筑群;伫立芦荻下,想到刘禹锡的诗句“故垒萧萧芦荻秋”。

转而又想,阎锡山阳明山故居的这种荒芜,并不让人过于吃惊。他的政治显赫,他叱咤风云的时代,早在一九三年就已经落幕了。

阎锡山起落之间

回望一九三年中原大战之前的阎锡山,在中国何其显赫与重要。当中原大战爆发时,美国TIME(《时代》周刊)选择阎锡山作为封面人物,突出报道的正是他多年来统治山西的政绩和长期保持中立的策略。《时代》周刊写道:

作为山西省的“模范督军”,阎实际上耸立在一个独立王国之中(在中国包围之中)。目前,尽管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阎为一千一百万人带来了繁荣,在中国他们最为富裕,因而,这使他显得出类拔萃。他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防御部队、维持秩序的警察,发展优良的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时代》,一九三年五月十九日)

这一报道并非虚言。客观地看,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头二十年的中国,阎锡山对山西的统治和奉行的中立策略,的确为山西带来了稳定与繁荣。

阎锡山对农业发展高度重视。1917年,阎氏发表《兴利除弊施政大要》,次年发表《山西国民政治实行大纲》,均以农业为首务。以农业为首,阎锡山提出三事六政:种棉、造林、牧畜;禁烟、天足、剪发、水利、种树、蚕桑,三事六政相辅而行。

上一篇:丰岛:突袭!高升号被击沉 下一篇:谁制造了《白毛女》红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