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的分析

时间:2022-10-23 03:16:58

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的分析

【摘 要】如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种良好途径,但创业存在风险,抵御风险能力、识别和控制风险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极其重要。本文从创业和创业风险的概念入手,了解大学生创业风险的来源并对有效规避创业风险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创业风险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54-01

大学生创业得到了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在国内已经兴起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热潮。任何一项活动都具有风险,大学生创业同样如此。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大学生创业活动,往往存在着创业失败的风险,大学生也面临着创业失败后的失业问题。大学生创业的失业风险不容忽视,创业失败后的失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何采取措施有效规避大学生创业的失业风险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并实践探索的课题。

一 大学生创业风险来源

大学生创业存在以下风险:项目选择不当,导致企业无法盈利而难以生存;缺乏创业必备的技能和经验;无法预料的社会、政治和法律环境变化对大学生创业造成较大影响;社会资源贫乏降低创业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以及不能适时地筹集和供应资金导致创业失败;由于信息不对称、判断失误、管理不善等影响创业管理水平导致创业失败。分析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创业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技能、环境、资源、资金、管理六个方面。

二 大学生创业风险成因

1.内部原因

内部因素是主要因素,也是决定创业成败的根本原因。主要因素有:(1)社会经验不足。企业的管理不仅仅需要知识,还需要阅历,需要在平常的工作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经验。(2)自我认知不足。现今的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都持有不屑的态度,对创业的期望过高而对自身的能力认识不足,过分自信,没有良好的创业心态,眼高手低。(3)缺乏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较强的创业团队成功的概率往往较大。风险投资商也更看重有较强合作能力的创业团队。这些都是造成创业风险的重要原因。

2.外部原因

外部因素也是让大学生创业有诸多风险的重要原因。这种外部因素较多:(1)中国高校的教育体制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和重个人而轻团队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到影响。(2)政府在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上并没有太多的举动,如法律完善、优惠政策的制定等。(3)严重缺乏职业精神的培养。

三 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

1.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

大学生作为创业中相对劣势的特殊群体很容易造成创业风险,因此想要规避风险,就必须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同时兼具创业所需的各项技能。如组织、策划、创新、管理以及公关等能力,这样大学生在创业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加强创业能力,培养风险意识

为推动大学生自觉提高创业能力,则需要增强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意识、金融危机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市场瞬息万变,时刻都有风险,防范风险要靠自己增强本领,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大学生需要学会调研、分析、捕捉市场信息与掌握市场新动态,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产业调整、消费结构等信息。同时,学习掌握经济、法律基础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创业的合法权益也同样重要。

3.积累更多的经验、资本和技术

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经验、资本和技术。经验的积累会避免陷入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误区;资本为成功创业建立物质基础;技术则是大学生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方天地的重要武器。

4.提高大学生团队协作力

作为创业者要有可持续的远瞻性,而作为企业团队应该具有动态的发展观,这样的团队才有可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调节机制,从而形成团队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及核心力。同时,团队成员在这样的核心团队的影响下勤奋工作,可以使组织整体保持活力。

5.健全大学生创业的失业保障制度

目前社会建立有失业保险、失业社会救助两种模式的失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失业金的形式为失业者提供资助。能够规避失业风险,具有生活保障和就业促进的功能。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再就业援助,例如免费为个体提供心理咨询,减轻个体的压力;对有前景的创业项目进行帮扶,安排成功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帮扶创业者,使创业者创业失败后再次创业;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信息,以帮助个体重新寻找工作。除此之外,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如将大学生创业期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为毕业后初次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再次选择提供便利等等,这些都将为规避大学生创业的失业风险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傅强.大学生创业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2)

[2]伍秋林.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4)

上一篇:多角度探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下一篇:当代外语教学流派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