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消费名人何时休

时间:2022-10-23 11:08:49

过度消费名人何时休

素材一:莫言图书大涨

莫言获奖后,莫言图书进入了一个全国范围的“真空期”――旧版的莫言作品集在短时间内被一抢而空。全国人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企盼获得莫言图书,无论是哪一本小说,有就好。就拿《蛙》来说,2009年旧版27元,正在接受预订的新版内容完全一样,只是换了一张封面,价格就涨到了35元。

素材二:莫言作品速进教材

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教材?这引起社会热议,质疑或反对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获奖后就进教材,这是否太功利?二是莫言的作品是否适合中学生?教材编写是一件严肃的事,入选作品应该严格按照筛选程序来进行。从前莫言作品进不了教材,是出于何种原因?难道是因为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总之,编写组不能“速编”教材,而要考虑作品的真正价值和对学生的影响。

素材三:赔本也种红高粱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家乡所属的高密市政府也坐不住了。这不,高密政府准备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等。在红高粱文化休闲区,将花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有关领导官员表示“赔本也要种”。这种做法合理吗?可不能因为“书”红了,就把大地种成一片高粱红!

素材四:莫言故居被过度消费

土坯屋,五间房,狭仄,满是灰尘和杂物……连日来,老屋因为主人获奖而变得不再宁静,海内外记者纷纷到访,报道了这座再平常不过的农舍。据介绍,这座民国时期修建的百年老宅,后来经过两次大的翻修,莫言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它承载了莫言太多的记忆。如今,管委会提交了规划,打算花费50万元人民币对旧居进行整修。10月24日,莫言旧居西南侧一处邻居家的4间住房已被青岛一家企业老板高价租赁,该企业欲瞄准“莫言商机”,在此开发销售旅游文化产品。同时,当地旅游部门计划推出“莫言旧居”一日游。

【素材评点】

因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由此而引出的名人效应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中国是文学大国,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诺贝尔文学奖却来得有点迟了,因为这个“迟到”的国际大奖,人们必然会用仰视和羡慕的眼神来看待莫言,这是对文学的一种尊敬,也是对莫言个人价值的一种肯定,也包含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不过,有些行为走上极端,商业味变浓,就使“良性崇拜”变成了“过度消费”。图书虽然提价,但仍被一抢而光;以前平静的故居,变得热闹起来,当地政府还要修葺老屋搞“一日游”;可笑的是,有关部门还要投巨资种红高粱……《红高粱》让莫言名声鹊起,遍地的红高粱难道能成就高密的明天吗?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商业的口味越来越重,而文学的本质始终未变。我们不能拿商业的重口味来冲淡文学的纯洁与高尚。文学的价值在于陶冶情操,感染心灵,使人获得精神力量。如今,文学价值带来了名人效应,而消费名人却不一定能促进文学的发展。或者说,过度消费不但不能成就文学价值,反而会使文学变得浮躁、浅薄、做作。因此,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炒作文学,更不能过度消费名人。

【适用话题】

名人效应 过度消费 文学价值 商业炒作

【多角度话题运用】

1.名人效应。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作家莫言,我们要报以敬佩之情。不过,我们还要清楚地看到,是作家莫言成就了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而不是诺贝尔文学奖成就了莫言。莫言的名气大了,他的图书也增值了,他的亲人也沾光了,他的家乡也扬眉吐气了……名人带来了一系列的效应,尤其是商业价值,是名人效应的最直接体现。运用素材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让人们正确对待名人,而不是盲目崇拜或趋于利益。

2.过度消费。在现代社会里,物质化和功利化越来越明显了。人们在热衷于某个人或某件事时,容易走极端或过于夸大,这就造成了过度消费。消费名人是可以的,因为名人身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但过度消费,不仅会给名人带去压力,还会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当央视记者对莫言提出“你幸福吗”的问题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被幸福”的莫言,像一个符号,被更多的人消费着,正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3.找准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价值。位置不只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也是约束自我的一条红线。莫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官员、商业、读者等也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过度消费名人。而作为“诺奖评选委员会”也要给文学找准位置,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更多“莫言”实现人生价值。

4.文学价值。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界的最高奖项,获奖作品是货真价实的,获奖者是至高无上的。我们要充分肯定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影响,也要看到文学创作任重而道远。文学价值代表了一个时代或一个阶段,中国的“诺奖”不可能只停留在莫言身上。中国文学还在路上。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诺奖”,来审视它的时代性和历史地位。

上一篇:文章的“骨架”――结构 下一篇: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