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氏贝羚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影响

时间:2022-10-23 07:28:07

雷氏贝羚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雷氏贝羚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热痰热喘型)、对照A组(30例,寒热混合型)和对照B组(30例,寒痰寒喘型),均以抗生素+雷氏贝羚胶囊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66%,与对照A组80.00%、对照B组73.33%比较,P<0.01,具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对治疗前后积分及积分下降率进行比较,在咯痰、音、哮鸣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两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从辨证用药的观察发现,雷氏贝羚胶囊对热痰、热喘的疗效优于寒疾、寒喘。对3组患者随访1年发现,抗生素与雷氏贝羚胶囊联合应用治疗热痰热喘型慢性支气管炎能极显著延长肺部感染控制窗(P<0.01)。结论:雷氏贝羚胶囊具有清热化痰、解毒解痉功效,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对再次复发的患者有延长感染控制窗作用。

关键词 雷氏贝羚胶囊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疗效 肺部感染控制窗

中图分类号:R9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0)05-0233-03

慢性支气管炎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为此,笔者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20例,采用雷氏贝羚胶囊+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这种治疗方案对热痰热喘型患者的疗效更为满意。本文对此作一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咽疾病等)。

临床类型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单纯型:诊断符合慢性支气管炎标准,具咳、痰症状。喘息型:诊断符合慢性支气管炎标准,具喘息症状,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鸣音。

急性发作:1wk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其他炎症表现;或1wk内咳、痰、喘症状任何一项加剧至重度,或重症患者明显加重者。

1.1.2 中医辨证

热痰:咳嗽、咳痰,痰性状为脓、黏液或黏浊痰,常不易咳出或兼发热、流涕、咽痛、口渴、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寒痰:咳嗽、咳痰,痰性状为白色泡沫,或黏稀,痰常较易咳出,或兼恶寒发热,流清涕,口不渴,尿清长,无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

热喘:咳喘胸闷,喉中痰鸣,咯脓痰、黏脓痰或黏浊痰,或兼头痛,身热汗出,口渴便秘或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寒喘:咳喘胸闷,喉中痰鸣,咯白色泡沫或黏稀痰,或兼头痛,寒热无汗,口不渴,无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

1.2 一般资料

按上述标准选择门诊及住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即观察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观察组6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50.5±4_3)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最短3 d,最长8 d,平均(5.1±2.0)d;慢性支气管炎病程最短为3年,最长为15年,平均(9-2±2.5)年;中医辨证属热痰证型40例,热喘证型20例。对照A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年龄(50.6±3.5)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最短2.5 d,最长7 d,平均(5.O±3.5)d;慢性支气管炎病程最短为3.5年,最长为16年,平均(914±2.4)年;中医辨证属热痰证型9例,寒痰证型8例,热喘证型6例,寒喘证型7例。对照B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51.1±4.2)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最短2 d,最长9 d,平均(5.2±1.5)d;慢性支气管炎病程最短为3.5年,最长为18年,平均9.5±2.5年;中医辨证属寒痰证型20例,寒喘证型10例。3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资料具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均采用常规抗生素并同时服用雷氏贝羚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2wk为一疗程。治疗后作阶段评估,随访1年作肺部感染控制(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PIC)窗观察。

2.1 观察指标

咳嗽:轻度(+)――白天间断咳,不影响睡眠和活动;中度(++)――症状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重度(+++)――昼夜咳嗽频繁,影响休息和睡眠。

咯痰:少(+)――昼夜10~15 mL,或夜间及清晨咯痰5~25 mL;中(++)――昼夜51~100 mL.或夜间及清晨咯痰26-50mL;多(+++)――昼夜100mL以上,或夜间及清晨咯痰50 mL以上。

喘息:轻度(+)――喘息偶有发作.程度轻.不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中度(++)――症状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重度(+++)――喘息明显,不能平卧,影响睡眠或活动。

哮鸣音:少(+)――偶闻,或在咳嗽、深呼吸后H1现;中(++)――散在;多(+++)――满布。

2.2 疗效标准

单项症状疗效判断:临床控制――咳、痰、喘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哮鸣音轻度者;显效――咳、痰、喘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哮呜音明显减轻:有效――咳、痰、喘症状好转(++++4-,或+++),肺部哮鸣音减轻;无效――咳、痰、喘症状及哮鸣音无改变,或减轻不明显,以及症状及哮鸣音加重者。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疗效标准:临床控制――咳嗽、喘及肺部哮喘音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显效――症状积分减少2/3以上;有效――症状积分减少1/3以上;无效――症状积分减少<1/3以上。

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记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 结果

3组总疗效、症状体征以及随访1年后作的PIC窗比较分别见表1、表2和表3:

4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中年以上人群,据统计,60岁以上者发病率达27.2%,其病因与感染、理化刺激、过敏等因素有关。大量资料表明,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有一定关系,烟龄越长、烟量越多,发病率也越高。我国烟民众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发病率随之加剧。与此同时,随着抗菌药的广泛应用,对肺部感染的控制却存在着一定难度。为此,加强中医中药的发掘与应用有助于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防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显得尤为重要。

雷氏贝羚胶囊由“猴枣散”延伸而来,是由贝母、羚羊角、天竺黄、麝香、沉香、礞石等组成。贝母性味苦寒,具清热、化痰、解毒之功效,主治外感、内热之咳嗽、肺痈、乳痈、发背及一切疮疡肿毒。其中,贝母素对小鼠有明显镇咳作用,并具有阿托品样作用,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配以羚羊角咸寒,有平肝息风、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它具有抗惊厥、解热等作用。两药相合以为君,具清热化痰、解毒解痉作用。配合天竺黄、麝香,加强了君药的功效。沉香降气镇气逆喘息,佐礞石止咳定喘,治实热顽痰。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控制尤为适宜。

笔者以常规抗生素配合雷氏贝羚胶囊治疗热痰热喘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疗效明显,有效率达96.66%,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雷氏贝羚胶囊由清热化痰、解毒解痉的药物组成,临床观察表明它对热痰、热喘的治疗作用优于对寒痰、寒喘的作用,因此有效地加强了对肺部感染的综合控制力度。从3组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积分比较表明,使用抗生素+雷氏贝羚胶囊的观察组对热痰热喘型在咯痰、音、哮鸣音方面的下降率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可见它具有更满意的消炎、祛痰、解痉作用。

大多数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是由于支气管或肺部感染引起,患者经积极抗炎、化痰、解痉等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此时可出现PIC窗即肺部感染控制的时段。而PIC窗时间的长短,反映感染的有效控制及防止复发的措施。笔者将抗生素与雷氏贝羚胶囊联合施用于热痰热喘型患者随访1年发现平均PIC窗明显延长,极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B组,表明雷氏贝羚胶囊对慢性支气管炎(热痰热喘)的再次发作具有优异的防治作用,体现出良好的“治未病”优势。

上一篇:辛伐他汀对冠心病病人调脂作用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异维A酸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