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教育功能

时间:2022-10-23 08:54:29

浅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教育功能

摘 要: 随着互联网被更加广泛地应用,高校图书馆文化在网络环境下有了一定的变化与发展。图书馆作为为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提供服务的重要基地,应从内涵、特征、影响等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化的认识,在加强对新时期图书馆文化研究与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网络环境下自身文化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文化 教育功能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变化发展,网上用户迅速增长,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校网络化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服务空间。网络环境下,传统的图书馆发生了诸多变化,一是馆藏结构的变化,各种电子版文献、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等,都被图书馆大量购买、收藏,然后通过图书馆网络传递和使用,成为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发生了变化,馆员们在服务过程中更加重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高效的借阅服务。这些变化使图书馆文化必须与当今时代的网络文化有机结合,使图书馆真正具备时代文化精神与内涵。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图书馆文化就是图书馆在从事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传递等一系列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包含从物质形态、组织制度到精神意识的全部文化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图书情报机构开始利用因特网构建文献信息网络和用户服务网络,文献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不再仅限于原始的手工操作,图书馆开始采用最新的信息加工技术搜集和加工整理文献资源,而文献资源也不再局限于纸质出版物、印刷物,逐渐涵盖存储和传递各种数字化资源。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图书馆逐步开始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提供读者咨询服务,实现与读者进行高效互动的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开展网络信息导航等服务,实现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与管理。

目前,网络在学生与教师获取信息知识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由于网络具有资源丰富、使用便捷与高效等优势,读者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作为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应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充分发挥文化传递功能的新型图书馆文化,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图书馆文化在网络环境下,与时代文化紧密结合,达到图书馆文化与人类文化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高校图书馆应逐步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丰富图书馆文化的新内涵,建设新型的图书馆网络文化。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的特征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物质文化已经不仅具有可感知的实在性,而且具有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即可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逐渐开始以数字化资源为优势,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途径逐渐由实物的获取转变为在线阅读或远程网络获取,这充分说明图书馆文化具有了实在性与虚拟性并存的新特征。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化在逐步实现开放性与互动性。网络环境使图书馆文化的载体主要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数字化馆藏资源,使用户能够摆脱时间和地域限制。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在逐步开展新型服务,向读者提供远程咨询、课题跟踪、研究论坛等服务,使图书馆成为大学生知识获取和思想交流的良好平台。这种在网络条件下的开放性、互动性图书馆服务文化,将重新构建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价值取向。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实现个性化服务与共享服务。随着读者在信息获取方面要求不断提高和更具个性化,图书馆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必须开展并逐渐成熟,纸质文献的通借通还、网上预约和续借、在线咨询等新型服务项目都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图书馆服务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信息时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使用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条件,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成了图书馆文化的新因素,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成为图书馆文化的核心。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影响读者获取知识信息方式。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中,教师与广大学生读者利用馆藏资源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卡片检索实现对文献的借阅,效率极低。广泛运用网络技术,数字图书馆成为图书馆建设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书目信息共享系统已基本实现,读者可通过网络直接查询图书馆的馆藏书目,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可获取性。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实现了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公共目录查询所有图书馆的书目信息。

更重要的是,开放式的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面对网络环境极其开放的文化传播,他们会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甚至是等方面的影响,扭曲的价值取向、腐朽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对大学生的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应着力于对学生读者如何应用网络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与正确引导。

四、网络环境下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教育功能

首先,应建设图书馆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环境一直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传统图书馆一直以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影响和教育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还应建设文化氛围浓厚、无污染的网络环境,拓展图书馆环境育人的空间。具体而言,一是加强图书馆网页设计的审美。二是利用图书馆网络进行正面的思想宣传、文化宣传,时刻把握文化的主导权。

其次,抓紧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利用图书馆网络对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课程教育。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开设了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但课程大多还是课堂授课式,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设置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授课与培训,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和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途径和方法,使课程更具实践性。

最后,高校图书馆可根据本院校教学、科研重点及专业设置特点,探索建设符合自身学科重点的资源导航,并开辟新书推荐、新书好评、读者论坛等网络管理员与读者互动的网站模块,既提供读者交流的平台,又发挥传播优秀思想、传播优秀文化的作用。总之,图书馆网络应注重教育功能,设置具有教育功能的特色专栏,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摆脱课堂教学单一模式,打破时空界限,以开放、自由、共享、互动,充满认为关怀的服务方式进一步发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化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惠君,荀昌荣.图书馆文化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马莎.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创新[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居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4]李学聚.试论我国图书馆文化发展的新特征[J].前沿,2006,(7).

上一篇:洮南市无公害糜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下一篇:当前职业教育物理教学如何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