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固有动脉HittaⅥ型变异伴脾动脉异常考察报道

时间:2022-10-23 12:52:05

【摘要】对该例异常标本采用非测量性观察和体质测量法综合考察发现,腹腔干缺如,在膈肌主动脉裂孔下方,胃左动脉和肝总动脉依次直接起自于腹主动脉前壁。在肝总动脉起始部下方10.22mm,肠系膜上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向下走行16.20mm后发出第一级分支――脾动脉。综合以上分析,该例标本属于肝固有动脉HittaⅥ型变异伴脾动脉异常变异畸形。

【关键词】脾动脉;肝总动脉分型;腹腔干缺如;体质测量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73-02

在实验室示教标本整理过程中发现一例成人腹腔干缺如(如图)的标本。肝总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伴腹腔干缺如的报道较多[1],但就脾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伴腹腔干缺如的报道的确少见,现将观测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标本为成年男性,来源与标本库,已经甲醛固定的标本,组织固定良好,采用体质人类学非测量性观察与体质学测量(马丁仪±0.01mm)法,进行比对考察。

2 观测结果

2.1 非测量性观察:

标本为一成年男性,已经用甲醛溶液充分防腐固定,器官结构保存完好。打开腹腔后发现腹腔干(腹主动脉的第一级分支为腹腔干)缺如;在膈肌主动脉裂孔下方,胃左动脉和肝总动脉依次直接起自于腹主动脉前壁。在肝总动脉起始部稍下方,肠系膜上动脉自腹主动脉前壁发出,向下走行16.20mm后发出第一级分支――脾动脉。

2.2 测量性观察:

胃左动脉在膈的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向左上方行至胃贲门附近,然后沿胃小弯在小网膜两层折合向右行,并与胃右动脉吻合,其起始部位管径偏小,为2.32mm(3.27±0.86mm)。肝总动脉在距离胃左动脉起始部4.60mm处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向右至肝十二指肠上部的上缘后进入十二指肠韧带,分为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其起始部位管径为4.12mm。肠系膜上动脉在距离胃左动脉起始部14.82mm处起自腹主动脉前壁,斜向下走形16.20mm后发出第一级分支――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起始部的管径为7.40mm,发出脾动脉后变为6.32mm。脾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呈向上的45度夹角发出后水平走行于胰腺的后方,最终注入脾脏。其起始部位管径为4.42mm。

3讨论分析

胃左动脉、脾动脉和肝总动脉共同组成腹腔干由腹主动脉发出。肝总动脉一般是来自腹腔干,非此即为变异型。肝总动脉变异常用HittaⅥ分型法:Ⅰ型:正常解剖结构,肝总动脉起源于腹腔干,分成肝固有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前者向远端分为肝左右动脉;Ⅱ型:替代或副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Ⅲ型:替代或副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Ⅳ型:替代或副肝右动脉+替代或副肝左动脉,即双替代型,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肝左动脉是胃左动脉分支;Ⅴ型:肝总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Ⅵ型:肝总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根据以上肝总动脉考察结果对照分析,该例标本属肝总动脉HittaⅥ型变异,即肝总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查阅相关文献可知,脾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变异极为罕见,发生率仅为(0.65±0.24)[1]。综合评估该例标本存在肝固有动脉HittaⅥ型变异伴脾动脉异常现象。笔者认为,在有关CT和B超影像诊断分析[2],胃癌根治术、胰头癌根治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时,因需要行淋巴结清扫,腹腔干、肝总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常需要骨骼化游离,故此标本的考察对临床上该类手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

参考文献

[1]郑思竞,黄瀛,吴晋宝等.中国人解剖学数值[M].2002,5:293.

[2]黄大元,孟三光,钱继容.肝的动脉多处变异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20(2):85.

[3]崔翔,沈震,许淑华,朱兰.肝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合干、脾动脉发自腹主动脉、腹腔干缺如一例报告.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17(08):655.

上一篇:玉米淀粉生产的能源综合利用 下一篇: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