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时间:2022-10-23 08:01:52

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促进师生互相了解、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恰当的、有内涵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

一、问题的设计

1.切入要准,具有针对性

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在重点、难点、易错点、疑点、关键点上设问,每一个提问都要问到“点子”上。此外,所提问题不要过于繁琐,要体现少而精的原则,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提问题也不能太笼统,针对性不强,学生会不明白问题的含义,不好回答,有的也无法回答。

2.难易适度,体现启发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将复杂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各个击破。当然所提的问题也不要过于简单、零碎,否则会使得学生不屑或不便于回答,对提出的问题缺乏吸引力。因此,教师的设问都应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既给学生成功的满足,又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

3.通俗易懂,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有趣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或借助有趣的实验,或结合奇妙的自然现象,或利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对所提问题有欲罢不能的兴奋感。

二、提问的技巧

同样的问题,提问的时机、方式、节奏不同,甚至提问的学生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课堂提问还应掌握一些技巧。

1.方式多样,诱发兴趣

问题的难易不同,目的不同,发问的方式也不同,课堂上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提问,力求灵活多样,采用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合。若方式单调,就会使学生乏味,反感。如:在教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时,若反复提问惯性的概念,学生会厌烦且易分散注意力,不妨在学习惯性概念前,演示鸡蛋落杯实验,并设问“塑料片飞出时,鸡蛋会随塑料片一起运动吗?”肯定有部分学生说:会,部分学生说:不会。此时让他们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实验,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

2.快慢有度,把握节奏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接受、思考和准备表达的时间。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后,应有适当的停顿,留有思考的余地,甚至允许学生进行讨论。停顿时间的长短视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反应能力而定。在这一段时间里老师既不能无事可做,也不能步步追问,干扰学生思维,而应用鼓励、期待的目光环视学生,获取反馈信息,确定提问的时机、对象。若不注意问答的节奏,学生将陷于困境,结果教师往往自问自答,导致变相的“满堂灌”。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有些教师存在偏向心理,课堂上经常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致使这部分学生在智力、能力上都有较大提高,而被遗忘的学生则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所以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前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设计相应难度的问题,或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适时确定回答人选,因材施问,既给后进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又对优秀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调动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三、问答的评价

学生回答后都会急切地想知道对错,其余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此时对回答进行适时评价,能及时纠正错误和强化记忆。评价时不能简单地以“对”或“不对”处理,否则回答的学生因得不到鼓励,影响学习情绪,答错的学生失去踊跃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应及时剖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闪光点”予以肯定,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巧妙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

上一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下一篇:“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