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东风好行船

时间:2022-10-23 10:59:56

去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并获特等奖。对于成绩,我始料未及,总觉得是一次机缘巧合;但对于那次紧张激烈的比赛过程,我则以为是一次不可多得的人生历练。今天,赛事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但反思并没有停止。

思考一:天时地利人和是选手成功的前提

记得获奖消息刚传回我的学校时,有位年长的同事欣喜之余便赠我一首小诗:“博览群书眼界开,又逢盛世摆擂台。一心只为报春去,已是归来花满怀。”记得当时我笑就着告诉他:你的诗有许多过奖之处,我不敢当;但“又逢盛世摆擂台”一句写得真好,我喜欢。

是的,和年长的同事相比,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正当年的时候,从没有遇上国家像今天这样重视教育的时机,没有“摆擂台”的机会。是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是福建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催生了本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从而给了我一个展现自我的历练机会。

这,不正是我们说的天时吗?

厦门特区一向重视教育发展。2007年4月,厦门就率先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启动了教师岗位大练兵、师德建设和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的三项主题活动。我所在的学校――同安一中,也创造了“素质+质量”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一切,自然使得作为其中一员的我,受益匪浅。

这,不正是地利吗?

人心齐,泰山移,一个人的成功总离不开身后的支持。时至今日,我还清楚地记得参赛中的许多细节,这里我择取一二和大家共享。

“既然是比赛,过程必然是艰辛的,但我们做大家坚强的后盾……”这是市教育局、教科院领导的总动员令。

“能参赛,就证明你们是最优秀了,胜固可喜,败亦欣然!大家完全有理由轻装上阵。”这是我们局长赖菡先生的心理辅导。

“尽其所能,顺其自然。”这是我校吴亿年校长决赛前夕的劝慰。

还有市教育局有关人员一路随行,一路相伴,动车票的购买,食宿的安排,尤其是比赛过程中的鼓励、安慰,都让我们有一种“家”的温暖。

更让我感动的是我所在的备课组。都说重点中学的老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身负繁重的工作量。而我所在的备课组,年长的已近知天命,年轻的大多刚为人母、人夫,但是当他们知道我要参赛后,二话没说就承当起代课任务。有个老师身体不适,本来打算十月份要到中山医院手术,见大家的业务繁忙便一拖再拖,我参赛后,她还带病替我上了好几节课。

这自然让我想起了大地之神安泰的故事。安泰之所以拥有无穷无尽方的力量,那是因为他永远不曾离开大地;我参赛时能走得远些,是因为我幸运地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帮助和关爱。

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我不可能走得这么远。

思考二:“低头走路”――平时的积累是选手成功的基础

“低头走路”说的是要“勤”字当头。

“低头走路”,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就是要“坐下来”博览群书。

“坐下来”,意味着你要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宁静,这是做学问、钻研业务的前提;“博览群书”意味着你要打破读书的功利性,不可急功近利。自己平时看书没有什么功利性,随意翻阅,空闲之余,手不释卷是我从小到今养成的习惯。不说这次比赛受益了,就在平时的课堂我也收获颇多。大赛后,有记者采访了我的学生,让他们谈谈对老师的评价,他们是这样说的:刘老师可以把枯燥的课上得荡气回肠。孩子们的话也许有些过了,但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对我的认同;此外,他们课下常常亲切称呼我“春姐”。真的,一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一些“知古今,通四方”“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本事,是很难让学生尤其高中生认同的,所以,“低头走路”就是牢记“腹有诗书气自华”良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杂家”。

和所有的新教师一样,我相信“勤”,勤能补拙,勤奋出人才,所以,我总是广泛搜集材料,深入分析教材,精心写好教案,认真批改作业,尽心开好班会,虚心请教同行,真心和孩子们交谈。付出总会有回报,入行五年时,我已经是区教坛新秀了。

但在高兴之余,我也在思考,难道日复一日的这样在教材、教案、作业之间重复这就是一名教育者吗?只囿于学校、班级,人生是不是缺少了点高度?古人尚且知道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努力争取、创造机会走出去以领略更广阔的教育天地?教书匠的角色不应该是我们的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即使这个目标在一生中只能“高山仰止”,我也应该抬头仰望。

有了想法就去做,做了就要坚持,我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从教以来,我做了许多这样的“功课”,包括培训、学习、赛课、课题研究等等,如参加北师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习,参加省“跨世纪园丁工程”、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厦门市中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福建高考命题人等各级培训,参与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

今天,和大家说起这些来,已经可以轻描淡写,但那一路走过来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那年,孩子还不满2周岁,而父母却遭遇了车祸。在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父亲万幸只是手腕骨折,但母亲却便变成了植物人只能永远地躺在床上。“植物人”原本只在书上看到的医学术语,现在就这么真切地发生在我的身上;再看着原本贤惠、知书达理的母亲那毫无意识的样子,看着父亲在人生日暮即将失去相濡以沫老伴的痛苦神情,我的绝望,我的无助,甚至我的恐惧,大家一定不难想像,我们常说的“飞来横祸”也就莫过于此。更艰难的是,车祸不久,我就跟班上了高三,后来由于工作需要,高三毕业班一带就是三年。除了给母亲治丧的那几天,我没有请过一天假。送走母亲的第二天我就参加了高级职称申报时的说课,记得当时评委的一个提问,因为触及到家庭,我当场就哭了。那段日子,我只能用疲惫来形容自己,而我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也正是在这时完成的。为此,我的同事送了我一个“拼命三郎”的绰号。

天不负苦心人,这么多年的努力、坚持,终于使我的从教之路逐渐宽阔起来。现在,面对大家,我终于可以这样说:这或许就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

思考三:“抬头看天”――超越平常是选手成功的关键

“抬头看天”说的是要超越“平常”。

超越平常,我的理解就是要坚持对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和提升。从教以来,我会经常写写教育论文、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等。铁杵成针,贵在坚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平时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促进我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孕育了这次大赛中的自信和从容。

超越平常,就是指在平日的教学中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意识。本次大赛后,我有幸得到一些评委的点评,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在板书设计中,我比其他选手多了“景、情、理”三个字,板书的整体设计就显得大气;二是在文本解读中,我比其他选手走得深一些、广一点,课堂的内容就有了深度和高度。正是“多”三个字,正是内容“精”一些,我笑到了最后。所以,平时上课千万不能仅仅满足于讲完,还要有一种“多研究一点”的意识。

超越平常,对我来说,还要有接受时代挑战的勇气。从教以来,本次大赛可以说是我很多次比赛中最艰难的一次。一是年龄。凡是大型比赛,都需要一定的年龄优势,自己年近不惑,和众多参赛教师相比,已经不占有这方面的什么优势。二是冒险。这么多年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获得不少的肯定和荣誉,是否有必要去冒这个险?结果会怎样?不能说我没有顾虑。但我的教研员俞发亮老师以不容商讨的语气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是啊,平时我那么努力,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充实、更精彩吗?难道那些小小的功劳簿就是我这一生高度,我还能更上一层楼吗?犹豫、忐忑之后,我终于接受了任务。现在想来,还真的应该感谢俞老师的“逼”,他“逼”出我的成功,也“逼”我去挑战自我,超越过去。

总之,不论是“低头走路”还是“抬头看天”,都在印证一个非常朴实、真诚的道理,那就是“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勃朗宁)面对今天荣誉,我庆幸我走对了!

荣誉只代表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宁静是生命的底色,平淡是生活的常态,平凡的工作岗位才是“天天马拉松”竞争的主赛场。为此,要戒骄戒躁,要“风物长宜放眼量”,用周国平的《记住回家的路》等文章使自己保持清醒头脑,放眼未来,将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强、更精、更新!

上一篇:做一个自尊\自信\自强的新时代女教师 下一篇:创先争优 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