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与一座古城

时间:2022-10-23 10:30:20

一位老人与一座古城

江化远老人身体力行地守护隆里古城、传承“孤岛文化”,因为“这是一辈子看不够、呆不腻的故乡”。

锦屏县隆里古城,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第六子朱帧率领大军镇压黔东南清水江一带苗、侗农民起义后,在锦屏隆里设置地方军事组织――隆里守御千户所。中原九省汉族迁居于此并繁衍后代,在少数民居聚居地区保存了原有习俗和古城镇风貌,因此隆里古城也有“汉文化孤岛”之称。

一位名叫江化远的老人,身体力行保护与传承“孤岛文化”,并让其走出“孤岛”、走进大众视野。他已为此坚持了15年。

古城文化人

9月29日凌晨4点半,隆里古城,窗外一片漆黑。77岁的江化远已经起床了。

这一天,“首届中国・锦屏文书文化节”在锦屏县城开幕,隆里民俗“花脸龙”舞龙表演活动,将在开幕式上演。

“花脸龙”顾名思义,所有扛龙人的脸上,用颜色画上五彩脸谱,生、旦、净、末、丑尽全。

江化远便是画脸的人。他微弓着身子,两手各拿着一支笔,轮番在表演者脸上涂抹――从小学时代就已经学会画“花脸龙”脸谱的他,技巧娴熟。

一个多小时后,天亮了,江化远负责的“花脸龙”彩色脸谱已画好。随即,他和古城舞龙队出发来到锦屏县城参加开幕式。

“点龙睛,亮晶晶,众龙出海喜盈盈,一年一度狂欢节,祭祀龙神享太平……”作为司仪,江化远唱出响亮“词”,开幕式舞龙表演正式开始。

江化远已经不太记得,15年来,这样的舞龙场景到底有多少次了。“从来不觉得累和苦,反而觉得骄傲和自豪。”表演结束后,坐镇一旁“督战”的江化远老人还是决定坐下来休息一小会儿。

江化远的祖先来自山东,是明朝洪武年间迁来的早期居民,至他已是第24代了。他通晓古城文化,热衷文化传承,是舞龙协会、汉戏班子的专职“画师”,还是古城各类旅游文化活动中“祭龙”“”表演的司仪。

“他是古城文化的‘百科全书’!”外地专家学者来到隆里古城考察,县里就推荐他当介绍人;媒体记者采访报道隆里古城,宣传部门就请江化远作为解说对象;游客欲找人了解古城之历史和文化,古城居民都说“找老江啊,他懂得最多”……到过隆里古城、被江化远所震撼的游客,无不称赞他是“古城最有文化之人”。

15年来,江化远给自己“约法三章”:不喝酒,不抽烟,不打牌。“为的是保证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好让自己能为古城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发挥余热。”他把目光投向斑驳的古城墙,一脸坚定。

古城守护者

江化远的新书《古邑隆里》马上就要出版了。

这是他写的第6本介绍隆里古城的书。全书共计20多万字,用了200多张图片,由“隆里古城篇”、“特色文化篇”、“民俗传说故事篇”等七个部分组成。

“这本书,历时15年搜集整理,如今终于完成。”他如释重负说道,为了这本书,他废寝忘食,历尽艰辛。

2000年,江化远退休后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家乡隆里。重新审视这座古城,他意识到这里珍藏着无数的历史文化和故事传说。可是,在岁月变迁中,知晓古城历史文化的老一辈渐渐逝去,而许多年轻人对此并不感兴趣。

“民间传说、诗文、民俗等,是古城的灵魂,如果没有这些,古城只剩一个躯壳。”退休之前就喜欢写文章的江化远决定:通过文字和图片,把古城文化保存下来。

彼时,当地政府正在进行隆里古城的旅游开发规划。江化远决定首先出版一本介绍隆里概况的书籍。一年之后,《隆里古城》问世。

从此,江化远犹如志在千里之伏枥老骥,废寝忘食地搜集整理古城文化。他拜访了近300户人家,通过口头访问、搜集手抄本和家谱、征稿等形式,收集、整理出了200万字的口头资料,并陆续出版成书,包括古城概况、诗文集、旅游手册、民间传说汇集等。

2004年,中国和挪威的合作项目――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建成开馆。江化远出版的书派上了大用场,成为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的珍贵资料。

除了出版书籍,江化远还极力保护和传承“花脸龙”这一民间习俗。隆里“花脸龙”是从宋太祖赵匡胤建功立业后“蓝季子会大哥”的历史传说演化而来。

为促进隆里“花脸龙”的保护和传承,他四方奔走,争取“花脸龙”成为“非遗项目”,为此,他撰写了数万字的申报书。2012年,他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隆里花脸龙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尽管已成非遗项目,但“花脸龙”的习俗开始走样。比如,脸谱的绘制,需要非常细致的笔法。“一般而言,龙有13节,每节分别对应固定的脸谱。但忙碌起来的时候,根本无法严格执行,导致龙和舞龙者脸谱对应不上。”江化远介绍,为了抢时间,有的表演者顾不上画脸谱的规矩,有的甚至用色彩随意往脸上一抹就出去表演。

江化远常常苦口婆心地劝大伙,一定要坚守传统,不要让传统文化走样。为此,他事必躬亲,为表演者画脸、带着队伍训练,还采取以老带新、互教互学、现场实践应用和培训讲解等方法,培养出一批近20人的青壮年学员画脸小组。

古城宣传者

守护古城文化15年,江化远极力宣传隆里古城,把古城推向外界。

十多年前,为了对隆里古城进行较为直观地宣传,江化远专门拜师学习摄影。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家人深表支持,还特意为他买了相机和电脑。

照相的开销很大。这些年,江化远投入了不少资金,仅相机就用坏了两部,购买胶卷、电池、冲洗相片等费用累计1万多元。但是他认为:“能为家乡做些有益的事情,这钱花得值”。

2004年10月,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开馆之日,江化远自费举办了一次“爱我家乡隆里古城摄影展”,把自己收集整理的140多件摄影作品展出。

除了照相,他还积极向省内外的相关新闻媒体投稿,宣传隆里古城。他先后采写了《隆里古城的魅力》《花脸龙艺术之乡――隆里》《隆里古城中原汉文化的“三大瑰宝”》《高原边城古邑隆里》《到隆里古城旅游观赏什么》等近百篇稿件发表在各级媒体。

江化远宣传隆里古城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担任古城生态博物馆名誉馆员:宣传博物馆,介绍博物馆,“讲述隆里人自己的故事”。今年国庆长假,江化远一天都没有休息,整天呆在博物馆里,为一拨又一拨的游客讲述古城的历史和文化。

有意思的是,江化远还参与了学术争论――关于唐朝诗人王昌龄到底是到过湖南黔阳还是贵州锦屏隆里,国内专家学者一直争议不断。

江化远说,他家流传下来的家谱明确记载:王昌龄到过隆里古城。为了印证这个观点,他踏遍了隆里古城,收集每一个与王昌龄有关的线索,还带着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去参观为纪念王昌龄而留下的龙标书院、状元桥、状元祠等历史遗迹。“这也是宣传隆里古城的一种方式。”江化远说。

上一篇:陈敏尔: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攻坚战 下一篇:探究提高偏远农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