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行动”

时间:2022-10-23 10:18:05

【前言】“碧水蓝天行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近20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青山区委、区政府依托辖区内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探索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技术,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废治废,变废为宝,推动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取得可喜成果。 1、环保产业因治废而生。 为治理企业的废物污染,青山区先后开发和...

“碧水蓝天行动”

武汉市是我国重工业基地,而青山区则是武汉市的重工业心脏,这里集聚着武钢、武石化、青山热电厂等一大批重化工企业。大气和工业污染的治理,“三废”的处理和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比其他城区要艰难得多。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压力越来越大这个矛盾问题,青山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坚持生态经济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走生态经济之路,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不懈努力,昔日的“重污染区”,今天正呈现青山绿水的亮丽面目,成为国家环保产业基地之一。

以废治废环保产业崛起

就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言,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生产过程末端的治理模式,治理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生态恶化难以遏制。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友好、“物尽其用”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的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能够从根本上解除环境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实现一种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重化工业集聚的青山区是重污染源的产生地,单就固体废弃物来说,每年产生量为749.68万吨,占武汉全市产生总量的63.3%。仅武钢在2000年就产生工业废渣550万吨,含铁尘泥55万吨,其他尘泥6万吨,废酸1.2万吨,可燃性气体130亿立方米;青山热电厂和武钢自备电厂每年排放的粉煤灰也有60多万吨。

针对这种现实,青山区有的企业家说:“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废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富”。从这些话语中,可见青山的企业家们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者对“三废”污染防治及利用的紧迫感和辨证认识。在他们的眼中废物就是财富。正是在这种理念下,他们从困难中找办法,在环境的挑战中出思路。

近20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青山区委、区政府依托辖区内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探索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技术,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废治废,变废为宝,推动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取得可喜成果。

1、环保产业因治废而生。

为治理企业的废物污染,青山区先后开发和引进了一批关键技术,建立了一批有规模、有技术、有主导产品的环保企业,如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冶金渣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青山区北湖铁联矿业有限公司等,衍生了硫酸、盐酸、能量、粉煤灰、冶金渣等多条工业生态链条,重点实施了钢渣、磁性材料、粉煤灰、铁渣、碱渣等资源深度开发项目,形成了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和烟气脱硫治理技术及设备两大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势领域,烟气治理技术和设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使青山环保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到2004年底,全区专兼营环保企业140多户,到2005年底,环保产业实现产值50.6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全口径入库税收3.25亿元,同比增长20.37%。2004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达到459.41万吨,其中冶金固废346.18万吨、粉煤灰60.93万吨。武钢废气年处理量达到10761634万标立方米,武汉石化废气利用率达到100%,青山热电厂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7.32%。

2、大力推广应用再生节能建材。

建筑材料的改革创新节能,一直是青山区委、区政府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全区严格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并以此为突破口,大力倡导和推广应用再生节能建材。积极支持以武汉市硅酸盐制品厂为核心组建春笋新型墙体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它已成为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新型墙体集团。它的原料是青山热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其粉煤灰从电厂的管道直通到“春笋”的生产车间。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液压砖机,每年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28万立方米,粉煤灰砖8000万块,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8万立方米,彩色路面砖20万立方米,石灰5万吨。这里是国家利用粉煤灰最大的生产技术应用中心和国家建材局科技开发中心的中试基地。该公司凭着可靠的质量和信誉,在国内独领,产品畅销湖北、广东、湖南、江西、河南等地区,加气混凝土砌块产销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主导产品“春笋”牌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中南地区唯一获得部优称号的产品,“春笋”牌高强粉煤灰砖荣获国家建材行业科技进步奖。

青山区大力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节能设备、太阳能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促进了新型墙材发展,混凝土多孔砖、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材占全区墙材总量的比重已达到71.3%。2002年开工建设的绿景苑小区,采用了建设部推荐的62项新技术,总建筑面积达到10.72万平方米,每年节电30万度,节水1.8万吨,成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武汉市建筑节能示范小区。2005年8月,总书记亲临绿景苑小区参观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

3、积极倡导清洁生产。

青山区委、区政府引导相关企业一面将固体废弃物变成各种环保新产品,一面抓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防治大气和工业“三废”的污染。

在青山江边的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车间整洁,60米高的尾气排放塔上鸟儿嬉戏飞翔,人们印象中一般工厂烟囱中的浓浓黑烟和刺鼻的气味,在这里既看不到也闻不到。他们进行清洁生产的做法是:

首先是把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结合起来。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对最终排放的“三废”再进行处理。二是采用新工艺,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和三氧化硫的吸收率,减少尾气二氧化硫的排放,采用“氨吸法”,使排空的尾气净化率达到90%以上,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三是对废物循环利用,对没有污染的冷却水系统循环率达到95%以上;对化工生产中的废渣,提取含铁量大于55%的铁精矿,年产18000吨;通过对废气吸收,年产6000吨亚硫酸氢铵;对副产品热能,建起1500千瓦的余热发电装置,每年发电750万度。废气、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仅这些每年创经济效益几百万元。

加快建设国家环保产业基地

青山区以废治废,发展循环经济的尝试和探索,得到武汉市、湖北省和国家环保总局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并以此为契机,成立了以武汉市市长李宪生为组长的武汉青山国家环保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国家环保总局于2002年7月1日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武汉青山国家环保产业基地。要求以青山为核心区,武汉市为发展区,辐射华中地区乃至全国,重点发展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和脱硫技术与设备两个主导产业。5年来,在建设青山核心区实践中,正逐步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并具有武汉特色的环保产业基地发展之路,为全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和环保产业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

1、形成一区多园。

以总开发面积1000亩为基地的环保科技示范园区为重点,主要是引进烟气除尘设备制造、污水处理、“三废”资源利用和新材料开发项目,调整存量资产,建成集科研、开发、投资、生产、展示和信息交流为一体、功能齐全的国家级环保高科技示范园。以环保科技创业中心为载体,为企业提供公共、邮政、人才交流、项目申报等服务;以环保机电、环保化工、矿棉工业园为依托,以街道小环保产业为辐射,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一区多园”多轮齐转的环保产业发展格局。

2、拉长工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

他们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成一个由“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再生”的闭环物质循环和经济发展系统,进行纵向纵深开拓,提升和优化固废资源的利用。重点将钢渣、粉煤灰、氧化铁皮以及硫酸、盐酸等工业生态产业链雏形强化、放大、形成规模,使工业生态链条网络化、多样化,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为解决武钢、青山热电厂每年排放的大量废渣和粉煤灰等工业废物,武钢公司非钢部利用自己的资源、技术、人才、装备优势,加强综合利用的科研开发,推出氧化铁皮、矿渣微晶玻璃、磁性材料制品、高耐磨钢渣矿渣混凝土等新产品。

如武钢2003年钢产量为824.48万吨,实际产生冶金渣71.8万吨。经过两级破碎、五级筛选、六级筛分后,分离出规格50~1200mm、含铁量80~85%的甲级废钢4.1万吨,回用于炼钢工艺;分离出规格8~500mm、含铁量64~68%的乙级废钢1.3万吨,回用于炼铁工艺;分离出规格0~8mm、含铁量43~47%的丙级废钢再经过钢加工及磁选,生产粒子钢和精矿粉,年产量1.4万吨;剩余的尾渣65万吨,经过环保技术处理,分别用于工程回填,制成彩色地面砖,加工成钢渣微粉(10万吨)、钢渣沥清混凝土、钢渣水泥混凝土(10万吨)。

武钢每年产生氧化铁皮约10万吨,冷轧酸再生铁红约1.2万吨。经过武钢粉末冶金公司加工处理,还原成铁粉1.2万吨,水雾化铁粉1千吨,三氧化二铁4千吨,铁氧体预烧料及磁粉1万吨后回收利用;分离出的铁磷在钢城、钢都、金驰等磁材公司进一步深加工,生产铁氧体预烧料、磁性材料约6.4万吨。

武钢自备电厂、青山热电厂每年排放粉煤灰50~60万吨,青源电力集团干灰公司、武钢粉煤灰制品有限公司、春笋集团、中天实业、武汉亿利达等十四家企业每年利用粉煤灰约56万吨,加工成墙体材料,掺合料、混凝土等建筑材料。

武钢每年产生的200多万吨水渣,主要输往华新水泥、兆峰水泥、一冶水泥厂,经处理后,作为水泥的优质原料。

2005年度,青山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64.92万吨,综合利用量为579.64万吨,其中综合利用了往年储存的43.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5.21%,危险废物处置率99.99%。

3、延伸大气污染治理设备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利用安全环保研究院、天澄环保科技公司、武科大、武钢等在大气污染治理和烟气脱硫方面拥有的专利技术、成熟经验和设备设计、加工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实现相关成套设备的国产化、产业化,建立了一条包括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设备制造与工程服务等在内的完备产业链。通过引导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关联企业的设备制造产业链组合,相互促进,带动辖区内的制造加工企业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产业配套和企业群集聚。

如武汉天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炉窑烟气净化、电站锅炉工业烟气(包括微细粒子)干法净化、防爆节能高浓度粉尘袋式收集、水泥建材生产全过程成套除尘、城市垃圾焚烧烟气净化、矿山通风节能、城市开放性粉尘扬尘抑制与尘源控制、工业烟气脱硫除尘等,都有成套和一体化的技术设备,对全区的烟、气、尘治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4年产值17000万元,入库税金255万元。

2005年度,青山地区废气排放量为18812112万标立方米。这些废气通过全区177套工业废气治理设施的运作,每小时能处理1626.82万标立方米。每天就能处理39043.68万标立方米,全年总处理率为76%。

4、水污染防治领域初显效益。

区内从事污水治理生产药剂和设备的企业已达15家。其中,武钢、台湾中钢集团、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三方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华德环保工程技术公司开始运作,2004年承接武钢北湖污水处理等项目,合同订单达5590万元。以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水污染防治所为主要资源组建的华安公司首次走出国门,承接巴基斯坦污水处理项目,合同金额52.8万美元。另外,武钢投资1.6亿元改造焦化厂水处理系统,将直排水变为循环利用。

2005年度,青山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74亿吨,比上年减少了0.83亿吨。全区现有废水治理设备46套,日处理能力175.38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36%。

5、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

青山区委、区政府在抓工业固体废物、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为响应武汉市政府“碧水蓝天行动”的号召,全区有效开展了“禁白”、治理餐饮油烟、噪声扰民等活动,积极推广清洁燃料,对全区329台锅炉、窑炉、茶炉、大灶,改造278台使用清洁燃料,占84%。

为扎实推进“清洁青山,美化家园”活动,维修道路110条6.2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426处5.63万平方米,清除违章占道5.6万处10万平方米,规范广告招牌1335处,立面整治18.8万平方米。总体部署了以“四线”(和平大道、冶金大道、工业大道、建八路―沿港路―工业四路)、“四片”(钢花片、冶金片、红钢城片、新沟桥片)、“一港”(青山港)、“一渠”(南干渠游园)(即“4411”工程)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全面完成2005年环境整治任务的基础上,又启动了和平大道沿线整治和钢花片连通道及排水管网工程建设。到2005年底,青山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6%,人均公共绿地7.08平方米。

全面建设生态工业城区

“十一五”期间,武钢、武石化将形成15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和8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这将促进青山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三废”排放总量也会增加,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此,区委、区政府提出,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依托区内重大环境整治工程,开发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延长“三废”利用产业链,发展区内“三废”循环利用重点产业,提高“三废”利用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拉动环保领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工业“三废”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与工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创新管理体制,探索“三废”利用产业的社会化、多元化和市场化发展模式,形成结构优化、产品创新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到“十一五”末期,全区“三废”利用及环保产业总产量年平均增长率15%,达到100亿元,年利税达到8亿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年均下降5%,商贸服务业万元销售耗电下降10%;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业的规模化应用,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生态工业城区的战略目标,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

为实现规划目标,具体措施是: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继续延长工业生态链条。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和产业生态链的要求,重点将现有的工业生态雏形强化、放大,逐步形成规模效益和稳定的生态工业网,以武钢、石化为中心强化现有的废盐酸生产氧化亚铁、冶金渣综合利用、高炉焦炉煤气利用、硫磺制成硫酸等多条闭合循环的工业生态链条,使企业间的资源最有效地利用。建立健全区域废旧物质和再生资源综合回收系统,实现物质和能量在工业和社会之间的循环。

(2)在全区推进清洁生产。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法,倡导绿色制造、生态工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环境污染。在工业生态带内推进清洁生产和污染末端治理,在企业和区域内推进煤气回收、余热回收、中水回用等节能降耗措施,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实现“达标排放”,并逐步实现“零排放”。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实现环保战略从末端治理为主向生产经营全过程预防为主的根本转变,重点服务推进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较大行业的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制造园区建设。

(3)节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坚持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施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等项目;推广绿景苑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再建一定规模的节能住宅小区;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盘活存量土地资源,适度提高工业园区容积率标准和投资强度,提高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1)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根据武汉火车站建设需要,调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按照“东工西居”定位,将西部商务居住区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扩大烟尘控制覆盖范围,在禁燃区推行煤改气,淘汰、改造一批燃煤锅炉和大灶,拆除一批污染严重的黑烟囱;关闭、搬迁与改造治理相结合,切实控制污染源。加快推进天然气清洁能源替代工程,从源头上控制粉尘污染。加强城市道路、建筑工地环境管理,降低扬尘污染。推广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天然气,提高汽车尾气污染治理水平。加强油烟扰民污染治理工作。

(2)加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重点推进青山港(武钢明渠)水环境污染源截污、治污工程,新建污水泵站及配套收集管网,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地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区水质标准;配合落步咀污水处理厂和北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配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加强对工业水污染监管,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入严西湖;支持武钢在北湖排污口新建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北湖清淤工程,焦化厂废水脱氨脱氮、预处理及外排废水深度处理等改造工程;支持武石化扩产配套新建污水处理厂。

(3)进一步搞好固体废弃物治理。新改扩水渣、钢渣超细粉等项目,建设危险废弃物处理场和焦化废油渣等工程。到2010年,工业固废资源利用率达到98%,其中钢渣、水渣、粉煤灰和氧化铁皮利用率达到100%。切实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基本普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大力推进生活垃圾综合利用。

(4)综合治理噪声污染,开展噪声环境综合整治。采取合理组织不同主干道机动车流量、实施道路禁鸣、推广应用低噪路面材料和建设绿化隔离带等措施,减少交通噪声污染。加强工业企业噪声和其他扰民噪声源管理,限期治理。

3、加强生态建设。

贯彻以人为本、绿色青山理念,突出大浓荫、大园林、大绿化特色,进一步提升道路绿化水平,提高厂区、庭院、校园绿化档次,不断提高绿化规模和整体绿化水平,重点实施“23612”工程,继续保持绿化领先地位。

以2廊3带为主骨架,构筑西部商务居住区的生态屏障,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目标。

以6个公园1个绿地系统和2片小森林为代表,实现城区园林化。新、改、扩建6个公园。配合武汉城市副中心建设,将和平公园建成融观赏、休闲于一体的生态绿色景观区;配合武汉火车站建设,形成车站周边园林绿地。建设冶金大道、厂前村2片小森林。

以厂区、社区、校园为主体,提高绿化普及率,达到踏入青山满眼绿的效果,形成工业区和居住区绿化隔离带鲜明、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区绿地格局。

(作者: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上一篇:应关注女性农民工 下一篇:新经济时代国际贸易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