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要彻底输给肥胖了吗?

时间:2022-10-23 10:24:21

(导语)男女老少并不是在短短几十年内一起抛弃了节制和劳作,选择了贪食和怠惰。而是他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巨变。

在密西西比州克林顿市的小学食堂里,穿着制服的阿姨站在那儿准备分派食物,9岁大的孩子们乖乖地排成一列,手里拿着托盘。巧克力牛奶不错,炸鸡块不错,豆子不错,橘子果冻不错,色拉?不要!大盘的莴苣和西红柿并排放在一起无人问津。负责克林顿市学校午餐菜单的雷吉娜・达克斯沃斯面对此景只能叹息。她自我安慰道:“还好绿菜花很受欢迎。”

密西西比是西方世界中最肥胖的国家里最肥胖的一个州。说服孩子吃蔬菜算不上是什么新挑战,在全球问题中这似乎也算不上是有多迫切。在现在这个富足年代,人类第一次拥有了可以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的奢侈习惯。但是尽管美国是一个非常主张个人自由的社会,现在它也开始担心自己国民的饮食和健身习惯。肥胖已变成一个国家问题,一个全球问题。

(小标题)全球都在发胖有2/3的美国成人超重。超重的定义是体重指数(BMI,测量肥胖的一种常用指标,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达到25或以上。这意味着身高1.75米的人体重达到77公斤就算超重。令人警醒的是,美国有36%的成人和17%的儿童不仅超重,而且已经达到肥胖的水平,即体重指数达到至少30,也就是说身高1.75米的人体重达到92公斤。如果继续按现在的趋势发展,未来会有将近一半的美国成年人处于肥胖状态。

美国人也许会被这些数字震惊,但是世界其它地方的人则不会大惊小怪,因为这早就切合他们对美国人的印象。汉堡包、汽水和圣代冰淇淋都被看作是道地的美国发明,和星条旗一样正宗。在密西西比州的博览会上,有一种油炸奥利奥饼干,是甜腻的饼干外面裹上酥脆的表皮,还有甜奶油和巧克力酱,味道简直无法抵抗。

世界其它地方的人不应该嘲笑美国人,因为很多地方的人们腰围也在日益增长。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马吉德・艾萨提和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格莱顷・斯蒂文斯提供的数据证实了这一趋势。一些欧洲大陆国家的人还依然相对保持着苗条的身材。瑞士女性是最苗条的,法国女性如她们夸口的那样,大多都不会发胖(虽然还是有将近15%的人过胖)。但是在英国有25%的女性身处肥胖状态,而男性肥胖率也相去不远,达到24%。最糟的是捷克男性,肥胖率达到30%。而且过于肥胖这个问题也不只限于富裕国家。世界上最肥胖的两个主要地区是太平洋诸岛以及海湾地区。墨西哥的成年人肥胖率比起他们的北部领国不相上下。巴西传统上高挑苗条的形象正被胖人取代,2008年成年人有53%超重。即使是在人们对年代记忆犹新的中国,成年人中每四个人就有一个超重或肥胖。根据艾萨提的数字,总体来说在2008年全球共有大约15亿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占全世界成年人口的大约1/3。今天的全球肥胖率几乎比1980年翻了一番。

不久之前世界的主要担忧还在于人们食物不够。营养不良在世界很多地区依然是一个严重问题。2010年全世界儿童中有16%体重过轻,主要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和南亚地区。但是20年之前这个比率曾达到24%。在一项对36个发展中国家1992年至2000年的数据的研究中,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学者巴利・坡普金发现在大多数这些国家中超重女性要多过体重不足的女性。(小标题)反常的生活环境

公元前5世纪的医生希波克拉底早就对这一反常的现代现象给出了最清楚的解释:“总地来说,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和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各种文化背景的男女老少并不是在短短几十年内一起抛弃了节制和劳作,选择了贪食和怠惰。而是他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巨变,从而导致其行为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经济增长。体重指数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是同步上升的,这种关联会一直保持到人均GDP达到每年5000美元为止,再往上,两者就没有太大联系了。财富增加意味着自行车被摩托车和汽车取代,农业劳动被写字台工作取代。在富裕国家,运动不足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要比穷困国家高一倍有余。

墨尔本迪肯大学的学者博伊德・斯文本认为,肥胖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饮食的变化。大家有钱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尤其是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妈妈们上班时间长了,做饭时间少了。食品公司推销产品的力度也加大了。哈佛大学的理查德・郎汉姆认为高度加工食品可能也是造成肥胖率上升的一个原因。分解吸收较软食物需要的能量更少,而磨得非常精细的面粉也更易于消化,因此身体吸收的卡路里也增加了。

这些全球性的变化和各地的因素结合起来,在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问题。在某些国家营养不良反而会造成肥胖率上升。营养不良的母亲生下的婴孩先天体重就很容易增加,这意味着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内的孩子特别容易变胖。

自来水供应不可靠,加上可口可乐精明的市场营销使得墨西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口可乐消费国。去年平均每个墨西哥人一年要喝下728瓶可口可乐。在美国,垃圾食品价格往往比健康食品便宜。在中东,贝都因人好客及盛宴的传统,加上财富增加就变成了夜夜大吃特吃的习惯。在北京王府井的快餐店里,挤满了青少年和白领。就算是自己家做的家常菜,含肉和油的分量都大大超过从前。

所有这些互不相关的变化加在一起,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变胖。很多文化过去曾把肥胖看作是富足的象征而加以赞扬。但是肥胖带有很高的成本,它降低员工的生产力,长此以往还会增加各种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病率。肥胖也影响心理健康。据一篇论文报道,2005年在美国和肥胖相关的疾病支出占所有医疗卫生支出的1/5。

华盛顿大学的克里斯多夫・穆雷带头进行的一项大型全球健康新研究显示1990年以来,肥胖增长速度要比任何其它形式的疾病都快。对于女性来说,高体重指数现在已是疾病的第三大诱发原因。同一时期全球的儿童死亡率有所下跌,而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龄正在迅速上升。这些趋势加在一起,也许标志着公共健康的当务之急是人类几十年内都要活在疾病状态中。

肥胖正变成一个巨大问题,要应付导致肥胖的因素异常棘手。禁止垃圾食品这类激进做法会侵害到个人的自由。一些政府正在谨慎地采用潜移默化的措施,意图让自己的国民吃得少一点、运动多一些。而食品公司也总算是开始出产一些更健康的食物了。

在几个国家,肥胖率似乎已经稳定下来,但在大多数国家人们的腰围还在继续增长。美国杜兰大学的学者估计到2030年全球超重及肥胖人口将会翻倍,达到33亿。这对个人、政府、雇主、食品公司和药品公司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自来水供应不可靠,加上可口可乐精明的市场营销使得墨西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口可乐消费国。去年平均每个墨西哥人一年要喝下728瓶可口可乐。(部分资料来源于《经济学人》杂志)

上一篇:跨境消费的一万个投诉理由 下一篇:“聪明打工”有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