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里的搭载物何处去了

时间:2022-10-23 07:08:15

4月4日,神舟三号飞船搭载的10千克“特殊乘客”一一出舱。这些“宝贝儿”都去了哪里?“下凡”后情况怎样?

金龙拜访天庭后

航天大厦来安家

4月4日,是王挥春和龙黔石终生难忘的日子。半年前,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北京新世纪饭店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航天科学家与书画家联谊笔会,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45周年和迎接国庆与中秋佳节的双双到来。王挥春与龙黔石应邀参加这次盛会。参加这样的笔会,两位画家还是第一次。他们都觉得意义太大了,一定要尽全力创作一幅能表现中国航天新腾飞的画作。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九易其稿,绘制完成了一幅光芒四射的金龙。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看到此画时,在赞叹中挥笔题写“腾飞中华龙”。

当他们把这幅画带到笔会上时,更是赢得了一片赞叹声。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领导当即宣布,在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时,将此画放入返回舱中,与飞船一同遨游太空。从那一天开始,两位画家便盼着飞船早日升空。3月25日,他们在北京航天城飞船发射演示现场,目睹了飞船发射全过程。4月4日,是飞船返回舱开舱的日子,两人又早早来到现场,观看“金龙”出舱门。信步游过天庭的金龙终于出舱了,两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从公证员手中接过“金龙”,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代表一同展开。在场的记者们呼地一下围上去,照相机、摄像机一同对准了画作,记录下这一令人难忘的时刻。在开舱仪式上展示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代表当场接收此画,然后将它带回刚刚落成使用的航天大厦。此后该集团公司向北京画院发去了感谢信,并向画家颁发了收藏证书。

乌鸡蛋都挺好 孵化箱孕宝宝

在有关飞船返回舱开舱仪式的报道中,有的媒体将所搭载乌鸡蛋的出舱日期说成是4月4日,其实不然。据该实验项目的研究人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陈玮老师介绍,4月1日晚返回舱在内蒙古降落后,乌鸡蛋便被从舱中取出放入保温箱,随即同中国科学院的生命科学实验箱乘专机飞返北京。据她回忆说,她和其合作伙伴中国农业大学的杨宁老师是在北京中关村的空间中心拿到乌鸡蛋的,当时已是凌晨1点多钟。拿到乌鸡蛋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返回单位,打开包装,将乌鸡蛋放入早已准备好的孵化箱中。乌鸡的孵化期是21天,4月23日9枚蛋孵出了3只小乌鸡,两公一母,孵化率达33%。

“草民”组团飞天下凡定居京鲁

在神舟三号飞船搭载的物品中,有一包一千克重的种子,它是航天育种中心的“乘员”。别看它体积不大,貌似平凡,却轻松潇酒地在植物种子搭载中创下了第一――我国首次大批量搭载草种上天。

追溯起来,经过8颗返回式卫星和3艘神舟号飞船共11次的搭载,已有1000多个品种的种子幸运飞天。蔬菜、花卉种子更是其中的“常委”,约占搭载总数的70%。这些“常委”们的搭载成果喜人,目前已处于推广和产业化阶段,但优良草种的搭载和培育还是一个空白。这次,21种草种组成“草民团”飞天,终于了却了它们的太空旅游梦想。

谈起这些宝贝草种,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孙永成十分激动。他说,我国是一个草地资源大国,共有4亿公顷的草地,由于荒漠化严重,每年有200万公顷的草地被沙漠化了。航天人如何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一直牵动着老领导林宗棠和刘纪原的心。他们不仅着眼于通过航天育种解决荒漠化问题,甚至已经看到更远的前景――在中国形成一种新兴的草产业。在美国,草产业已成为十大支柱产业之一,中国可不可以通过搭载草种,培育出更多耐旱、耐寒、耐盐碱的好草种,为国民经济贡献力量呢?

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前,一个周密的“草种计划”悄然启动。由于我国的草品种不佳,航天育种中心3年前已在世界范围内选择了21种好草,在中国做土地化试验,以便择优“录用”,选出本地化试验好的草种进行搭载。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航天育种中心已在北京、山东和河北三地选址种植了牧草、城市用草和保护河堤公路的护坡草。试验结果表明,21种进口草中的15种本地化表现良好,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为此次飞船的幸运乘客。此外,还有6种从我国沙漠中推选出的草种,也有幸加盟“草民团”。

孙永成告诉记者,除了草种,育种中心还搭载了27种其他种子,珍稀蔬菜种子便是其中的“新贵”。铃铛椒的名字你也许从没听说过,这种辣椒的果实十分漂亮,像一个个红黄相间的玩具铃铛。只要一颗“小铃铛”出马,便能使一锅汤辛辣无比。它不仅可以在花盆中种植观赏,而且适合于大面积栽培食用。其实,铃铛并非此椒本来面貌,它在上次搭载前还是圆形的,至于此次铃铛“下凡”后长成啥模样,孙永成说目前还很难想像,这也许就是“天国”给人间的惊奇吧。除了铃铛椒,小麦、哈密瓜和黄瓜种子等“传统”节目仍在上演,它们的重复搭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

据孙永成介绍,48种种子从公证处取回后,将分别在北京房山基地和山东泰安蔬菜园中封闭种植。

康乐霉素产生菌接受“全面体验”

在返回舱开舱仪式中,公证员将三个装有试管的布口袋交给了中国医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课题负责人王南金,原来这个像子弹袋一样的口袋中装的是15支康乐霉素C的产生菌。

康乐霉素C产生菌是从我国广东省康乐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出的一种新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一种强效、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它是类风湿、红斑狼疮、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克星。

我国目前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是从国外进口的环孢菌素A,它虽然使器官移植发生了一场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肾、心脏、肝、胰和骨髓在常规条件下移植的成功率,但它的副作用和并发症――肾脏毒性、高血压和高血脂症也让医患人员伤透了脑筋。加上价格昂贵,一般病人无法承受。便宜的新型免疫抑制剂有着迫切的市场需求,临床试验证明,康乐霉素C如果能实现高产,就有望打破环孢菌素A多年来的市场垄断局面并取而代之。

这次神舟三号飞船将康乐霉素C的产生菌带上太空,主要目的是观察产生菌受失重和宇宙射线照射后的遗传变异,希望通过物理诱变,产生正的变异,从而探索康乐霉素C高产的规律,为其降低成本和实现产业化奠定基础。

此前的科学试验表明,康乐霉素产生菌对紫外线照射比较敏感。由船内受辐射强度不等,所以科研人员将15支试管分成三组摆放在返回舱中光照强、中、弱三个不同位置。

据王南金介绍,4月9日他们已从公证处取回了搭载的康乐霉素菌,当天下午便对产生菌进行了“全面体检”,即将产生菌放入培养剂中,进行生理生化测定。他们还要从成活的菌中挑选出第一批高单位的菌株,经过稀释发酵等处理,考察产生菌的变异情况。

预计第一批的处理结果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出来。王南金说自己对试验结果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因为在地面上,康乐霉素菌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不到两分钟死亡率就达到了99%。太空中的紫外线是很强的,康乐霉素菌在太空中转了108圈后,找到活着的产生菌会是大海捞针吗?王南金和课题组成员们在急切地等待着试验结果。

上一篇:海洋一号“蓝色经济”的呼唤 下一篇:祝贺神舟三号成功发射并回收 探索俱乐部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