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时间:2022-06-06 11:41:19

芹菜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57-01

一、芹菜斑枯病

芹菜斑枯病又称叶枯病。芹菜叶、叶柄、茎均可染病。一种是老叶先发病,后传染到新叶上,叶上病斑多散生,大小不等,直径3~10mm,初为淡褐色油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中部呈褐色坏死,外缘多为深红褐色且明显,中间散生少量小黑点;另一种,开始不易与前者区别,后中央呈黄白色或灰白色。边缘聚生很多黑色小粒点,病斑外常具1圈黄色晕环,病斑直径不等。叶柄或茎部染病,病斑褐色,长圆形稍凹陷,中部散生黑色小点。该病在冷凉和高温条件下易发生,气温20~25 ℃,湿度大时发病重。此外,连阴雨或白天干燥,夜间有雾或露水及温度过低,植株抵抗力弱时发病重。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对带病种子进行消毒,从无病株上采种或采用存放2年的陈种,如采用新种要进行温汤浸种,即48~49 ℃温水浸30 min,边浸边搅拌,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看苗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保护地栽培要注意降温排湿,白天控温15~20 ℃,高于20 ℃要及时放风,夜间控制在10~15 ℃,缩小日夜温差,减少结露,切忌大水温灌;保护地芹菜苗高3cm后有可能发病时,用45%百菌清烟剂3.00~3.75 kg/hm2熏烟,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5 kg/hm2;露地可选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二、芹菜菌核病

芹菜菌核病危害芹菜茎、叶,受害部初呈褐色水浸状,湿度大时形成软腐,表面生出白色菌丝,后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当温度在15 ℃、相对湿度85%以上,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防治方法:实行3年轮作;从无病株上留种子或播前用10%盐水选种,除去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收获后及时深翻或灌水浸泡或闭棚7~10 d,利用高温杀灭表层菌核;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速克灵或50%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棚室采用10%速克灵烟剂或10%灭克粉尘剂3.75 kg/hm2熏一夜,隔8~10 d熏1次,连续或与其他方法交替防治3~4次。

三、芹菜假黑斑病

芹菜假斑病又称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近圆形,深褐色,边缘明晰,直径为6~8 mm,有时发生于叶缘,病斑中部有稀疏黑霉,易开裂破碎。防治方法: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高畦栽培;采用遮阳网覆盖。清洁田园,施足底肥。选择舒适的播种期,及时间苗,改善行间通风透光条件。采用保护地栽培时,要注意降温排湿。切忌大水漫灌。从无病植株上采种,种子存放2年后播种。如采用新种,则要进行温汤浸种(在48~49 ℃温水中浸泡30 min,边浸边搅拌,之后移入冷水中降温),晾干后播种。采用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喷撒5%百菌精粉尘剂15 kg/hm2,隔9 d喷1次,连防3~4次。发病前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茎部发病也可把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配成180~200倍液,涂抹病部,必要时还可配成油剂,效果更好。

四、芹菜病毒病

芹菜病毒病的症状是全株染病,初叶片皱缩,呈现浓、淡绿色斑驳或黄色斑块,表现为明显的黄斑花叶。严重时,全株叶片皱缩不长或黄化、矮缩。该病病毒田间主要通过蚜虫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操作接触摩擦传毒。栽培管理条件差、干旱、蚜虫数量多发病重。防治方法:主要采取防蚜、避蚜措施进行防治;其次是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以减轻为害。

五、芹菜软腐病

芹菜软腐病主要发生于叶柄基部或茎上,先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纺锤形或不规则的凹陷斑,后呈湿腐状,变黑发臭,仅残留表皮。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从芹菜伤口侵入,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该病在生长后期湿度大的条件下发病重,有时与冻害或其他病害混发。防治方法:实行2年以上轮作;定植、松土或锄草时避免伤根;培土不宜过高,以免把叶柄埋入土中;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撒入石灰消毒;发病期减少浇水或暂停浇水;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或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95% CT杀菌剂水剂(醋酸铜)500倍液,隔7~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上一篇:浅谈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下一篇:关于建设农村财政类专网的技术组网方案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