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三思 第4期

时间:2022-10-23 10:40:52

赛课由来已久。学校常规课赛课,教学竞赛赛课,教学研讨赛课,评职称、评优秀教师也要赛课。然而,在赛课热中,我们不妨作一些冷思考,给赛课降降温或许是好事。

一、课可不可以赛?

赛就是要分个高下优劣,并且可以分个高下优劣,竞技体育可以赛一赛,唱歌跳舞、画画写字,甚至写文章都可以赛一赛,一则它们有时有必要分出高下优劣,二则它们可以一赛分出高下优劣,别无异议,是比较可靠的评价。

课可不可以一赛分高下、定输赢呢?

课的高下优劣标准何在,实质是什么,这尚是个正在探讨的问题。笼统地说,课效果好、效率高,属好课,反之则属差课。但效果和效率却是难以衡量和测定的东西,一下子是不好下结论的。赛课一般都煞有介事地拟有评分标准,但评分标准是否“标准”姑且不论,单就操作而言,最后往往都自觉不自觉地落实在可视性和观赏性上,诸如普通话好不好、板书美不美观、课件制作得如何、教态大不大方、课堂热不热烈、体现新课程理念充不充分等外在成份上。可以说,赛课的评价往往是表面的或片面的,并不及实质。

从另一角度来说,课堂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一节课往往前呼后应,只是整个教学系统中的一个环节,不能孤立、也无法孤立地评价一节课,只有把一节课置于整个教学系统中,才能对它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一节课好与坏,我们一则没有多大必要作出评价,二则以一节课给赛课定输赢,也太简单化、太武断了。

二、赛课的结果如何?

与交流课、研讨课不同,赛课的立足点其实不在于探讨一节好课好在哪里,课应该怎么上,效果如何,其着眼点往往在于对执教者加以评价和区分,是对教师进行检测和评价的方式。这就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如何上课能得到听课者尤其是评课者的认同、欣赏,就怎么上。这样一来,教师们首先不是准备“课”本身,而是千方百计了解和研究评委,研究评分标准,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再投其所好,有的放矢地表现自己,结果课上得五彩缤纷,却往往华而不实。

赛课的这种现实,直接诱使教师们在所谓的“教学基本功”上下大力气,练就全套花拳锈腿却颇为实惠的工夫。然后看准一节课,精雕细刻,反复打磨,在赛课时一显身手。凭着这样的一节课,可以不断参加赛课,层次不断攀升。犹如一名歌手,凭着一首歌唱遍天下。自此谁还去踏踏实实上一节朴实无华的“课”?谁还实实在在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干些出力不讨好的实事?谁还愿在教学底蕴这种“内功”上费力气?

纵观千姿百态的赛课,但凡赛课优胜者,多半形象青春靓丽、普通话好、更加热衷多媒体手段,在教学内涵上,却未必具有优势。仅此视之,赛课的肤浅与谬误,可见一斑。

三、赛课盛行的根源何在?

当然,赛课的弊端及赛课暴露出的问题,并非不为人所见,赛课之所以盛行,是有着它深刻的根源的。赛课因其在教师评价上具有直观性、简易性及可操作性,而受到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学术团体的格外亲睐。有时这种评价还有着非常实用的目的,比如用以评选优秀教师、教坛新星,或者对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所谓的业务考核等等。

对于教师来说,教书育人一向默默无闻,赛课则是显露“才华”崭露头角的绝佳机会和最好捷径。只要赛课优胜,往往能够“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这比日常一节课一节课老老实实地耕耘,实在要“经济”得多。于是许多教师对赛课异乎寻常地热衷,以至趋之若鹜。

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谁也不甘落后,并且急于立见成效。赛课形式上热热闹闹而具有观赏性,是十分好的展示和宣传的方式。组织者通过赛课,展示课程改革的力度、深度以及丰硕成果,展示教师的风貌和教学素养也无可厚非。

一言以蔽之,赛课劳而相对少功,大家却乐此不疲,是功利思想、浮躁作风和形式主义倾向使然。

上一篇:说不清的以后 下一篇:我教儿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