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23 07:36:41

小学高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对人才的培养作用,努力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与各位同行在此分享一二。

一、创设良好的自读氛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首先,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发现相应的问题,并将其提出来,然后将问题交给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最终共同解决相关问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分配小组方面要注重人员的调配,让每一个小组都具备互相帮助的条件。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把握好整个讨论局面,必要时参与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引导,帮助学生化难为简,突破阅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最终实现阅读和讨论的有效结合。例如,在教学《詹天佑》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思考,归纳总结出詹天佑的爱国精神与杰出智慧;然后将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选定詹天佑某一方面的优点,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设计解说词和展示板,最终将詹天佑的优良事迹完美地展现在全班学生面前。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在自主操作与讨论中,真正发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

二、精读细读,深入文章中心,领悟内涵

理解教材内容只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借用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让学生在领悟教材文章的基础上再深造、再创新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教材只是“范例”,起到推动的作用,掌握“范例”只是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凭借“范例”,举一反三,推陈出新,让学生知道文章好在哪里,为什么作者要这样用词?为什么那样造句?文章的布局逻辑结构的精妙之处又在哪里?试着将这些优点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例如在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我会引导学生自己试着分析,总结作者的写作思路,理顺游览顺序,提炼中心思想。最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摘录下来,学习其中的精髓,边领悟边积累,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三、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学生学会阅读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以课文精读训练为例,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词句理解、内容概括、中心归纳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概括归纳能力。

1.按照事件发展的前后顺序进行阅读。

任何书籍和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事物的,学生只有经过阅读,弄清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才能更好了解大意,才能全面了解和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结合课文中附带的图文来开展阅读。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应先从课文题目入手,认真审题,然后根据题目说一下在开始学习前想知道些什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附带了大量的图片,这些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应采取先看图后阅读的教学策略来开展语文阅读。比如看到书名和封面,先让他们猜测一下书中可能包含哪些内容,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导学生读书和动笔是紧密相连的。

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时,随时使用各种符号对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标注。如使用“?”表示不明白的地方,“。。。。。。”表示需要重点理解的词句等。在碰到一些寓意深刻的句段时,可以在一边用笔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于文章的遣词造句方面也可以进行品评,表达自己的感想和对相关问题的见解,还可以对文章进行整体上的点评。写读书笔记也是学生学好语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可以在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和疑问写在课本空白处,做成眉批笔记。把读书时碰到的优美句段摘抄下来,做成摘录笔记。把一些篇幅较长、内容深刻的文章写成提纲,做成提纲笔记。把读书时获得的心得体会写成文章进行保存,做成观后感。

总之,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丰富情感体验,锻炼思维,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乐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快乐学习中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上一篇:与课改共同成长享受教改的幸福 下一篇:基于新课改的中小学实验室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