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多元通和模式

时间:2022-10-23 06:42:20

中华文化的多元通和模式

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向文明社会进化,需要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它使人们直接面向人生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为了人的幸福,以清醒理性的态度探索解决各种问题的学说和途径。同时,人生的短暂和现实的苦难又引起人们的焦虑,需要以神为本的,它能够在情感心理上寄托人们向往来世和天堂的梦想。前者就是中国古人讲的人道,后者就是神道。神道归根结底还是人道,它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出现的,它是人道的一种特殊形态。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以人道为主,以神道为辅,用人道引导神道,是符合两者的本质与功能的。中国历史上的儒释道三教以儒为主、释道为辅的格局恰恰就是一种健康的文化生态,它弥补了儒家宗教性的不足,又使佛道二教具有了较强的人文理性。三家内部又各有人文与宗教的相互制约。儒释道三家作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核心,还把它们的人文与宗教兼顾的精神辐射到中国其他宗教和不断进入的外来宗教,遂形成中华文化的多元通和模式。它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多信仰多宗教相互包容,没有一教坐大独断;二是温和主义占主流,反宗教的和宗教自身的极端主义不易流行;三是人文学说有宗教的情怀,有人文的关爱;四是人们可以在三家之中自主选择信仰,也可三家或两家共信,社会不以为怪异。

西方文化从源头上说乃是“两希”文化互动的结果。源自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理性主义与源自古希伯来文化的一神宗教(先后发展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彼此吸收又斗争中推动西方文化向前发展。在人文哲学方面柏拉图的理性主义形成深厚传统。在方面基督教成为主流宗教。彼此的推扬为西方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但柏拉图理性主义有追求绝对理念的倾向,而基督教则有信仰绝对唯一神的传统,于是两者在互动中呈现此消彼长、互相排斥、大起大落的状态。如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垄断思想文化,哲学和科学成为神学的奴仆,宗教之间发生长达两百年的宗教战争,出现迫害异端的宗教裁判所。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战斗无神论者登上思想界中心舞台,用简单化的唯物论激烈否定基督教和教会,掀起反宗教运动。当代西方文化正在探索人文与宗教良性互动、宗教与科学协调发展、宗教之间对话沟通之路,并取得可喜成果。但在宗教文化方面,一神教先天的唯我独尊传统和从原教旨主义孳生出来的宗教极端主义,仍在阻碍文明对话并折磨着人类社会。

回观中华儒释道三家融合的过程,人道与神道,人文与宗教,一直彼此相摄,三家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无不可逾越的界限。它们共同为铸造仁慈、中和、尚德、宽容的中国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今日世界文明对话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责编/周素丽 美编/石玉

上一篇:处理好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下一篇:美国城镇化战略成败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