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纳洛酮\氯胺酮联合利多卡因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3 05:19:43

小剂量纳洛酮\氯胺酮联合利多卡因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将小剂量纳洛酮、氯胺酮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临床,探讨降低氯胺酮毒副作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43例老年手术患者分为纳络酮+氯胺酮+利多卡因麻醉方案组(Ⅰ组)和氯胺酮+利多卡因麻醉方案组(Ⅱ组),观察术中患者的生命指征和术后的苏醒、清醒时间以及毒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在相同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苏醒时间及清醒时间上,Ⅰ组明显较Ⅱ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恶心与呕吐、肌僵与寒战、躁动的发生率均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屏气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纳洛酮能显著缩短术后老年患者的苏醒、清醒时间,且在降低氯胺酮的毒副作用方面也有显著成效。

【关键词】 小剂量纳洛酮; 氯胺酮; 利多卡因; 老年患者; 麻醉

氯胺酮(ketamine,KT)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全麻药,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起效快,对呼吸及循环抑制轻,毒性小[1]。但其麻醉后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苏醒期间可出现分泌物增加、恶心、烦躁不安等毒副作用,甚至出现惊厥[2],且这些毒副作用的发生率随着氯胺酮剂量的增加而增加[3]。如何降低氯胺酮的剂量又增强其镇痛效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有动物实验显示,用小剂量的纳洛酮(naloxone,NL)与氯胺酮合用可以增强其镇痛效果[4,5]。笔者将小剂量纳洛酮、氯胺酮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老年患者的手术麻醉,探讨降低氯胺酮毒副作用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查阅2009年1月至今择期手术的神志清楚、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正常的符合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3例,年龄62~79岁,体重50.5~75.5 kg,其中男27例,女16例,患者因消化系统肿瘤、肺癌、前列腺增生、胆结石、四肢骨折等行常规手术。按体重、年龄综合因素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共有患者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Ⅱ组共有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禁食8 h,禁饮4 h。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安定10 mg。Ⅰ组采用小剂量纳络酮+氯胺酮+利多卡因方案,先静注纳洛酮10 ng/kg,5 min后静注氯胺酮2 mg/kg,再经过5 min后静注利多卡因2 mg/kg;Ⅱ组采用氯胺酮+利多卡因,静注氯胺酮2 mg/kg,5 min后静注利多卡因2 mg/kg。术中可根据手术时间长短、患者肢体活动情况酌情应用利多卡因1~2 mg/kg。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1.3 监测指标 术中观察心电图(ECG)、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观察苏醒及清醒时间,以及恶心与呕吐、屏气、肌僵与寒战、躁动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E);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似然比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术中监测结果 在监测的指标中,只有HR、BP这两项指标麻醉中的数值较麻醉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两组相同指标在相同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术后苏醒及清醒时间比较 在苏醒时间及清醒时间上,Ⅰ组明显较Ⅱ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术后Ⅰ、Ⅱ两组患者在恶心与呕吐、肌僵与寒战、躁动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屏气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0,P=0.416)。具体见表3。

3 讨论

本实验显示低剂量的纳洛酮对麻醉中患者的生命体征没有影响,但是其能显著缩短术后患者的苏醒、清醒时间,且在降低氯胺酮的毒副作用发面也有显著成效。有实验报道,氯胺酮的外周镇痛作用与阿片类受体有关[8],而纳洛酮是阿片受体阻断剂,常规动物实验剂量(1~40 mg/kg)即可拮抗氯胺酮的外周镇痛效应[1],但是Crain等[6]发现,阿片受体有双向作用模式,低剂量纳洛酮可以阻断兴奋性阿片受体的抗镇痛作用,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本实验发现,Ⅰ组无一例患者出现术中肢体活动,Ⅱ组中有3例因肢体活动而追加。这说明,纳洛酮在增强氯胺酮镇痛作用方面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另外,有文献报道,小剂量的纳洛酮和氯胺酮联用还有抗惊厥的作用[7],这也可能是Ⅰ组较Ⅱ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低的主要原因。低剂量纳洛酮能显著缩短术后老年患者的苏醒、清醒时间,且在降低氯胺酮的毒副作用方面也有显著成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秦哗晖,仲崇波,戴体俊,等.氯胺酮的外周镇痛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徐州医学院学报,2001,21(4):263-266.

[2] 韩雪萍.异丙酚伍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4):384-385.

[3] 翟莉莉.氟烷、氯胺酮与利多卡因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19-20.

[4] 卓九五,庞讯龙,张丽,等.小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27(1):5-7.

[5] 吕娟,周纯,赵单,等.低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2):746-748.

[6] Crain SM,Shen KF.Antagonists of excitatory opioid receptor functions enhance morphine’s analgesic potency and attenuate opioid tolerance/dependence liability.Pain,2000,84(23):121-131.

[7] 石春雷,陈银宝,徐小林,等.低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抗罗哌卡因致惊厥作用的影响.世界临床药物,2009,30(2):96-99.

[8] Finck AD,Ngai SH.Oplate receptor mediation of ketamine analgesia. AnesthesioIog y,1982,56(4):291-297.

(收稿日期:2010-11-2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痰热清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