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感官检验籽棉颜色级在实际工作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时间:2022-10-23 09:51:20

就感官检验籽棉颜色级在实际工作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83-01

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人们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接受和理解,才能真正的了解并掌握,2013年9月1日国家确定全面用颜色级代替品级指标,实现了我国棉花仪器化检验技术与标准同国际的全面接轨,棉花颜色级检验对于棉花行业检验人员来说是新生事物,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国家棉花棉检员,一直以来在品级检验的熏陶下收花验花,突然要接受国家受国际大形式影响下的棉花标准改革,确实有些不太容易接受,但大环境改变,尤其是此项改革又能利国利民,又有什么不能转变的呢?当然,由于我们是新疆产棉区,其特殊的环境因素和气候,使得棉花的一些特性差异也很大。因此,本人通过认真的学习和实践,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并且愿意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下面我就说说籽棉颜色级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棉花开裂期出现持续高温、突然降温、降雨对棉花颜色的影响。如南疆片区2012年10月5 日突然霜降,2013年7 、8月份持续偏高温有时夜晚气温骤降,尤其新疆地理位置特殊,戈壁滩地,新开垦的盐碱地,土质差、养分低、缺水、干旱,这些因气候条件产生的外界因素对棉花的颜色有较大的影响,使棉纤维生长期没有充足的加厚期,即胞壁淀积加厚期不足,日轮系数过高或过低。这种条件造成棉花成熟度较差,手扯接力弱,断头整齐,长度偏短,僵片多,成熟度差,棉纤维色泽也差,呈现偏黄或呆白无光泽。

二、棉花种植品种对棉花颜色的影响。棉花种植品种多,实物标准与棉花色泽对不上。我们在籽棉颜色级检验中期,有些棉花的成熟度、强力、弹性、外观形态、光泽均较好,但棉花颜色偏黄,又不是霜棉,也不存在雨锈棉,棉花较干,是因为品种的原因,像中棉35这个品种,棉花整体偏黄,但老百姓都愿意种,因为它的内在性能和抗虫抗病性比较好,成熟早,特殊年份里产量稳定,适宜做机采棉。有些棉花色泽洁白,但光泽有些显呆板,纤维较粗、硬,整体长度偏短,在定棉花颜色级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它的特性,就低不就高。因此,棉花的品种应注重整体,在验收时要综合评定颜色级和内在质量,做到心中有数。

三、沙尘、灰尘气候对棉花颜色的影响。去年在棉花采摘期,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沙尘天气,之后笔者在验收籽棉时发现,所有的棉花都发灰发暗,如果简单的对照颜色级应该定位为白棉五级。但是这样的棉花有些是在打霜前采摘的,有些是在打霜后采摘的,尤其是在棉花潮湿的情况下,因为蒙上了一层灰,一眼望去都一样,但是经过肉眼仔细辨别,再用手将灰尘掸掉,就露出了它本来的面目,因此,在对这样的籽棉定级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以免出现偏差。

四、温湿度和微生物对棉花颜色的影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尤其是棉籽也相对较湿的情况下,棉花的颜色变异越快,在这种环境下容易产生微生物,采摘初期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发生,因为棉桃还未完全开裂,老百姓又急着采摘。棉花捂上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出现颜色发黄发霉,变得没有光泽,在以前的品级检验时也就顺降一级,但现在颜色级就不一样了,如果只是发霉那就要由白棉二、三级降至白棉四、五级,如果发黄发霉就要评定为淡点污棉或者淡黄染棉了。这对老百姓的利益有很大影响。

五、采摘时间对棉花颜色的影响。适时采摘的棉花色泽洁白、乳白、明亮,而未能及时采摘的棉花色泽会发灰、发暗,光泽度降低,这和气候、温湿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适时采摘对棉花的颜色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六、人为因素(水浸棉、陈棉等)对棉花颜色的影响。有些老百姓在棉花采摘期因各种原因采摘不及时,使得棉花被泡在水里,等到采摘时,棉花颜色已经变得暗淡、发黄,验收这类棉花时要根据内在品质定颜色级,一般定在白棉的四、五级或淡点污棉。还有储存时间对棉花颜色变异的影响(陈棉),这类棉花在我们收花中都是拒收的,因为这类棉花无论在色泽还是内在品质上都严重受损,无法与当年棉花相提并论。但在收花过程中要求棉检员擦亮双眼,将这类棉花与水浸棉、重霜棉、彩棉区别开来,因为有些老百姓会将这些棉花与白棉混装,影响棉花整体品质。

为从根本上解决棉花颜色级问题,切实提高皮棉质量,利用优势资源,加工出优质产品,创造更多财富,使企业和棉农受益,笔者归纳建议如下:

1.重视棉花品种培育。棉花品种是影响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提高棉花质量的根本。引进适应本地区气候特点的早熟、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力争做到品种区域化,解决棉花品质下降的问题。

2.积极推广优质棉种植模式。统一播种,统一管理,达到统一成熟,既适应“一遍过”采摘现状,又保证棉花品质的一致性。选育适宜机采棉的种植品种,提高机采棉质量和效益。

3.从棉花摘售源头抓起。督促棉农做好“四分”即分摘、分晒、分存、分售工作。向棉农讲清混售减少收益和混入异性纤维的危害性,这个环节是提高棉花质量和等级的关键所在。

4.针对恶劣天气要做出相应的措施。对已采摘的棉花要及时盖遮风、挡灰、挡雨的帆布,未采摘的棉花要分摘、分存,对潮湿度大的棉花要及时摊晒,杜绝收购超水棉。

5.尽量在放水前将底部棉花捡拾干净,避免水浸棉的发生。并且棉花采摘后应及时交售,陈棉只会让老百姓和国家的利益都受损。

6.加工企业应合理调配棉花加工时间。对早中期收购的棉花进行适时加工,有效提高棉花等级,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念,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棉花颜色级是一个新生事物,感官检验颜色级,更是在实行品级近40年后的另一种检验,不同的检验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以上只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感官检验颜色级的几点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简介:张承芳,(1973.9-),学专业:棉花栽培与检验,单位:新疆农一师八团加工厂。

上一篇:浅谈西盟县生态农业发展 下一篇:探讨林业苗木育苗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