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赞歌 13期

时间:2022-10-23 09:47:57

在新乡辉县孟庄镇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正在传颂范清荣和范海涛父子俩的故事,几十年来,他们把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化为巨大的力量,带领村民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实现了祖祖辈辈的千年梦想。

(一) 走进孟庄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孟电集团旗下的发电厂、水泥厂、编织厂生产繁忙,别墅式的农民住宅小区满眼翠绿像花园一样,宽敞的柏油大道四通八达……昔日的小山村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小城镇,人们过上了无忧无虑、美满富足的新生活,这一切都凝聚了范家两代人的心血。

1933年农历九月初一,范清荣出生在辉县孟庄镇南李庄的―个贫苦农民家庭。那一年,范清荣一家和广大贫苦农民一样分到了土地和房屋,从此过上了新生活。范清荣是一个知恩并懂得感恩的人,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听党的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这朴实无华的语言,折射的是一个翻身农民对党无限忠诚的朴素情感。他干起活来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事事处处走在前,拥护党的政策,积极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1955年国庆节,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

由于范清荣工作勤奋、觉悟高、原则性强、组织能力强,1957年底,他出任南李庄党支部书记。

日历翻到了1967年,范清荣萌生了建造纸厂的念头,在发展工业上做文章。没过多久,一个土法上马的造纸厂在南李庄出现了,虽说是作坊式的手工生产,产品质量也很粗糙,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东西就不愁卖,产品销售非常顺畅。那些年,范清荣带领村民一边抓纸品生产,一边种粮种菜、喂猪养鱼,样样都是行家里手,南李庄集体经济得到初步发展。1976年,范清荣出任梁村公社(现孟庄镇)党委副书记。

上世纪70年代蓬勃兴起的“五小”(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小机械厂)工业,改变了我国工业经济结构,改善了县域经济的面貌,提高了农业外收入水平。乡镇企业管理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能力不尽相同,导致"32小”工业发展也不平衡,梁村公社轧钢厂一直不温不火,一度到了揭不开锅的境地,公社书记张世清思来想去,决定让范清荣接替管理,范清荣爽快地接受了任务。他与领导成员交心了解问题的症结,到生产车间察看现场管理,找工人骨干倾听群众意见,短短几天,他走遍了厂里每一个角落,生产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问题找到了,办法也有了。范清荣把全厂的人召集起来,亮出他的“施政纲领”:“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大干才能大变。”他和工人大干4天4夜完成了设备大修,干完了计划40天才能干完的活,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范清荣的工作精神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不多时,轧钢厂便一派生机,钢花飞舞,铁水滚滚,产品销售有了新出路。1983年,轧钢厂不仅还清了欠款,还盈利83万元,到了1985年,产值达到8000多万元,实现利税1080万元。

(三)

1987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辉县“五小”工业蒸蒸日上,孟庄镇(时为孟庄乡)电力能源出现限供局面并日趋紧张,28个行政村、14个乡办企业用电告急,要求尽快解决用电问题的请示报告,雪花般地落在了乡领导的办公桌上,乡党委决定自办发电厂,这是唯一的出路。在这节骨眼上,时任孟庄乡党委书记的赵启忠立即想到了范清荣,这和班子其他成员的想法不谋而合。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催促范清荣赶往乡党委,赵启忠开门见山直接布置任务,范清荣还是那句话:“党叫干啥就干啥。”这座1.2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的建造任务,就这样落在了范清荣的肩上。

范清荣没上过学,在扫盲班里摘掉了文盲帽子,用他肚子里的那点“墨水”去抓电厂建设,在一般人眼里是“天方夜谭”,可他就是凭着敢于担当的精神担起了厂长的责任,在开工前20天把铺盖搬到了杂草丛生的工地,他明白这是一场艰苦的攻坚战。

1987年8月28日,孟庄电厂破土动工,人拉肩扛,机声隆隆,施工现场一片繁忙。乡里建电厂谈何容易,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资金,筹集到的资金离预算的数字还差一大截。过惯了穷日子的范清荣,用他自己的算盘计划这点钱的用场,能不花的不花,能少花的少花,凡是力气活组织大家伙儿搞义务大会战,把钱省下来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这一招还真灵,用了10个月零20天便建成了一座火力发电站。并网发电那天,孟庄这片土地喜气洋洋,大家奔走相告,孟庄人的梦想实现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座1.2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拔地而起,这个神话般的奇迹永远载人了孟庄大地的史册。

电厂规模不断扩大,范清荣掌握了发展经济的主动权,创业的劲头也越来越大。他还就地取材在孟庄建起了水泥厂,同时派生出来的编织厂也建成挂牌,从此“孟电”品牌水泥源源不断销往各地。孟庄电厂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品种多,效益好,短短几年便发展成孟电集团,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绚丽多彩。

(四)

孟电集团一天天壮大,范清荣的年龄也一天天增长,眼看就是70岁的人了,该琢磨交班的事了。他―个个分析了自己儿女的现状,左思右想决定让老二范海涛接这个班。

1962年出生的范海涛当时也到了“不惑”之年,在全县的公安队伍里,范海涛出类拔萃,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和后备干部人选。恰在这时,范清荣与妻子顾族荣反复商量后决定让范海涛回来守住这份产业。范清荣把自己的想法向上级党组织作了汇报,征得同意后,范海涛依依不舍离开了公安局,于2002年4月出任孟电集团党委书记兼总经理。

刚刚进入2l世纪的中国大地,乡镇企业发展如火如荼,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再度出现,范海涛接手孟电集团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大生产尽快缓解电力不足的局面。当年8月,5.5万千瓦的7号机组开工建设,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7号机组就运转了起来。并网发电那天,时任新乡市委书记的连维良到场祝贺,高度赞扬他们创造的“孟电速度”。

2003年,我国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范海涛看准了水泥市场需求量将会有一个大的突破,“孟电水泥”原有的日产2X1000吨的水泥厂生产线,产能远不能达到理想要求,急需扩大再生产。他毫不犹豫敲定立项,新上两条日产2X3000吨熟料干法水泥生产线,实现了“孟电水泥”产值、效益新突破。

(五)

上世纪后期,乡镇企业的“五小”工业如雨后春笋,各地GDP猛增,工业产值频频传来捷报,然而,随之而来的高能耗、高污染也令人困扰。辉县“五小”工业污染排放遮住了蓝天,尘霾挡住了白云,被人们诙谐地称之为“灰县”。“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节能和减排两个约束性目标,电力工业则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关闭小机组、投产大机组的“压小上大”成了各地的硬任务。

孟庄电厂从1987年的1.2万千瓦装机容量起步,到2007年装机容量达到17.5万千瓦,固定资产10.3亿多元,这是范家两代人带领1000多名员工20年的汗水结晶。“压小上大”意味着这一切要被瞬间爆破,取而代之的是当今最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技术,把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范氏父子还是那句话,“党叫干啥就干啥”,毫不犹豫做出了“压小上大”的决定。

“压小上大”并非易事,那些日子,范海涛带领一班人制订了详细方案,在确保集团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同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发展规划,争取政策,抢抓机遇,尽早实现2X3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

2007年10月26日上午10点,在国家发改委、河南省政府领导现场监督下,在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下,随着一声令下,一个个高大的冷却塔按照预定的方向轰然倒地,悬在大家心上的石头落下了。

孟庄集团是淘汰技术落后高能耗、高污染小火电的第一家民营企业,在同行中带了个好头,展现出一个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胆略和胸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07年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孟电集团2X30万千瓦机组扩能改造。2011年3月5日,孟电集团两台3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并网发电,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当年上缴国家税金实现翻番。

(六)

范海涛从父辈手里接过接力棒,不仅是孟电集团的第一管理者还是南李庄党支部书记,他没有忘记父辈的教导:“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父老乡亲,少数人富不叫富,大家富才是富。”他把农村美、农民富作为追求的目标。2010年初,经过深入调查和测算,范海涛准备拿出1.9亿元资金彻底改造南李庄,建成新型农民住宅小区,让农民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4月1日那天,范海涛和村“两委”召开全村村民大会,范海涛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说:“咱们南李庄有351户人家,条件不一住房凌乱。现在要统一规划建新社区,每户面积大小、样式都一样,两层叠加别墅还有地下室,孟电集团出资不收村民一分钱。过渡期半年大家或投亲靠友,或找房租住,每月每户租金按300元补偿,共计1800元,会后就能领取。现在要说的就是一件事,请大家抓紧腾房,越快越好,早动工,早建成,早入住。”范海涛这席话说得大家喜笑颜开,散会后只用了5天,整个南李庄村空无一人,施工队伍随即入驻村里,半年后,10多万平方米的村民住宅新区落成。

采访中记者专程到南李庄新村走了一趟,一排排别墅整整齐齐,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村中花园鲜花盛开,不时还传来清脆的鸟鸣声。村民王金珠说:“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话语中充满了自豪感,也是南李庄村民的共同心声。

这次采访,笔者还听到了许多范家父子扶贫帮困、助残助学的故事。范氏父子俩都不善言谈,他们就是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用实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用汗水改变着家乡的面貌,用爱心赢得了人们的赞誉。2000年以来,新乡、辉县市委市政府先后4次作出向范清荣学习的决定,范清荣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范海涛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被评选为全国道德模范。

电子信箱:

上一篇:哥俩游日本 下一篇:我的天才发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