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如何“讲好故事”

时间:2022-10-23 10:35:16

电视节目如何“讲好故事”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讲故事”近年来成了电视荧屏上一种蓬勃兴起,方兴未艾的“叙事”样式节目。看惯了煽情、眼泪、刀光、剑影,人们似乎更想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喜怒哀乐、凡人的酸甜苦辣,于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一夜之间走进了千家万户,从中央到地方,讲故事之风吹遍了每一块荧屏。它使人们穿越虚假矫情,真实地看到了自己额头上打下的烙印,眼角边岁月留下的沟壑,眼眸里热爱流溢出的欢乐,而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但是许许多多或悲或喜、或远或近、或平淡、或曲折的故事中,有的让人过目不忘,有的则耳旁轻风,看来,故事并非全部好讲,关键看你如何选择,怎样讲出来使它们更动听。

一、真正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在我们儿时记忆里,故事的主人公永远都是英雄,可是电视的发展潮流要求我们将摄影机对准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去观照他们的生活情态,反应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从中熔铸出新的思考,这是对我们电视记者的新挑战。

在这场挑战中,一些人面对“凡人小事”这四个字迷惑了,他们或者找不到可以讲述的情节,或者对记实对象人为地简单化和明确化,遏制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对故事的记录仅仅停留于对非常性事件的外在形态的展示而不能接触到与人的体验相关的生存状态的表现,不能深刻地展示日常而又具有生命最本真的血肉体验,这样的故事不是真正意义上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二、以真情实感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狄德罗曾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不可能打动人心。”电视编导只有以自己的情感区构筑故事的大厦,以情感胃琴弦去拨动观众的心弦,才能共同弹奏出一曲曲震撼人心的华彩乐章。

好故事,通常以“情”字取胜。当然,讲故事为了片面地追求真情实感而制造情节赚取眼泪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一个能打动人的好故事,它最根本的前提是真实,只要真实就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曾获中国新闻一等奖的《壁画后面的故事》讲述了一幅成功的壁画后面发生的壁画家刘玉安和他的学生兼模特陶先勇的故事。刘玉安为了挽救身患绝症的陶先勇的生命四处奔波,但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这个救助的过程中,他的内心又充满矛盾。他同情陶先勇,又害怕被传染;他希望陶先勇那天生健美的体魄作为艺术品保存,却又不得不面对它即将消逝的现实。他不知道自己拼命地救他是因为感情还是因为艺术,所以才有了这样一段自白:“生命是美好的,不管他生在城市还是还是生在农村。陶先勇的美简直就像上帝赐予的一样,我不愿意看到美被破坏后心里特别空,我这样做是不是也有自私的成分,是不是为了填补内心空的那一块呢?”在这个故事里,刘玉安不是一个完美的圣人,他是一个普通的好人,编导把他完完全全真实地展现给了观众,也正以为此,这个故事才更加可信,才更加动人。

三、讲一个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故事

在电视纪录片里,所谓“讲故事”,可能讲的是个生命过程,也可能讲的是一种生存状态,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生活中发生的都可以拍,生活中的任何现象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任何凡人小事都能在纪录片中得到表现,只要把看到的听到的都实录下来,就可以完成片子的制作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现代纪录片讲求真实自然地记录原生态的生活流程,但这并不是照相式的自然主义地反映生活,而是要经过精心提炼和筛选,将偶发性的、随意性的富有个性特征和反映生活本质的情态和细节,如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正如人们所言“纪录片是选择的艺术,选择体现了编导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驾驭结构的能力。”所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绝不是罗列百姓的日常琐碎生活,而是要通过故事发现表层下更深刻、更丰富的情感和意义。也就是讲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一般来说,让一个故事有意义并不很难,因为这是制作“故事”的前提,假如压根就没有意义,那么何苦瞎耽误工夫,白浪费时间呢?但是,要使一个故事很有意思,也就是很好听,很好看,那就不容易了。

构成故事好听好看因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应该是善于捕捉细节。人们常把一部作品的最出神入化的描写称为“点睛之笔”,因为人体只有一处发亮的东西,那就是眼睛,一件事情最生动的一点,那就是亮点,讲故事,也要找亮点。而富有个性特色的语言、形体、表情、动作、氛围就是故事的亮点。

听故事的人听完一个故事,很少有人能把这个故事从头到尾讲一遍的,但往往一些最有感染力的细节镜头或几句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给人留下的印象颇深,也就是它们,使得整个故事生动起来,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深度感。

老百姓爱看自己的故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电视人讲故事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我想,一个故事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人们看完后,不再想到镜头,不再想到音乐,不再想到解说,留在心中的只有真实,只有感动,而我们距离这个境界都还很远,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为讲一个好故事而努力吧!

上一篇:浅谈计件工资与差别计件工资制 下一篇:关于人寿保险合同中自杀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