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发展

时间:2022-10-23 11:05:37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发展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都在进行全面的转型。本文尤其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对策

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为目标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了解语数外以外的课程知识,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可以更好地让他们适应这个信息时代。但在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语数外以外的课程都是无用功,以致信息技术教育得不到重视,教学方法也得不到相应的改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发展之路如何走得更好,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一)课时安排没有保障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是没有考核的,因此这门课得不到与其他科目同等的重视。又因为开课范围小,开课课时少,课程时间还经常被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占用,课程内容难以完成,老师多数走形式,随意性较强等原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有调查显示,信息技术教学课时的不足,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更难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应保证它应有的课时来确保它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教学硬件资源尤为紧缺

在小学里,信息技术设备落后,现有计算机配置低、数量少,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无法满足新课程的实施和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要求。同时,学校教学配套资料主要是源于图书文字,信息化教学资源贫乏,虽经近几年的持续努力各方争取,也逐渐配置了一些教学光盘、教学录像带、录音带、投影仪,但也仍然无法适应教学需要,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师教育理念不够先进

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比较浅,是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障碍。尽管信息教育的发展已经有20多个年头,但信息教育课程依然很难得到重视,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处于一个尴尬的处境。有的学校要么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要么就是其他课程的老师兼任该课程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也许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老师负责管理整个年级或一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工作量是如此繁重,却并没有得到对等的重视和相应的补偿,这都导致了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需要去进修专职教师的课程,需要有和其他学科同等的培训机会,可是由于工作量大和工作的琐碎,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都没有到一个教师应有的程度。这无疑制约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发展。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发展

因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心中要有学生,但是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个抽象的群体意义上的学生,其教学目标必将是全班一律的。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足够的课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

学校不能因为过于重视其他课程来挤掉信息技术该有的课时,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保证安排适量的信息技术课时来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展开。由于小学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喜欢新鲜事物,那么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技术教学的媒介,它可以演示色彩斑斓的图片、好听的音乐、以及趣味横生的动画演示等,这无一不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信息技术中也有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识,教师应选择比较贴近生活的实例和故事来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word时,要求学生掌握它的基本操作。那我首先会演示一些文档,从简单的到复杂的,学生们在这样的演示下就会思考这些变化怎么来的,这些变化是如此不可思议啊,就会想到“我们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文档来吗?”随着学习word的深入,学生会发现做文档的技巧是有趣的,也是千变万化的,这样顺着他们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自己也会很主动地去掌握文档的技巧,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二)足够的教学硬件资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战训练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物质基础保证。要积极疏通资金渠道,是让小学走出信息技术教育困境,解决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问题。只有有了足够的教学硬件资源,才能让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给学生安排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战训练。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我在教学时应用了《金山打字通》的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学习知识的快乐。这样的实战训练,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不同的教学内容造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保持学生的个性,给今后创造力的发挥留下潜力。

(三)教师要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与学生增长知识的速度同步。

教师要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级的信息技术学科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以时俱进,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和科研水平,并在教学中进行“一日三省”。这样就能保证学生获取知识能量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运用以上的方法,学生就能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只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充电补充自己的知识能量,满足学生增长知识的需要。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教育才可以不断迈向高点。

参考文献:

[1]许爱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及学习环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

[2]董彦.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5.

[3]兰晓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教育技术,2011,01:25-27.

[4]陈美丝.西安市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试析幼儿园中幼儿告状现象 下一篇:刍议如何实现高中生物课堂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