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增收看哈密

时间:2022-10-23 06:12:55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经济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以“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来体现科学发展,继而在农村上下形成聚精会神抓发展、齐心协力为民生的氛围,这些在哈密市、巴里坤县、伊吾县的基层乡(镇)、村,既看得见。又摸得着。

“原来小孩上学远、学费贵,现在学杂费都免了,上大学有困难政府还给补助;过去看病贵,现在医院报销一多半;种地不用交税了,还给农民发粮食补贴;养一头荷斯坦奶牛政府帮着贷款一万二,卖一公斤牛奶政府还补贴2毛钱;种一亩大枣补贴500块钱,这样的好事情哪里找去?现在国家对农民真正是越来越好了,我们老百姓也对党的政策打心眼里满意。”说道说道这几年政府给农民的“实惠”,哈密市回城乡沙枣井村63岁的农民阿不都・艾木都乐意和记者唠这个嗑。”

民生一杆秤,秤的就是“雪中送炭”

哈密市2007年投资1500万元新建396套廉租房,2008年投资1750万元新建504套廉租房,2009年又建设了1000套廉租房、1000套经济适用住房。今年69岁的张庆泉老人是哈密市西河区的一位老居民,过去一大家人挤在几十平方米的简陋平房里。哈密市实行廉租房制度后,全家搬进了惠康园小区,虽然只有50平方米,但功能齐全,每平方米一元钱的房租对于老人来说“不算太大的鱼担”,生活环境却已然是大变样了。

2008年,哈密市财政收入达到5.6亿元,刚刚从吃饭财政的危谷中走出,在年初召开的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就拟对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列支了2亿元规划方案,结果是全体与会代表鼓掌一次通过。

近几年来,哈密地区把农业结构调整定位为大力发展大枣业,支持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了解决农牧民发展生产的资金问题,哈密地区出台了小额贷款政策,支持农牧民创业增收,发展现代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哈密大枣。哈密市回城乡阿勒屯村致富带头人尼亚孜・艾再孜就是小额贷款的受益人。站在他家的温室棚圈前,40岁的尼亚孜・艾再孜说:“我们当时申请贷款发展奶牛养殖时,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和乡干部一直在我们的家门口现场办公,只要是我们技术条件成熟,有五户联保,就给我们贷款。去年我家光是出栏育肥牛羊就3000多头(只),收入嘛,自然是不低了。”

距离伊吾县东48公里的下马崖乡有一个农民新村,集中连片建设,水、电、路、有线电视、沼气池一应俱全,林带是统一规划栽植的。一排排一套套漂亮整齐的砖木结构抗震防灾的新房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统一的免烧青砖砌成的矮院墙古色古香,夕阳西下时,远远望去,红墙白边青灰院墙,袅袅炊烟升起,俨然一幅塞外新村图。

民本理念,在责任和使命间确立

民生大如天。助推哈密市经济的腾飞是哈密市委、政府的第一要务,也是中央确定广东援疆工作试点市的目的,如何借助广东发展先进理念,以援建项目为平台,在资金、人才优势方面实现全面整合,加快哈密市跨越式发展,进而和谐发展,让老百姓享受发展成果的课题摆在邓粱波为班长的市委、政府班子成员面前。

哈密市天山乡是一个处在山坳里的民族乡,近8000人散落在十个村庄、方圆1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恶劣的天气、瘠薄的土地、稀疏的草场,典型的自然环境因素制约着牧民的经济发展。广东援疆工作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天山乡有着发展土鸡的天然优势和传统,但靠留守老人、妇女散养土鸡增收力度不大。从2005年开始,广东援疆工作队陆续购买了5台孵化器,帮助村民进行规模化养殖和孵化。2009年,全乡出栏8.2万羽土鸡,每只土鸡的利润在20元左右。如今,孵化天山土鸡让天山乡出了名。

亚森・玉素甫去年饲养了100只天山草鸡,纯收入2100元,今年他又从乡里买回200只鸡苗,希望养殖草鸡的收入能再翻一番。亚森・玉素甫说:“政府给的政策好,今年一只鸡苗补贴4块钱,我们养鸡更有信心了,另外,我还把7亩杏树全部嫁接成了新品种,现在,一个儿子在乡里的组织下到外面打工,一年能挣回来3万块钱。”

新农村要有新农民,新农民要有新思想

解决农村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少数民族聚居村欠发展问题。从2009年开始,哈密地区投入2200万元,对22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施“造血式”财政扶持。目前,已经实施牛羊育肥、特禽养殖、石材加工、棉帘加工、民族刺绣、农机服务、门面出租等22个项目,做到一村一特色。

在伊吾县盐池乡的乌尊布拉克草场,乡政府用100万元壮大集体经济款改建了一座1400平方米的大通棚,这个归属于铁日勒噶村的集体项目从去年开始改良2000亩饲草基地,收购40万元的乏弱畜,30万元作为饲草料运行费,当年收入5万余元,村里拿出4000元帮助牧民转变生产方式,村委委员卡哈・卡德尔鑫着这4000元被政府派哈密市恒顺大棚蔬菜基地进行单棚承包,从没有种过菜的卡哈・卡德尔在基地技术员的指导下,一年下来已经挣到了8000多元。5月初,又有16户牧民要求到淖毛湖镇和哈密市承包蔬菜大棚,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增收充满了信心!

新农民和新思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牧民实现经济方式转变必须迈过的坎儿。巴里坤县奎苏镇奎苏村、牧业村党支部书记周凤霞在自家创办的“农民书屋”藏书1000余册,满足了村里的农牧民养殖和种植技术的渴求;伊吾县淖毛湖镇通过哈密读友图书馆的帮助,利用6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办起了新疆首家利用民营资本运作的图书馆。

民生的重点在农村、在牧区,财政资金的投向重点在农牧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大讨论中,人们愉快地接受着这样的信息。

为民担当,风雨可度

民生问题已然是经济发展的信心之源,社会和谐的力量之基。

2009年11月18日,新疆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大礼堂。

面对伊吾县、学校、疆纳公司的领导和疆纳班同学,哈萨克族班长别热克・热苏里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言时说,没想到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38岁的他还能免费进入大学学习;没想到作为贫困生的他在每月获得生活补助的同时,还得到了县里的困难补贴;没想到疆纳公司已经把他作为企业的一员,只等他毕业。

这只是哈密地区实施万名劳动力转移政策中受益的其中一人。2009年,两县一市依托驻地企业集团,采取“企业订单、群众选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培训就业模式,招录了1500余名待业青年,送往区内各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到2012年,哈密市接受技能培训的员工将达到1.9万人。

吐尔逊尼莎・买买提是伊吾县的一名下岗职工,下岗后,在再就业政策的支持下,她开了一家刺绣店,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几年来,她在自己的店里安排下岗职工40余人次,其中有12人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刺绣店。

作为农村土地革命的新发端,哈密农村土地流转试点也取显成效。哈密地区有8万多亩土地实现了流转。农机购置补共投入农机购置资金1902余万元,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实用科技得到普及推广。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既要经济跨越式发展,更要农牧民的收入递增。”不同的表达,一样的情怀和民本精神。

上一篇:打开孩子心灵之锁 下一篇:冰山脚下守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