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群”情境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时间:2022-10-23 07:16:48

“主持人群”情境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自2006 年,湖南卫视在《快乐大本营》推出由何炅、李维嘉、谢娜、杜海涛、吴昕5 人组成的“主持人群”之后,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浙江卫视《快乐蓝天下》,天津卫视《津夜嘉年华》等娱乐节目都纷纷采用多人主持的形式,业界把这种出现在综艺栏目中的集体创作和交流的主持形式称为“主持人群”。它区别于春节联欢晚会的异地场景主持和轮流上场,而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同时创作和交流状态。①可以说,这种新的综艺栏目主持形式已经成为电视荧屏上引人关注的新景观。那么,主持人在这样的新境况和新模式中该如何转换角色和定位角色?如何做出恰当的角色适应和传播交流?本文将借鉴表演理论的相关经验,根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特点,做出一定的分析和探讨,以便能够帮助主持人们尽快达到栏目适应和个性风格的展示。

“主持人群”的情境特点

“情境”指一种特定的情况。表演中的“规定情境”是由剧作家虚构出来起约束作用的,同时为演员提供依据的假定性情况。演员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相应的适应和定位。群情境的出现也必然有其自身特点。

多元性、复杂性。不同形象、不同性格、不同思维方式、甚至不同国籍的人凑到一块,势必会造成“人多嘴杂”的“乱象”场面,而如何在“乱”中取胜,即是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关键。

随意性、反叛性。迎合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点,“主持人群”的情境中处处体现着随意和反叛。比如“插话叠话”“随意打断”“无谓重复”“胡乱接话”等等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甚至有时为了娱乐效果会故意为之。这些在传统的主持过程中被视为“播出事故”的现象在“主持人群”中反而被充分利用和放大出来,使得主持人走下无所不能的神坛,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而显得更为真实亲切。比如在《天天向上》栏目中,主持人经常互相揭短:涵哥的“老”、欧弟的“低”、钱枫的“大头”、田源的“疙瘩”以及小五和浩二的中国话等等都成为传播中经常被调侃的话题。而“特步天天向上”的广告语以及其直接而毫无掩饰的方式每一集都在主持人群中“无谓重复”。他们把这些以前只在后台和准备过程中的“露怯”行为大张旗鼓地搬到前台,直言不讳的表达和夸张的处理,恰恰体现了群体心理理论中的“群体助长”现象(当人处于群体状态中,会自然地变得大胆而且更容易受群体的影响和鼓动)。比如,当栏目中请来的年轻漂亮的女嘉宾亮相登场时,几乎所有主持人都做“口水状”。这样的景象很少在单人双人主持中看到,它是为了栏目气氛和效果刻意的迎合,也只有在“主持人群”这样的情境中才出现得合理自然而不招人厌恶。这正是“主持人群”所营造的独特氛围和情境。

独立性、统一性。在“主持人群”中,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位置和功能。比如《天天向上》中,汪涵是“主流”的角色,负责控制和调节以及话题的收放和提升;欧弟的角色是“叛逆者”,负责插科打诨、自编自损、制造娱乐效果;而田源、钱枫和小五或者浩二则是“普通人”,他们负责应和、配合,在“主流”与“叛逆者”之间和协调。其角色定位明确而独立,人人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而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彼此之间又相互制约、跨界合作、交叉关联,形成“网状结构”“散点交流”的“主持人群”的独特情境。

情境决定主持人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也是表演学中的概念。主持人或演员都是在当众状态下的一种传播方式,二者都是在别人规定的“假定性”情境中进行二度创作,在角色定位过程中离不开对规定情境的认知和理解;二者都力图使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在传播过程中和谐统一。那么,在新的情境中主持人角色的定位需要如何调整和适应?

多元复杂的情境决定主持人角色的综合化发展。综艺栏目主持人的功能是随着栏目形态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丰富的,他们在栏目中是引导者、管理者、组织者、表演者、朋友、对手甚至观众,这种多角色发展的背景要求主持人要有敏锐的感受力、恰切的适应力、准确的表现力和超强的信念感,而这些在演员培养中也同样是重要的训练元素。因此,利用表演元素的集体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主持人尽快适应新的情境,达到“主持人群”情境中的角色综合。

随意叛逆的情境决定主持人角色的灵活性变异。在人际交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受环境、事件、人格、人性等的制约,体现出极大的不确定和灵活变异性,这也是“主持人群”情境的特点之一。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角色定位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做好录制前熟悉栏目主旨、熟悉演播空间、熟悉嘉宾的准备工作,而且要具有人格化角色的创造和体验意识,养成一切从“人性”和“人格”的角度出发,放大“人”而缩小“主持”的角色观念的转变。

对立统一的情境决定主持人角色的迁移。迁移是心理学术语,表示一种经验对另一种经验的影响。“主持人群”情境的网状结构和散点交流模式要求主持人要在极短时间内同时接收并且传递多方信息,作为交流和集散的平台,在“群”中的每一位主持人都要随时注意角色迁移转换和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栏目叙事和情节发展。

主持人角色定位对“主持人群”情境的影响

主持人角色控制影响“群”传播效果。“主持人群”的“乱象”既是其一大特点,也是其一大问题。如何在“乱”中取胜是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关键,而角色控制就是方法之一。只有实现主持人第一自我对第二自我的角色意识和控制,放得出去又收得回来,才可能做到乱中有序、闹中取静的有效传播。

主持人角色体验影响“群”传播途径。体验角色要做到内部与外部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生活与艺术创造的统一。对角色体验的方法可以帮助主持人找到恰当的当众状态,更好地适应假定性情境,尤其对主持人语言与非语言的运用和选择起到了衡量和监控的作用。但要注意,主持人的角色体验与演员的角色体验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完全混为一谈。

主持人角色创造影响“群”传播风格。栏目品牌意识的培养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作为栏目元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主持人品牌的效应和个性风格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影响着栏目的风格,而主持人对于角色的创造把握又直接影响着他们风格和个性的形成。因此,学会创造角色而不仅仅是适应角色才是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关键。角色创造要紧紧抓住“三位一体”的特点,由于表演者、表演素材和表演结果都融于一身。对主持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素质,提高业务能力和艺术修养,才能真正打造角色创造的坚固基石和肥沃土壤。

综上所述,综艺栏目“主持人群”的出现意味着主持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元化、多功能的发展刻不容缓。做好这一情境中的角色定位是每一名主持人能够尽快适应这种变化的良好途径。但要看到,在综艺栏目泛娱乐化发展的今天,主持人把握和定位角色的关键还需努力提升自我修养和文化素质,长期而不间断地提高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认知意识和角色信念,从而在飞速发展和变化的栏目情境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注释:

①赵 俐:浅析娱乐节目中“主持人群”的语言交际特点及其效果,《中国电视》,71页。

上一篇:以“信号”为逻辑起点的广播组织权内容研究 下一篇:家庭伦理剧中的婆媳叙事与社会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