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在生物科技中的应用与进展

时间:2022-10-23 10:09:18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科技中的应用与进展

【摘 要】膜分离技术作为现代分离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与现代科技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而它与生命科技的结合更是使它“英雄有用武之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一系列进展:小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人工器官尤其是人工肾脏的制造和完善,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等等都离不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本文将就膜分离技术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结合为切入点,粗浅的介绍一下膜技术的一些基本特点与基本方法和我个人对于这项潜力巨大的技术的展望。

【关键词】膜分离 ; 生物科技; 小分子有机物分离 ; 蛋白质分离; 膜生物反应器

1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分离技术中的地位

1.1膜分离技术的简介

膜分离技术是指借助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在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的推动作用下对混合物中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 提纯和富集。根据膜材质和孔径大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膜分离技术分为一般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纳滤(NF)等等。

膜分离技术自从20 世纪60年代被用于工业生产以来,经历了膜材质从大孔径到小孔径,推动力从重力场到多种电化学作用共同作用的发展模式。自从上世纪90年到之后TFC膜(低压聚酰胺复合膜)的成功研制之后,膜分离技术在现代化工和生物工程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膜分离技术的独特优势

而在这些现代分离技术中,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分子薄膜的选择透过性为分离的基本原理,以压力差,电势差,电渗差等为动力,以达到物质在薄膜间的传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因此在经历了:微孔过滤,渗析,电渗析,反渗透,超滤,气体分离,渗透气化等发展过程后[1],现代膜分离技术具有反应条件要求低(常温下即可发生);是一个物理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损耗较小;膜分离过程中多以压力差为动力(渗透压也包括在内);膜的性质稳定的情况下膜分离系统可以有极大的分离范围;膜分离过程的研究比较透彻,分离的流程控制比较容易控制从而得到更高纯度的分离产物[2]。这些优点都使得它在实际运用中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而被广泛使用在工业和科研中。

1.3膜分离技术与生命科学的结合

近些年来生物领域飞速发展,一系列系统理论的建立使得生物科学向更精细更严谨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于生物制品需求扩大的同时对其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建立使得生命科学的范畴更加靠近生命的本质。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它对与物质的分离与鉴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分离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但膜分离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分离技术(其特点前文已述)却很好的迎合了他的需求,因此被广泛的运用于科研与实际生产过程中。

2现代膜分离技术的基本过程与原理详细

2.1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分类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液体膜分离过程通常可根据分离对象的大小和膜的不同分为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根据待分离样品的性质以及分离所选用薄膜的性质尤其是薄膜的孔径的大小还有分离纯度,分离时间,分离速率等方面的要求可以有针对性的选取合适的分离方法,以达到分离预期结果[3]。

2.2膜分离技术的不同操作模式

膜分离技术原理简单,因此它的工艺流程也便于标准化。由于待分离物质中我们想要的目的产物的分子量各有不同,我们的目标产物最终出现的位置也不同:小分子物质一般会通过薄膜最终在滤过液中富集。而大分子物质会在膜的另一侧由于无法滤过被截留在浓缩液中。为了使膜分离过程中的损耗尽可能的小,时间尽可能的短,我们会在料液中添加渗滤溶剂,它可以和小分子组分互相作用和小分子物质一同穿过薄膜从而加速小分子物质过膜速率,使大分子与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加速,从而解决了高浓度的溶液过膜速率过慢的问题。收集浓缩液得到其中被截留的大分子称为浓缩。与此不同,利用渗滤溶剂进行的膜分离过程称为渗滤。

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往往搭配使用,操作过程由预浓缩、恒容渗滤和后浓缩三个阶段组成:利用浓缩模式使料液的浓度上升,在过膜速率出现了明显下降的时候转化为渗滤模式,从而达到克服高浓度料液透过速率低,减少浓差极化与膜污染的目的,加快分离速率以免影响物质活性的目的。有时为使纯度达到要求还可以采用多级分离的方法从而使物质分离的更加彻底。

在选择具体的膜分离方式时,我们要考虑的因素有:与上下操作间的衔接,对于膜使用寿命的影响,分离效果的好坏等等。

2.3膜分离的计算模型以及效果衡量

膜分离的传质原理有两个主流理论:双模理论和溶质穿透理论。

双模理论认为,气液界面间存在的气膜和液膜集中了主要的传质阻力,溶质分子在这两个膜层内梯度扩散,按照Fick第一定律进行计算。

其中,J为扩散速率,D为扩散系数,dC/dX为浓度梯度。

溶质穿透理论认为,气液两相在接触前都是均一的,接触后开始互相扩散。靠近界面处溶质浓度大。在一定时间后,液体达到均一饱和状态,此时两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可以按照Fick第二定率计算。

其中C为浓度,t为时间,D为传质系数,x为离界面的间距。其中D与浓度无关,否则要修正为:

衡量膜的好坏时主要看膜的分离性能与透过性能,主要是指截留率,分离系数,浓差极化,压密,膜污染速率等系数。但是在工艺上来说膜分离效果的衡量主要包括两个主要参数:分离时间与分离效果(主要用小分子去除效果来衡量)。

2.3.1分离效果,以小分子去除效果为例:

公式右端是大分子物质浓度除以小分子物质浓度,可以用来表示小分子物质的去除效果。

公式左端表示的过程是料液稀释后,再浓缩至原体积,重复n次。S1与S2分别表示经过膜前后溶液中小分子物质的浓度。

3膜分离技术在生物科技领域使用的具体实例

3.1膜分离技术在小分子有机物分离过程中的应用

常常使用膜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的小分子物质包括:多肽,氨基酸,抗生素,乳酸,低聚糖等。此处以氨基酸为例进行分析。

氨基酸的膜分离:由于氨基酸本身是两性物质,有自己的等电点,因此我们在分离氨基酸时往往还会调节料液的PH值,而且大多采用纳滤膜以利用纳滤膜的带电性质以达到最大分离截留效果[4]。对氨基酸分离用纳滤膜分为高分子复合膜和无机陶瓷膜,其分离性能与氨基酸混合体系和操作条件有。关有人用ZrO2膜表面接枝交联PEI的有机-无机复合纳滤膜(膜的等电点为1018),进行了9种氨基酸(其中酸性2种,碱性3种,中性4种)混合物的膜分离实验。在pH=2时,带正电的碱性氨基酸被膜截留(透过率小于25%),而中性和酸性氨基酸的膜透过率大于85%;在pH=12时,带负电的酸性氨基酸被膜截留(透过率小于30%),而中性和碱性氨基酸的膜透过率大于80%,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改变膜电性与料液的PH值可以分离大多数的氨基酸[5]。

3. 2膜分离技术在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

蛋白质是一类以复杂的混合物形式存在的生物大分子,传统的蛋白质分离方法主要有萃取法、沉淀法等,这些工艺往往操作繁杂、耗时长、蛋白质易变质,且产品的回收率低、二次污染严重。膜分离技术则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蛋白质分离技术的缺点,有效改善产品质量,还可以大大提高蛋白质的回收率,实现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一般蛋白质的膜分离会用两张膜:一个膜孔较小,能使需要的蛋白质全部截住,而让小的蛋白质透出,然后再将截留在第一张膜内的蛋白质转移到孔径较大的膜内,截住较大的蛋白质使所需的蛋白质流过微孔透出,这样使蛋白质得到了提纯,如果还有杂蛋白还可以再接着进行类似流程。比如说美国农业部利用膜技术分离精制了霍霍巴榨油后残渣中的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分离后各组分分别作为动物饲料及调节剂;还有Muller等采用 ZrO2/Al2O3无机超滤膜从酸性酪蛋白乳清中分离α-乳清蛋白,显著提高了α-乳清蛋白的纯度和产量[6]。

3. 3膜分离技术与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近些年来膜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研究应用于生产的热门方向,主要是将微生物与膜结合控制料液在膜中的流动利用微生物的各类生化作用来起到去除料液中某些杂质而且可以得到并分离产物的目的。现阶段主要运用于污水高效处理,已经有部分进入工厂使用。这里选择性介绍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与萃取膜生物反应器[7]。

3.3.1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在作用中由于大量污泥(就是大量具有强分解作用的微生物的载体)的存在其过大的需氧量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而无泡膜生物反应器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一般采用的是中空纤维膜,膜的一端封住,空气或O2在膜的内腔里流动,在浓差作用下向膜外侧的活性污泥传递。气体进入污水中不产生气泡,而且氧的传递效率高达100%,可以满足各种微生物生化反应的需氧要求。

3.3.2萃取膜生物反应器。

当废水中含有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成分(很高浓度的盐、很大的酸碱度或者是生物难降解的有毒有机物等)时,直接用生化法是不适宜的。

而萃取膜生物反应器能很好处理这些废水。萃取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与废水并不直接接触,废水在膜腔内流动,而活性污泥则在膜外流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一般是针对废水培养出来的专性细菌。采用的膜一般是疏水性的硅橡胶膜,且有选择透过性,能允许挥发性有机物透过而水及无机成分则无法透过。首先污染物在膜中溶解扩散,再以气态形式离开膜进入膜另侧的混合液中,在混合液中由专性菌分解成CO2、H2O等无机小分子[8]。

3.4膜分离技术在医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3.5膜分离技术在酿酒中的应用

白酒酿造过程中,如果使用传统固态发酵方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甲醇,油性脂肪酸,醇油等杂质,它们会影响产品口感,外观,其中甲醇对人体有极大危害。因此这些物质的分离会对白酒品质产生极大影响。

有人研究发现,超滤和微滤是有效的分离此类杂质的手段。在低酒精度下进行膜分离,可以有效的延长产品的保质期,改善口感,却对其其他理化指标并不产生太大的不良影响(总酸总酯会有所下降)。对于清香型白酒,一般稀释到28到30度之间过非对称的活性炭吸附膜,之后再于低温下保存(18摄氏度),可以有效避免失光,浑浊等现象,同时降低苦味辛辣味,和蒸馏产生的蒸煮味。

除此之外,在啤酒的发酵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代谢控制发酵的方法,往往会有较高的残糖,而使用反渗透过滤之后,也将将有效降低残糖,达到改良口感的效果。

3.6其他

膜分离技术还广泛的运用于其他产业:高品质饮用水的过滤,发酵废液的再利用。

4总结

膜分离技术从产生到现在已获得巨大的成功,但仍属于一门发展中的年轻综合性学科。理论和应用上都有大量的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说:膜寿命过短,易污染;料液粘度大,往往流动性较差;料液固体含量高,膜通量衰减快;膜类型不足,工艺经验不足等等 [3]。

总的来说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无疑是成功的而且还是潜力巨大的,可以想象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后这项技术的前景将会多么诱人。

【参考文献】

[1]吕慧,温哲.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工业应用[J].科技传播,2010(15):185+191.

[2]李继香.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J].上海化工,2012(3):28-30.

[3] 王华, 刘艳飞, 彭东明.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J]. 应用化工, 2013, 42(3):532-534.

[4]姚红娟,王晓琳.膜分离技术在低分子量生物产品分离纯化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03(2):43-49.

[5]岳志新,马东祝,赵丽娜,等.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5):54-59.

[6] 王银珍. 膜分离技术在蛋白质类生物产品分离领域的应用展望[J]. 山东化工, 2006, 35(2):15-17.

[7]张再利,朱宛华,江荣.膜分离技术及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和展望[J].安徽化工,2001(2):24-27.

[8]杨丽红.膜生物反应器(MBR)在中水回用中比较研究[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3(1):40-43.

上一篇:关于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治理措施 下一篇: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净出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