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职场“破局”三道关

时间:2022-10-23 09:24:39

新移民职场“破局”三道关

新移民的必修课――脱“新”

学习和参加培训――自我成长的必由之路

加拿大的第一代中国内地移民,基本上都在国内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出国后,要么没机会重新接受当地的教育,要么也只是在专业知识上短期充电,很少主动去学习异国文化或管理知识,而缺乏人文知识恰恰是新移民的短板。这几年,一方面是兴趣使然,一方面也是工作需要,我有意识地选读了大量人文方面的书籍,其中有两本书对我影响至深,一本是《Theory U》,另一本是《The New Earth》。刚读完时一知半解,后来我又陆续参加了一些关于领导力的培训,于是书上的理论变得清晰起来,再经过个人的理解和吸收,最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我认为,相对于个人学习,培训更为重要。我们单位内部曾有一个领导力培训项目,第一批培训主要面向高层管理人员,第二批面向中层领导,而我当时尚且只是一个普通研究员。于是在第三期的时候,我决心一定要申请参加。届时,整个加拿大共有70多人参加申请,但只有13人入选,而我就是其中之一。这场漫长的领导力提升培训对我后来的成长至关重要,不仅让我有机会走上管理岗位,也增加了我在职场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信心。

参与相关竞选活动――个人提升的绝佳机会

在加拿大的组织当中,很多晋升是通过竞选产生

的,对此,很多新移民感到非常陌生。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多参与类似的活动。2012年,我住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UBC大学”),正好有个机会可以参加UBC大学社区联合会的董事竞选。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公开的竞选活动。经过充分的准备,我终于入选。这次竞选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检验和历练。

2013年,温哥华研究院面临改革,管理模式和岗位都须自上而下重新调整和改选。有同事问我:“你有没有准备去竞选温哥华研究院的‘头儿’?”当时,在NRC的历史上还没有中国内地的华人站到这个位置上。仔细思量后,我决定试一试,尽管对这个位置我并不是志在必得,但我仍想通过这个机会去展示自己,让别人有机会了解我。

在加拿大的文化里,没有人有责任去主动关照你,也不会有人在乎你的过去有多辉煌,人们在乎的是你的能力和你对公司今后发展的价值,而这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里。我的很多中国同事都在专注于研究工作,由于文化差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看好我的这次竞选。但我最终成功了,我的当选打破了“文化差异”这个“魔咒”,也给很多人带来信心。

对新移民而言,外界固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个人的努力仍然非常重要。初到NRC的五年里,研究院的领导甚至不能把我的名字和我本人对号入座。从初级研究员岗位到地区负责人,我用了整整12年时间,这也是一个重新学习和挑战自我的过程。我一直相信,海外华人都很有才能、很优秀,但这些才能只有在受到“挤压”时才会显露出来,并在新的文化下取得新的成功。

关系管理――事业成功的保证

新移民在异域文化下取得成功,还要重视一件更宽泛、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在新的环境里认知和发展自我与群体的关系。

初到异邦,很多人都会经历一个文化冲击的阶段。比如,中国人觉得握手就已经很热情了,但是很多国家的人不只握手,还要拥抱一下,这才算是比较友好的关系。这虽说是形式上的东西,但在人际交往之初尤为重要。此外,沟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新移民常常面对的挑战。很多时候,我们头脑很清醒,但在用英语或第二语言表达时,别人并不能理解你讲了什么。这很容易造成误解,甚至影响到人际关系和工作。有一次,我在单位主持一个会议,有位中国同事就一个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这件事已经做得很好,但是如果换成另外一种做法的话就会更好。实际上,他是以一种婉转的方式否定了议题提到的做法,但其他外国同事却无法理解,会后他们很兴奋地说:“今天的会开得很好啊,连这位同事都同意这个议题了。”造成这种误解,有文化的原因,有语言的原因,还包括思维方式的差异。所以,新移民讲话时,真的需要直接地说出“yes”或“no”,不要让别人去费心揣度。不管怎样,新移民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帮助自己学习如何建立有效的关系。

说到关系,尤其是职场关系,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与上级的关系,这也是很多职场人觉得难以处理的地方。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但还是得不到表扬,也不能获得晋升,于是不由自主地感觉到“天花板”的出现。其实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恰好那时我参加了一个领导力讲座,了解到《四个约定》这本书,书中提到:“不妄作评判,不受别人影响,不作假设,行动、尽力、投入。”我把这四项约定打印出来,粘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天提醒自己积极、正确地处理和上司的关系,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看待和处理事务的态度。

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不管是对同事、对领导,还是对朋友、对孩子、对伴侣,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处理关系。怎样处理好这些关系?首先,从生物学角度看,我们的大脑里有分管智力和情绪两个不同的部位,它们既有区别,又互相关联。如果一个人发展得好,二者之间的交集就多一点;如果锻炼得少,这种交集就会少一点。于是我们看到,有的人智商很高但情商不足,而有的人智商和情商都很高。显然,天生的领导者都是那些情商和智商协调发展、擅于处理各种关系的人。

更高追求――精神层面深度融合

我不是研究情商和关系的专家,但我深知这两者对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就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谈一谈与情商密切相关的四个方面:

第一,self-awareness――自我意识。中国有句老话叫 “人贵有自知之明”;有一本书讲: 如果你想做一个很好的领导者,你首先要做一个了不起的

人,这样你才能去领导别人。想必这两句话说的是同一个道理――要做一个了不起的人,就要从自我意识开始,要真正地了解自己,特别是能够读懂自己的情绪,再进一步就是能意识到、表达出、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多年前,单位给我请了一位顾问,有一次我在给他打电话时说“我很难过”,他马上矫正我:“你不是难过,而是你感觉你的某些部分在难过。”“它们的区别是什么?”他说:“如果你说‘我很难过’,那么你的身体、你整个人都会难过,你就被这种糟糕的情绪控制了,很难有心情去做事。但是如果你说‘我感觉很糟’,你就可以处理这种感受,就可以想办法搞定它。”读懂并控制好自己的情感,才可以进一步评估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更有信心地去做该做的事。

第二,self-management――自我管理。要想管理别人,先要管好自己。这个道理任何人都懂,但真正做到却非常不容易。这其中,我觉得有两个词最重要:一个是诚信,另一个是可靠。放在一起,就是做个“靠谱”的人。做不到诚信就谈不上其他。

我到多伦多大学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他们的校长讲了两点,第一就是要诚信,第二是迎接挑战。他说,不管哪种文化,只有诚信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获得信任才有机会去展示自己,才有机会去尝试,这就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良性循环。而所谓迎接挑战,就是要去主动争取。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要勇于表现自己。可能还是由于文化差异,新移民很少主动表现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具备胜任某件事务的能力,但我们很少主动请缨。我们要替自己去争取,这不仅表现在学术研究上,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第三,social awareness――社会认知。你要把自己放在群体的大环境中去看待自己和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这是共鸣,不是同情。这种社会认知能让你体察他人的情绪,并充分感受和理解这种情绪,能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取得共识。很多时候,我们凭借自己的经验轻易地做出判断和结论,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态度和看法。其实,即使是看待同一事物,也没有任何两个人会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这和盲人摸象是一个道理――立场和角度不同,所感受到的“点”也不同。而了解他人的情绪和想法,善于倾听,这是很重要的沟通技巧。人际交往如此,职场生活也是如此,我们要先读懂和理解公司文化,然后才能贡献出自己的价值。

还有就是关于服务的问题,要多参与单位和社区里的活动,多为他人服务,其实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蕴藏着各种机会。

第四,relationship management――关系管理。有了上面三点,关系管理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说影响力。很多朋友可能和我有同样的感触――如果你欣赏你的老板,更多的时候不是欣赏他的位置,而是欣赏他所具有的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力就是影响力。影响力需要逐步发展――先发展自己,培养自己,然后才能去影响整个团队。如果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自我意识,把自我管理做得很好,用不着刻意张扬,这种影响力就能由内而外、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在关系管理方面,还涉及纽带建立、冲突管理、团队协作等一些具体技巧,不过,有了上面这些认知和改变,技巧倒是相对容易的事情了。

总的来说, 新移民要在新环境下成功发展自己,一个简单有效的途径就是从自身做起,培养自觉意识,做好自我管理,发展社会认知,进而完善关系管理。以上谈到的所有理论,都可以用“开放”一词来归纳,因为只有敞开心扉,我们才能面对和感受他人,才能勇敢地融入这个世界。 责编/张晓莉

上一篇:当绩效管理遭遇90后 下一篇:互联网社保的春天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