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大面积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及气道的管理

时间:2022-10-23 07:53:24

批量大面积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及气道的管理

【摘 要】目的:总结批量大面积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及气道管理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讨论“气切后‘’临床并发症及护理对策。结果:除2例感染多重耐药菌, 其余伤员均成功度过休克期及感染期。结论: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 及时实施气管切开及正确的气道管理,有效降低呼吸道及其他重要脏器的并发症,为烧伤伤员的成功救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烧伤;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气道管理

7日18时20分许,福建省厦门市一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共造成47人死亡、34人因伤住院。18名伤员被紧急送往我院治疗, 批量伤员来院后,我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小分队以神经医学中心Icu为主, 迅速对患者进行病情分类及评估,有条不絮的进行抢救工作。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根据病情,先后进行了气管切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事故发生后18名患者被紧急送往我院,,大面积和特大面积烧伤患者共12例, 均为火焰伤及吸入性损伤(化学性烟雾及热蒸汽灼伤) , 烧伤面积25% ~ 80%, 其中7例行气管切开术, 男5例, 女2例, 平均年龄24岁( 18~ 40岁) , 患者集中在ICU 病房进行抢救。

1.2 方法

气管切开 伤员入院后0.5~ 4h内行气管切开7例, 均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 24 ~48h内预防性气管切开2例。手术时间根据病情由重到轻分次进行, 手术采取常规术式, 术野暴露清楚, 解剖位置明确, 止血彻底, 气管套管固定良好。

2 护理

2.1 卧位的护理 对于烧伤患者尽量给予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有利于头面部的消肿,同时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每两小时给病人翻身、拍背一次,嘱患者深呼吸或吹泡泡等,可以促进肺部活动。对于背部有伤口的患者用纱布垫覆盖后进行拍背。

2.2 湿化气道 烧伤早期不建议进行湿化,因吸入性损伤导致呼吸道充血、水肿,由于气管管壁前约2/3由“C”型气管环支撑着,后1/3为疏松组织,与纵隔疏松组织相连,并与食道相邻,血管和淋巴组织丰富,极易积聚渗出液[1]。当气道水肿时气管后壁和咽喉部软组织向气道内沉坠,使管腔发生机械性狭窄、梗阻,可导致窒息[2]。另外早期头面部烧伤后渗出严重,吸收延迟,伤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水肿液积聚量多,建议烧伤后期给予患者湿化,(1)呼吸机电热恒温湿化:利用将水加温到一定温度后产生蒸汽的原理,使吸入的气体被加温,利用水蒸气的作用达到呼吸道湿化的目的。(2)雾化吸入:将药液或水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吸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保持气道湿润,1日4-6次;每次110~ 15m in /次, 药物及剂量的选择根据病情而定。(3)气道内持续湿化: 套管外口用1层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及时更换,,保持湿润,通过微量泵将湿化液缓慢、持续地注入气管内(湿化液为4~ 6 m l/h, 一般不超过10 m l/h,每日不超过200ml);湿化液,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好气道灌洗或纤支镜吸痰。

2.3 湿化液的选择 通常选择0.45%NS防止气道水肿1.2%NaHCO3,使痰痂软化、变稀薄,同时还可预防真菌感染。

2.4 吸痰管的选择 应根据以下综合指征确定合适的吸痰时机:①痰液性状;②肺部听诊;③血氧饱和度监测值;④呛咳症状;⑤气道压力等[3]。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尽量一次插管到位,避免反复提插,以免再次造成粘膜的损伤,选择柔软、粗细合适的吸痰管,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发现吸痰管插入不畅或吸痰时发现有粘膜状异物(痂膜)时要及时报告医生。

2.5 吸入性损伤并发症的预防 常见的并发症:出血、窒息,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及吸痰的方法是预防气道出血的关键,当患者气道出血时,每次吸痰后给予3-4滴的麻黄碱滴入,对于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在气道粘膜会形成痂膜,10-14天痂膜脱落,最早5天,正此期间吸痰时要注意观察,如有吸到粘膜状异物应将它保存完整,用放入到生理盐水中泡,报告医生,防止痂膜脱落,阻塞气道,协助医生纤支镜吸痰,将痂膜吸出或剥落。

2.6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VAP) 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气管套管气囊处于饱和状态时,胃返流液、口、咽、喉处分泌物常积聚在气囊上方,形成 “死腔”,潴液量可达2~10m1,一旦气囊放气,感染性液体落入肺部,导致肺部感染。在选择气管套管时应选用可声门下冲洗的气管套管,定时进行冲洗,加强口腔护理,严格各项无菌操作。

3 讨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救治难度大,并发症多,在火势迅猛的情况下,除体表烧伤外大都伴有程度不同的吸入性损伤;相关文献指出吸入性损伤伤后出现呼吸道粘膜出血、水肿、支气管痉挛,数小时后即可出现上呼吸道梗阻和呼吸功能障碍,这是造成烧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因此在大面积烧伤的救治中,早期气管切开尤为重要。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导致的应激状态下,呼吸道抵抗力严重降低,医务人员应加强气管切开后气道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对于预防和降低烧伤后的早期呼吸道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烧伤的后期治疗提供了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荫祥・气管食管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7

[2] 吴伯瑜,黄逢元・大面积烧伤病人首次翻身窒息的防治・急诊医学, 1999, 8 (5): 360・

[3] 辜德英,余 蓉.气管切开吸痰的护理[J].华西医学,2006, 21(1): 145.

[4] 黎鳌.烧伤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32-33.

上一篇:带状疱疹病人的健康教育方式及效果评价 下一篇:无痛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