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时间:2022-10-23 06:03:20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摘 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意上网、玩游戏,不愿意参与教师们精心安排的课堂活动,这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更糟糕的是学生无心向学使得教学质量大幅下降。本文从该问题产生的原因、现实意义及该采取哪些措施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对读者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主动参与;原因剖析;现实意义;途径探析

信息技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板块,如果少了学生的参与,将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然而事与愿违,在我们的教学中却常常发现同学们上课时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或是千方百计地找机会上网、玩游戏,根本不愿参与到教师们精心安排的课堂活动中来。

一、原因剖析

现如今,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往往是被动的或者是不受控制的。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

1.学生不愿主动参与学习。许多教师认为学生不懂事,因而一味地抱在怀里,使他们丧失了许多主动参与的机会,也逐步养成了学生的学习惰性。

2.学生不会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如果不加引导,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加入到活动中来,因而出现了学生想参与但不会参与的情况。

3.学生受电脑游戏、网上聊天等娱乐方式的吸引,不愿听从教师的指导。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题为“你讲课我玩游戏,美教授和电脑抢学生”(摘自《纽约时报》)的文章。因此,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成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现实意义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主动性参与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2.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研究认为:“90%的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力差异。”而学习速度的差异大多是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差别所致。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重视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途径探析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要从培养兴趣开始

(1)创设情境,让学习者感受人与技术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发展历程,如从甲骨文到竹简再到印刷术,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又到计算机排版印刷。整个历程中,技术的发展基于人的需要,人需要解决问题,需要提高文本信息的加工效率及表达效果,技术就可以辅助人高效地达到目标。因此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2)贴近生活实际,提高生存能力。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指出:计算机将渗透到未来生活的每个细微方面,而尽早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能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和生存能力。通过让学生罗列学习和生活中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全自动洗衣机、数字电视、可视电话,高考网上填报志愿,超市中的收款系统,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微博、微信,网上交易、就诊等。学生不难发现,计算机能力的缺乏,将导致“功能性文盲”,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计算机技能正被看作是未来生存的必备技能。

2.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爱所学的知识,更爱教这门学科的教师,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3.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

截然分开成绩与兴趣是不可取的。由于兴趣进而取得了好成绩,会强化学习兴趣,使兴趣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反过来,如果常常能取得好成绩,也会促进兴趣的产生。

比如在学网站设计时,学生个人作品做好后,全部链接到班级主页上。先按八人一组,小组内大家互相观看,参考老师给出的评价标准,通过讨论推荐两到三份小组优胜作品出来。

接着是扩大范围,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观摩这些小组推荐的优胜作品,再从中推选出大约30%的优秀作品。

然后是作品展示。请全班评出的优秀作品作者上台展示,并讲解他们的作品制作的一些特色之处,其他同学也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既可通过互相观看作品对网页设计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也在同学的展示讲解中加深了对网站设计的认识。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加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努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方法和习惯,使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成为有用之才。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中学教材中的康普顿效应 下一篇:“大班额”教学中如何创建高效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