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23 10:23:53

高校会计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

1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缺少“双师型”教师

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一般学历都很高,不是硕士毕业就是博士毕业,理论知识比较深厚,但是多数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授课时往往以讲授基础理论为主,难以顾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在模拟会计实务过程中往往靠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想象,纸上谈兵。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也只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1.2缺乏一套操作性强、高质量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

目前,不少高校会计教学所用的与实验有关的教材和企业实际有着较大的区别,例如,一些过时的法规没有及时更改、数字资料陈旧、新增加的内容没有及时补充到教材中等,导致学生所学、所练的不能和实际接轨。有不少已参加工作的往届会计毕业生反映:学校所学习的内容和实际不完全一样。许多实验教材所设计的会计综合作业题,没有将学生置身于企业实际的真实场景中,只是强化一下课堂所学知识而已,没有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更谈不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的作用。教材覆盖面较窄,多涉及企业会计事务,很少涉及其它行业,且均为现成的正确的数据,未能体现会计的审核监督职能。

1.3缺少实践基地

很多高校的会计学院在寒假、暑假都会布置实践类作业:自己联系单位进行短期实践活动。笔者发现,大型企业或事业单位一般不好进,而私企或小的服务行业所找的实习生多要求能长期任职,一般两个月以上,并要求为大三大四学生,这样一来大一大二学生的短期校外实践活动很难只靠自己完成。大多数同学的实践单位靠父母、亲友帮助联系,而一些家在农村,或父母没有能力帮其联系单位的同学,实践活动就难于进行。那些找到正规实践单位的同学,因为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单位并不让这些短期实践的学生接触实账,做一些具体的会计工作,只能提水或打扫卫生,成为“办公室的守门人”,学生也十分苦恼。

2思考与建议

2.1足额安排实验课和实践课的课时

可以在每讲完一个单元的理论课后,安排一次模拟实验课;也可在理论课的同时穿插模拟实验;每学期专业课学完时,可安排两次综合模拟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处理具体的问题,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学期中间可与实体单位联系,让学生实地见习一至二次。这种“讲一做一讲一做一总结评价”的方式可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将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

2.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选聘和培养

学校应多选聘一些理论和实践能力俱佳的老师,同时可聘请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工作人员到校给学生做案例讲座,或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会计专业的教师在进行学术研究、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学校可定期派老师到企、事业单位任职,建立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机制,让教师充分熟悉会计岗位,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收集真实的案例材料和数字资料,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2.3选用市面上比较规范的教材或修订、自编教材

选用市面上比较规范的教材,要注意紧跟现代会计发展,与实际会计事务接轨。也可修订或自编教材,这就要求高校应派会计教师深人有关单位进行研究,收集真实的案例资料和数字资料,并聘请相关会计人员与高校教师合作,结合实际,对一些会计模拟实验教材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写,同时适当增加除企业外其他行业的会计内容。

2.4优化校企合作氛围

学校应与一些中小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本着互赢的原则,校方可定期派老师到企业做调查研究,为企业做财务分析、对企业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双赢合作,也将带来双赢收获。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企业会比较愿意接受前来实践的学生,学生也有机会接触一些具体的会计工作,进行实战体验。另外,学校也可帮助学生对外承接一些记账等基础性业务,方便低年级学生进行具体的会计工作,丰富会计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实际的会计工作,成为一个合格的、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大学生。

作者:王心田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上一篇: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初探 下一篇: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