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生情商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路径

时间:2022-10-23 07:32:54

论高职生情商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路径

摘要: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偏重于实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淡化了对高职生的情商培养,如何将开启智慧和提升技能与砥砺品行和塑造灵魂有机地统一是摆在我国高职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现实课题。文章就高职生培养过程中情商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生;情商教育;必要性;路径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情商是一个人能够成功和成才的必然要素,加强情商能力的培养对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和顺利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一直以来,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偏重于实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和淡化了对高职生的情商培养,由此导致了不少高职生令人堪忧的情商现状:情绪不稳定,挫折承受能力较差;社会交往能力不强;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等。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也会影响他们进入社会后的成才、成功乃至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将开启智慧和提升技能与砥砺品行和塑造灵魂有机地统一是摆在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高职生情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对高职生进行情商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愈加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几乎没有人可以在脱离他人、组织和社会环境的情况下独自发展,以往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生活方式已被频繁的人际交往和积极合作所取代。在这种情势下,每个人都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充分自信、乐观向上、开拓进取、不怕风险、不畏挫折。而这正是高情商的人所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语境下,人才竞争显得尤为激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一个合格的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智商即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更要具备良好的情商即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及人际协调能力。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对高职生进行情商培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对高职生进行情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

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既具有高智商又具备高情商的现代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对高职生进行情商教育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高职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使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如何适应现实社会。当前,由于受改革开放、社会信息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部分思想意志和道德观念薄弱的高职生极力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只顾眼前利益,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过多地考虑自身价值,表现出自私、利己、等品行,这些都是情商缺乏的表现。加强情商教育,提高高职生认识自我、管理自我的能力,不仅能较好地解决高职生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能有效帮助高职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许多社会与生活知识,领悟为人处事和与人相处的真谛,并逐步成为人格健全、思想成熟、行为稳定的人。

3.对高职生进行情商教育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直以来,“以就业为导向”和“管用、够用、实用”的课程理念在整个高职教育中一度占据了主导地位。应该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这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抉择”。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受这种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技能出色,但适应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同时,由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过于集中社会岗位的固定化要求,使他们的就业范围被大大窄化,也使高职教育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终结式”教育,甚至培养未来的“下岗”人员。这显然与国家举办高职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而情商则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能力”。高职院校只有注重和提高学生的情商素质,才会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学会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地自我发展,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人生。

二、高职生情商教育的路径选择

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培养高职生情商的前提

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频繁变动,不仅对高职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其适应能力、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职教育而言,重视学生的专业训练、技能培养固然必要,但由此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情商素质的提高,则无异于因噎废食。因为人的生活并非机械的技术性过程,而是自由选择、自主决定和动态调适的过程。在这个对素质期望、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情绪、人际、团队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意义日益凸显。为此,高职教育必须走出“技术至上”、“技能至上”的偏见误区,树立德育、能育与情育并重的教育理念。换言之,高职教育要把教育教学从以培养和发展高职生的技能为中心,转移到在发展技能因素的同时,注重培养和发展高职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情商能力的培养上来,促使它们协调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职生情商的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决定教育的成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丹尼尔・戈尔曼在其所著的《情感智商》一书中指出:“情商高者,能清醒了解并把握自己的情感,敏锐感受并有效反馈他人情绪变化的人,在生活各个层面都占尽优势。情商决定了我们怎么样才能充分而又完善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能力。”所以作为教师仅仅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远远不够,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情商作铺垫。具体地说,不仅要谙熟本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善于感知他们的情感与需要。事实上,教师的言传身教本身就是情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严于律己、诚实正直、言行如一的高尚品德,丰富而健康的情感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等情商素质表现,都会对学生良好情商的养成起到定向的引导作用和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鼓励、肯定、理解和信任,会使学生感知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并产生“模仿”意向,这种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取代的。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情商修养,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教书育人活动中去。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高职生情商的保障

作为一种特殊的软环境和氛围,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品行、磨炼意志的作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民主宽松的环境,使高职生时刻感受到特有文化的熏陶,以利于高职生情商的塑造和培养。在多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影响学生情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理解、帮助。此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和心理需求,是高职生热衷参与和勇于表现并能从中受益匪浅的最佳形式。在活动过程中,将自我实现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抗挫折失败能力等情商目标,融入具体的活动内容,变换形式将精神实质恰当合理地表现出来,使参与者和旁观者都能深受感染,无疑会切实提高他们的情商水平。

参考文献:

[1] 唐柏林.当代大学生情商教育基本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08,(5):167-169.

[2] 孙玫璐.“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当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抉择[J].职教论坛,2004,(5):13-14.

[3] 王晓华.情商: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J].理论导刊,2009,(8):90-92.

[4] [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37.

上一篇:浅谈高职班主任工作秘诀 下一篇:校企联合复合型涉外经贸人才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