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复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10-23 09:06:00

高三数学复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考作为一种考核形式,具有其自身的规律,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命题趋势不可逆转,“扎实的知识方法,灵活的思维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过硬的应试心理”是高考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如何在复习中尽快使学生达到这一要求,我做了很多思考。如何使复习更有成效,更便于实际操作,是我在多年的高三数学复习中不断探索思考的问题。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历经探索、反思、改进,依据高中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特征,把“实践论”和“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思想,摸索出一套适用于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模式。

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这是一条已经成为公认的成功经验。但在现实中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到。复习时间紧,学生基础又不扎实,老师总想多讲一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方法都归纳给学生听。但教师讲多了,学生练习的机会必然会减少。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呢?很多教师采取的做法是强迫学生课外多练,自己课堂多讲。这样做,学生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怎么办?我通过印刷详细答案给学生阅读的办法来解决。这样,学生轻松了,教师虽然要整理详细答案,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但学生的问题少了,教师相对也就轻松了。可以这样说,虽然我分发给学生的练习题不少,但学生课外用在数学上的时间却并没有增加。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靠多占用时间得来的。

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方法的今天,我依据心理学中多次刺激可以加深记忆的理论,把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改为综合性训练,这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学习”的精神。根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自主性学习”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如果没有自己的思索,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领悟,是不可能把学习搞好的。因而我按照思想对以往的复习方法进行了改进,采取“以训练为主线,以彻悟为目标”的多轮复习过程。这种复习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以练为主,多轮重复。

我的复习流程的具体做法是将传统的“三段式”改革为“四段式”,以此来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更好地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注重对学生的五大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习。这四个阶段的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阶段:系统性复习

按照知识顺序编成50多个小节,目标是巩固有关知识,掌握有关方法。本阶段复习以掌握方法为主,兼顾能力的培养。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种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复习和研究,达到一定的复习效果。为有效地和有针对性地复习,我采用自编的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以基础为主的班本教材,在编写中大量删减难题、偏题、怪题一律不选。据调查,学习反馈越快越好。为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我所编的这套教材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每一道题(包括例题)均附有较为必要的提示或略解。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答案,把每一个问题弄清楚。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其实,“读得懂”也是一种能力,要在实践中加以培养。通过这样的安排,有效地缩短了第一阶段的复习时间,为以后几个阶段的复习作出必要的时间和基础上的储备。第一阶段的复习时间在第五学期期末前结束。

第二阶段:巩固性训练

本阶段复习约三周时间,在这个阶段中,分章对最基础的知识方法进行训练,重在重现知识。我选编的是以高考中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的基础练习题,每节课要求学生完成15~20个小题,巩固第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中,主要是学生做题。在做题中让学生自主了解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自己的问题,以便在以后的复习中作出调整。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个阶段的训练到三月中旬结束。

第三阶段:套题训练阶段

本阶段到5月20日前结束。本阶段的训练以学生学会处理解答题为主,兼顾小题,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兼顾知识。突出训练考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正好与新课标对数学学科能力的要求相一致,即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数学实践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通过例题的讲解与学生互动,把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顺便兼顾书写格式的规范)。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教师的讲仍是次要的,学生的自我训练才是主要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学问结合,学思结合,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能更熟悉考试策略。

第四阶段:适应性训练

进行考前适应性的基础训练,约两周时间。本阶段的训练在考前半个月到高考前夕,连续不断地坚持每天完成一份试题。以前的复习模式是在考前半个月到高考的这段时间里让学生自由复习整理。经验证明,这种做法效果不是很好。我现在采用的模式,是由教师“设计选题”,编选好十几套训练题,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做题“自主操作”,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持续不断的适度刺激,能使应试者培养并维持着一个适度的兴奋心理状态,对应试无疑是很有帮助的。通过做题这种积极的思维活动来巩固记忆,加深认识,在效果上肯定优于单纯的阅读课本。水烧到90°C,能否把它最终烧开,这最后一把火是必不可少的。这个“适应性训练”,就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把火。

通过三个学年来的实践,每年高考中我所任教的班级数学平均分与贡献值都位于学校第一名,现在学校及县里兄弟学校都采用这种模式来进行数学复习备考,并且效果显著。

教无定法,作为长期奋斗在高三最前线的我来说,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在复习中不断地加以改进,才会在每年的高考中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农村薄弱的普通高中更是只有不断地探索研究,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可行的调整,才能使数学的复习更加切合实际,更有实效。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实验中学)

上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的耐挫折能力 下一篇:体育课预防伤害事故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