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风格演唱的应用与研究

时间:2022-10-23 05:11:05

多种风格演唱的应用与研究

“唱法”的概念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概念,而是包含了音乐风格、文化内涵和演唱技术等多种内涵在内的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采取开放的教学模式,首先应改变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彼此隔离的高校声乐教学体制,使学生有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平台。其次要向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各民族民间音乐学习。譬如中国民歌,其本身因民族和地域的不同,存在着难以计数的声乐风格种类与声音表现方式,由此就产生出非常多样的声乐风格与唱法。确立和贯彻各国与各民族“音乐价值相对”的概念,改变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彼此间隔离的教学形式,重新构建多种风格与唱法的综合教学模式,形成多种唱法并存且彼此融合的综合性教学方式,让声乐专业学生能够体现出他们对于多种演唱风格的把握能力。打破“唱法”壁垒,真正为中国声乐艺术服务,就意味着我们面临着这样几项任务:寻求如何把中国各民族自己的演唱风格与西方声乐艺术的技术优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寻求如何把西方声乐文化与中国的语言文化、民族审美习惯相结合;寻求如何把中国少数民族多种风格的演唱方式渗透到我们教学中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随着学院教育系统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过程必须要克服片面性,不能机械地.固定地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和采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全面地.动态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因素,选择一定条件下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结构。在学院教育中开展多种演唱风格综合教学的教育模式,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以科学发展观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体系的需要,是提高素质教育、讲究人文教育方式的需要。这不仅给学院声乐教育提出了挑战,而且是学院声乐教育的新思路,也是促使学院实行开放性声乐教学的强大推动力。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并非是一种特殊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它是把教学模式当作一个有机系统,由多种演唱方法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组成,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按照声乐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有科学根据的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因此,多种风格演唱综合教学研究有其绝对的特色优势。其特点是:

1 以学生为中心,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注意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学院教育要培养适应未来声乐艺术需要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他成为有自主学习进取意识和艺术创造精神的主体。这是艺术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即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始终主动地学习;以鼓励为手段,激发学生发展的欲望和理想;已成才为目的,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潜力。总之,应强调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法研究,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法研究的教学模式。

2 打破“唱法”壁垒,通过多种风格演唱方法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渠道

教学模式是在遵循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为了实现其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式样。对于不同条件的教育对象,不同规格的培养层次,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手段和形式;反之,事倍功半,只是徒劳。

声乐艺术的分类既然是多元的,那么,它的演唱形式就应该是多元的,其教学模式更应该是多种的。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恰恰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规格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对声乐学习和唱法多种选择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民族或美声)转为多方式、多途径方向发展,打破“唱法”壁垒,把各种唱法的学习依据教学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使教学方法多样化、综合化,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取代单一的声乐授课模式。在重视专业课的基础上,同时注重“配餐式”教学,即按照学生的个性,以及他们的风格倾向,实行多项选择,分别设置多个演唱方向――如“歌剧演唱方向”、“音乐剧演唱”方向、“综合演唱”方向等,利用学院有效的、不同唱法类型的教师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演唱学习,使学生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实践上,真正获得多种风格演唱的能力。

3 以一对一教学模式为主,配合适当的合作讨论与讲座形式辅助教学

在教学手段上,打破传统声乐教学中完全的一对一模式(一名学生只有一位声乐老师的情况),在一对一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对N的声乐辅导教学。如个别课和集体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互相学习,互相观摩进行讨论、研究;可请民间艺人传授特色性演唱技巧,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直接吸收民间“营养”,丰富学生演唱不同演唱风格的声乐技巧,如润腔技巧等;也可请戏曲和说唱艺术家讲讲中国戏曲传统唱腔课,采取大组课和小组课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也可以是讲座式的教学方式【开始可以中国传统民歌和地方戏曲.说唱为主,旨在吸收说唱和各地民歌的语言、字咬、润腔等方法,丰富其演唱风格,对各民族传统演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可以转向学习梆子.昆曲.京剧等为主,在理论上了解传统唱腔的各种节奏(板眼)、声腔、行当、流派以及戏曲程式化表演的规律。在实践上要求学生学会几首唱段,并能完整地演唱所学唱段,掌握唱腔的韵味及嗓音运用的特点,并能创造性地运用到现有的声乐作品中】;也可请专家办大师班讲座,诠释外国古典作品和讲解演唱特点.技巧,解决学生的语言问题和歌曲风格的定位问题;同时,还可以增加舞台表演的练习。如此这样,形成一种由多位老师.多种形式组成的“互补教学”的模式。对于某一风格特色的声乐种类,也可设选修课,扩展学生的发展方向。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健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个别教学与协作型教学模式的互相渗透,既遵循传统教学原则,同时也鼓励教学创新。

4 注重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志讲过:“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学院教育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技能的基础教育为主,是对已知知识技能的传播和在线。创新教育要求学生不只是掌握已有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和技能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学会一种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如声乐教学中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方法,得出声乐学习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这就是创造性的教育,这就是学生的创新活动。创新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活动。创新能力是将创新思维变成现实的能力。构建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声乐教学中单一的思维方式和单纯的技术传递与继承,培养学生用多重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启发学生唱中多思、唱中多解、唱中多变的能力,引导学生依据演唱规律和已知技术从不同角度寻找各种演唱途径,有效地打破传统思维定式,较好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的发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构建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采用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展,真正具有多种音乐风格把握与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艺术人格和较高艺术修养的应用型声乐人才。

上一篇:以文观舞 12期 下一篇:音乐人才市场化背景下音乐教育体制的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