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23 08:56:55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学生语文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做为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口语训练的症结所在,寻求对策,加强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口语; 交际; 感官; 体验

“口语交际,包括听话和说话。听话和说话是人类的口头交际形式,它既是人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一种生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它主要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进入21世纪,社会对人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特别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真正掌握”。它除了具备听话、说话的能力外,还要有交往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等。实际上,口语交际能力是言语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做为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口语训练的症结所在,寻求对策?,加强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交际活动是人最基本、最经常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善于交往,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重要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学生语文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基础,但是由于他们缺少规范地指导以及正式地交流,所以说话时往往会害羞或紧张,不能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无声与有声的交流

1、由听导说

认真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礼貌,只有认真听别人讲话,才能明白他人表达的意思,才能及时地判断、分析和应答。在课堂上,教师要灵活使用提问,让学生作出相应的回答,以此来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口语交际中的“听”比单纯的“听话”要求更高,除了听明白、说清楚之外,还要根据对象与场合,恰如其分地予以应对,注重的是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式学习。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根据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可以组织学生收听有较强趣味的录音故事,并要求学生说出重点,交互设疑、解惑,复述故事。总之,不拘一格,尽量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口语交际创造好一切条件。布置学生在校外留心大人们的对话,辨析人们口语交际中的“毛病”,学习幽默风趣的对话。在“语文活动课”中常开展“听进去,说出来”的小型活动,努力促成向生活、向周边群众学习口语和交际的方式方法。

2、以读学说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想说,但又怕说不好,不敢说,既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又流露出缩手缩脚的姿态。这时怎么办呢?

朗读是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它既能让学生积累表达规范的语言,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规范”语言的价值,进而建立起学习语言的目标。重视朗读的训练,一方面让学生多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的变化和体态语言去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口头语”去充分表达发挥。如分角色朗读、换角色演讲、“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都是口语练习的好形式。长期训练,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汇,而且能不断增强语感,促学生水到渠成的准确用语、表情达意。

3、以说带学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在课上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在充分预习准备的基础上,学生们能较熟练地把一堂课的重难点很好地突破,而且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语言连贯,口齿清晰,师味浓厚,老师课上几分钟稍加评议,学生便心领神会,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很快。

4、以看引说

看是自外而内的输入,而说则是自内而外的输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让学生多看课外书,能帮助他们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语言。可在班级建立 “图书角”,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并通过故事会、演讲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形式,把看课外书的所得讲述出来,并把这种训练形式扩展到课余观看影视节目,生活见闻之中。

二、活动促说

1、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组织“瞎子击鼓”、“贴鼻子”、“画嘴巴”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说;可提示: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组织劳动竞赛活动。如组织“钉扣子”等比赛。然后按先后顺序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由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让学生通过手工剪、贴、画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完成的过程及其内容。

2、在情景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利用幻灯片制作一个或几个动物图片或场景,创设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童话故事。或者教师事先做好录音,叙述一个故事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前一部分。在叙述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加入动作表演,引发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情景导引下,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二是要特别关注“开口难”的学生;三是鼓励创新,不人云亦云。

3、在操作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可能仅停留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白与简单表达中,更应注意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口语交际的操作性,以强化训练效果。在《小兔运南瓜》一课中,让学生运大南瓜等实物,一边运,一边说,或其他学生一边看一边说;在《我爱画画》一课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再向其他同学夸一夸自己的画。

4、在课余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如果说课堂是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么家庭则是孩子生命中的另一部分。鲁迅曾经说过:“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那么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但也为了爱热闹,尤其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看有什么对于自己有关系—能懂、该问,或可取的。”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家长忙里偷闲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可以让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班级、路上听到、看到的新鲜事),说来听,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学生是最愿意和自己的亲人交谈的,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是语言训练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家长及时纠正孩子口语中的毛病,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家长本人更应当善于倾听并有良好的习惯。二是设计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布置家庭作业“打电话”(模拟):让孩子和妈妈“打”电话,爸爸做评委;让孩子和爸爸“打”电话,妈妈做评委;让爸爸和妈妈“打”电话,孩子做评委。模拟家里有客人的场景,提供孩子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家庭中多交流、多表达,注意运用礼貌用语,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性格开朗,语言流畅,有自己的见解。

三、多实践提高口语交际综合能力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也不例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设计口语交际的内容。为了使学生练在平时,练在全体,可以把每日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设为“五分钟演讲”时间。形式不拘,内容不限。阅读收获、亲历趣事、今日要闻、诗歌故事等,把它做为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个机会。同学说完,下面的同学给予评议。刚开始,学生评议时可能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一长,从每个小评论员嘴中都能说出一套流利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说”的要求应当不断提高,开始从语调高低、音色圆润、有表情、声音抑扬顿挫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使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我们不仅要在教学中去发掘口语交际的丰富素材,而且生活实践同时也是对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生活在社会之中,与人打交道的际遇无处不在,我们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做一个落落大方,说话得体,做事受人欢迎的小学生。

把话题引向学生的日常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心情愉快、兴趣高昂的时候才会 “畅所欲言”。要使学生想说、乐说,首先要调动学生说的兴趣。我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注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即一切要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内容的选择上,我没有完全让学生按教材中的交际主题进行交流,而是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选一些如“说说我自己”、“介绍我的朋友或家人”等这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又有话可说的内容,来激发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口语交际其实就和我们平时跟别人说话一样,人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

语言的实践,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在课外有更广阔的天地。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不少家庭在节假日纷纷带孩子外出游玩,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给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我常让学生把自己在游玩时看到的或感受到的讲出来。在“五一”假期结束后,我班开展了“开心的一天”口语交流活动,同学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一名叫彭亮的小男孩是这样描述山谷的:那里真是太神奇了!有那么多我从没见过从没走过的桥!有那么多我玩不够的地方!谷里的溪水在我身边流着,溪边开着各色的野花,最让我惊讶的是那里竟然真的有彩虹!美丽的彩虹挂在我的前面,好像只要我一伸手就能采到它!听到学生绘声绘色地描述,我知道我要做的只是鼓励他们说出来,然后倾听,必要时再指导他们,让其说得尽量有条理。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交际能力,可以在班内设“周末你我他”一栏目,在活动中,教师主动与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扮演角色,共同完成口语交际内容。学生台上表演,台下学生给其“配音”,台下学生“发令”,台上学生表演;教师表演,学生给老师的动作“配音”,形成互动。不定期地开设“畅想栏目”。如:《当我离开母校的时候》、《2050年我们再相聚》、《假如我是……》。让学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想象,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显示自己的个性特点。

参考文献:

[1]汪秀梅.行思讲坛系列 怎样让阅读更有效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

[2]祝禧.阅读教学的真髓:意象构建读出文学的真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

上一篇:浅谈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