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讲座应该老老实实

时间:2022-10-23 11:47:18

科普讲座应该老老实实

《健康时报》在2010年7月5日刊登了一篇“全民健康科技论坛城市行”系列公益讲座的报道,标题为《要健康先防厚血》,文中所引用专家的话,如果客气一点说,几乎满篇都足信口开河。健康科普是一件严肃的事,容不得半点虚假,所以,有必要对此文进行认真修正,以免以讹传讹,给读者造成误导。

“要健康先防厚血”

首先,以“要健康先防厚血”为全文标题就已经很不妥,再从文章中分析,“专家”将血液黏度增高刻意改变为“厚血”。估计是他从查字典里发现,“黏稠的”这个中文,在英文里是“thick”或“dense”,反过来它们的中文意思真是太多,包括黏稠的、稠密的、厚的,重的、弥漫的、不透气的、能见度低的、迟钝的、嘶哑的、亲密的、十分友好的、愚笨的、难懂的等等,而在医学上,已经十分贴切而公认用来形容血液状态时,就用“黏稠”一词,进一步解释就称为“血黏度增高”,简单易懂,老百姓也早就熟悉了。这位“专家一可能太想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地将它改为“厚血”,只不过是“洋泾浜”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再看内容:“厚血是对于血脂高的另一种说法”,专家可能不知道,血液黏度增高的原因很多,例如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等均可引起,并非仅是血脂高造成。另外,“专家”解释血脂高时,竟忘记了总胆固醇。接下来,“专家”说“任何一项高了或低了都不行,会引发糖尿病、高血压、身体炎症等多种慢性病的发生”,这也是有误的。实际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低一些,没有什么不好,另外,只有高脂血症与高血压关系比较密切,虽然不少糖尿病患者也并发高脂血症,但高脂血症与糖尿病的发生,以及与身体炎症的发生,并无必然因果关系。

“满面通红是典型的厚血”

“专家”给出的“检验标准”,更像算卦先生在蒙人,“吃完就睡觉就是厚血”、“手指尖是红的,满脸的老年斑,而且那个脸是垂下来的,糖尿病百分百跑不了”;“凡是手伸出来有红点的,那就是厚血的表现。女同志手红的,痛经跑不了,男同志手掌红,可能有脂肪肝、胆囊炎”、“满面通红是典型的厚血”、“脸是黑的,手是白的……预示着你的肝脏有问题”……说的都是类似相面先生的套话,缺乏科学根据,读者们可别被忽悠。至于“凡是嘴唇是紫的,我告诉你的血里全是黏糊糊的,全是黏在一起的”更是好笑,因为嘴唇发紫是比较严重的缺氧表现,原因却很多,如先天性心脏病、肺脏疾病等,高血脂与此没有什么必然关联,血细胞本来就“全是黏在一起”;最后“眼白里的全是血管,是脑血管出现问题了”眼底血管硬化与心脑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但不是所谓的“眼白里的全是血管”,那是需要检查眼底才能看见的,如果眼结膜真出现小血管充血,应该先排除眼科疾病,“老年人脸上全是毛细血管的,像小蚯蚓似的,凡是这种情况你的全身毛细血管阻塞率已经非常可怕了,”这样的描述,既含混不清,又确实希罕,不知“专家”是否有兴趣公布其病例详情,以飨有志去进行研究之士的好奇心?总之,高血脂很容易通过临床检验确定,完全没有必要,也不要轻易相信种种小道歪理。

“前列腺炎的自愈方法――跑步”

“专家”主张每天要运动,而且“骑车4~6小时,游泳要2~4小时,跑步4~6小时等”,谁能够做到?我想,“专家”自己大概也做不到,即或半日工作制,有时间也没有那个体力,并且运动并非越多越好,应该适度。

“专家”还说“在出汗的过程中,排除了体内的垃圾,防止了各种炎症”,也很富于联想,其实,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重要机制,汗液里98%~99%的成分主要是水,含有微量氯化钠等,有没有“毒”排出来?怎么防止了炎症?起码从目前的研究中还说不清。

至于“专家”在结尾所言,“再比如各位男性同胞,凡是有前列腺炎的,不要去用药,有一个非常好的自愈方法――跑步”,就非常大无畏了,既不懂得前列腺炎的病理过程,又不惧怕那些万一偏信了这个“非常好的自愈方法――跑步”,而真的“不要去用药”的患者,在被耽误了病情后,来找这位“专家”对簿公堂!真的应了那句话:无知者无畏!

但是,我们的读者,可别跟随着也无畏起来。

上一篇:南方人参绞股蓝 下一篇:秋日进补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