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喉切除术后36例咽瘘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23 06:30:12

全喉切除术后36例咽瘘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喉全切除手术后发生咽瘘的治疗措施。方法:26例全喉切除术后咽瘘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充组,缝合组行瘘口缝合术,填充组瘘口行抗生素纱条填塞,观察对比两组瘘口愈合时间。结果:治疗20天后,缝合组18例,全部愈合,治愈率=100%;填充组18例,13例愈合,治愈率=72.2%,两组治疗20天后治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喉肿瘤;全喉切除;咽瘘

全喉切除术是彻底治愈咽喉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全喉切除术后易出现很多并发症。咽瘘是全喉切除术后常出现的早期并发症,如何处理咽瘘,缩短瘘口的愈合时间一直是喉肿瘤切除术的重要关注点。在2008年10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对行全喉及近全喉切除手术并发咽瘘患者,运用瘘口缝合术治疗咽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10月~2011年6月,咽喉部肿瘤患者行全喉切除术及近全喉切除术的所有患者中,并发咽瘘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33~78岁,平均55.9岁。36例中,行全喉食管切除和胃咽部吻合术7例,全喉切除和颈清除术9例,全喉切除术15例,近全喉切除术5例。36例等分为缝合组和填充组。缝合组18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33~71岁,年龄平均55.7岁;瘘口最小2.0cm×1.5cm,最大4.9cm×2.6cm,平均为3.0cm×1.5cm。填充组18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35~78岁,年龄平均56.1岁;瘘口最小1.3cm×0.5cm,最大4.1cm×2.1cm,平均为3.0cm×1.2cm。在向患者充分介绍治疗措施的前提下,遵循自愿原则,患者自主选择,自然分为缝合组和填充组。组间年龄、性别、瘘口大小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表现为吞咽时瘘口有唾液漏出,符合咽瘘的判断标准。

1.2治疗方法治疗前要常规消炎,确定创面无炎症,后敞开瘘口,清洁创面,去除瘘口周围坏死组织。待创面长出新鲜肉芽组织后再进一步治疗。

1.2.1缝合组:使用1%普鲁卡因棉片浸润麻醉,后用大角针缝合,缝合时进针点距离伤口边缘1cm左右,对直径3cm以下的瘘口以外翻式褥式缝合为主,对直径较大的瘘口可行皮瓣折叠修复术。术后禁食,鼻饲饮食,每日检查瘘口情况,根据瘘口修复情况,9天左右拆线,拆线后3天可以进流食。个别未愈患者出院后开始随访,记录瘘口修复状况,直至瘘口愈合。

1.2.2填充组:用医用纱条填充瘘口、引流漏液、促使瘘口愈合。使用碘仿医用纱条,外沾红霉素粉,填充瘘口,颈部加压包扎。较大的瘘口,每日换药1次;较小的瘘口,待纱条自动脱出就不再填充。填充后,鼻饲饮食,每日检查瘘口情况。个别未愈患者出院后开始随访,记录瘘口修复状况,直至瘘口愈合。

1.3疗效标准咽瘘治愈标准是:(1)瘘口完全愈合;(2)进食后,未见唾液漏出。治愈率(%)=治愈例/总例数×100%。

2结果

2.1治疗20天后,统计治愈率,比较疗效。缝合组18例,全部愈合,治愈率=100%;填充组18例,其中13例愈合,治愈率=72.2%。两组治疗20天后治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2待所有病例瘘口全部愈合时,统计愈合时间,比较疗效。缝合组18例瘘口愈合时间为7~27天,平均17.4天;填充组18例瘘口愈合时间为8~69天,平均32.7天。两组瘘口愈合时间差异显著。

3讨论

咽瘘是实施全喉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一方面影响患者正常发音,影响食物的吞咽,影响患者形象,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不利于瘘口愈合,延缓瘘口愈合时间,可能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甚至诱发肺部感染造成死亡。咽瘘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术前放疗。患者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受损,导致细胞黏膜再生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2)缝合遗漏。瘘口缝合时出现遗漏可发生咽瘘。术中及时采用饮水的办法,观察缝合情况,必要时加固缝合,以减少咽瘘的发生;(3)伤口感染。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术者操作不熟练,创面长时间暴露,这是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二是患者口腔护理不当或不当进食,这是术后感染的次要因素。

全喉切除并行颈清扫术后,手术部位创面较大,组织间隙较多,包扎时应注意将纱布均匀贴敷在颈部,加压包扎,可紧密组织间隙,减少感染,防止咽瘘;在颈部造瘘口远方负压引流,可以及时清除瘘口,预防感染,有利于瘘口愈合。Papazoglou认为:临床常见咽瘘多可保守治愈,而较大的咽瘘采用皮瓣修补亦可治愈。对顽固性咽瘘(反复修补失败者),治疗时应将瘘道鳞状上皮彻底清除,后行修复术,一般可取得满意疗效。必要时可用去腐生肌中成药物,促使瘘口愈合。瘘口缝合术可有效缩短咽瘘愈合时间提高咽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谷京城,王雪峰,康建.喉切除术后咽漏的早期预防和治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9(2):121.

[2]白丹,陈阳,查定军等.咽瘘的产生及防治现状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3):141.

上一篇: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 下一篇: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肠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