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韵悠且长,花姿别样红

时间:2022-10-23 11:26:05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如何理解新课程、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是所有学校面临的一个问题,更是校本教研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我决定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共同探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教学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便开展了“同课异构”的县级信息技术教研活动。

所谓的同课异构,就是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理解,自己备课和上课。由于教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和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各不相同,这样便形成了不同风格的课。听课的教师就通过对几节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此课所经历的过程或还没有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而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1探索中,建构校本教研模式

【案例背景】

新课程实施之前,我县各学校开展的教研形式基本上是集体研究式教学的探索,即通过集体备课形成通用教案(简称通案),然后使用通案进行教学的一种做法,目的是集中集体智慧,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然而,通案的形成环节过多,花费了老师们大量的时间,加上人人都要上通案课,都要调课、听课,评课,老师们只能疲于应付,教学教研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为此,为了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们尝试改革集体备课制度,进行“同课异构”教研形式,于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这里,2008年在县三中召开的“一课多讲”初中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由县各学校所承担的课题分别组织了相应的教学设计。此次教研内容为福建省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单元第三节《保存网上的信息》。分别有11位不同学校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不同模式的教学设计。这11位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种:即开放式教学、任务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

【案例简析】

案例一:开放式教学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从生活中的事物引出“图片、声音、文字”,如:先播放大金湖视频,提出问题(大家看到的是哪里),展示电子小报,小报上有什么东西?等等。

2、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首先,师根据学生在网上找到有关大金湖的图片,设疑如何保存到我们自己的电脑上?引出下载的概念。然后,学生自主解决①图片的保存②文字的保存③页面的保存④提高:文件和软件的下载(分层次教学)。

3.运用新知,完成任务: 首先,师展示几份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然后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做一份富有创意有自己独特个性的电子作品向其他同学介绍“大金湖”(展示、汇报、评价)。

当代教育提倡“开放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这一理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有趣、针对性较强的开放性游戏活动,让学生看一看,练一练,演一演,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整堂课体现了愉快教学这一特征,让听课教师印象深刻。

案例二:任务驱动式教学

谈话导入,提出整合的任务

演求有关奥运的图片和歌曲。这些图片和歌曲是从哪里获得的呢?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保存网上的资料。

任务一:保存网页

师给出有关奥林匹克网址(.cn/venue),要求生把浏览到的整个网页保存下来,然后生进行展示。

任务二: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渗透奥林匹克知识,把你最喜欢的场馆保存下来,等一会儿给与大家一起分享?生操练,师巡堂。

任务三:保存网页中的文字

首先,把你最喜欢的场馆配上文字介绍给大家,那么我们该怎样把场馆的介绍文字保存下来呢?然后给学生自由操练的时间,学生完成任务,展示给大家看。

任务四:下载软件和歌曲

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听的歌曲,或者也可以是老师课播放的奥运会会歌(我和你),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然后请生谈谈自己的操作方法并且演示听听。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倡导任务驱动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运用能力。任务驱动型教学不仅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在这里,教师首先把任务明确地演示给学生,然后把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充分获得成功感,从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案例三:探究式教学

1、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①让学生欣赏《北京欢迎你》FLASH动画,请学生谈谈此动画有哪些信息组成,所描写的是哪个地方?

②生回答(图片,文字,声音等),是通过因特网进行搜索得到的。

2、解疑导拨独立探究

① 信息是通过图片、文字等进行传递的,网络上信息的传递通常以网页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引导出本节课探究的任务(网上搜索下载有关北京奥运场馆的有关信息)。

② 打开书本,自主阅读,浏览相关的操作步骤,完成探究的知识。

3、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①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边看书边操作,对一些不明白的知识点做进一步探讨,由组长整理好学习的情况,准备向全班汇报。

② 在学生合作探究中教师巡视进行解疑导拨,如:保存网页与做保存网页上的信息的区别,下载软件等等。

4、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①教师按组分配任务给学生(有关北京奥运场馆的资料)。

② 指认竞赛规则。

③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有关北京奥运场馆的资料,强化操作的熟练程度。

5、激励评价引深探究

① 让学生运前面收集的场馆的图片,文字等信息做成一副自己个性的作品向亲朋好友介绍关关奥运场馆的知识。

② 评价交流作品,师加以激励。

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可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教师这样进行教学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合作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成长中,收获累累教研果实

这次的“一课多讲”初中信息教研活动成功之处有以下三点:

耳目一新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颖巧妙的构思,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学习内容的拓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由此看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既实在又有一定成效。老师们通过对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观摩,引发了对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行为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的深度思考。这样的活动不但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提供自主探索、创新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使每一位教师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提升,更创造出了我们教学的一片新田地。

3总结中,反思教学教研问题

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然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精细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而这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知识生成的产生,同时,也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来上课教师的思维。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使“同课异构”这朵教研之花常开不败,需要大家不断的探索,同时,也希望得到同仁们的指导和帮助。

上一篇: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时政教育 下一篇: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