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困难生作文起步的指导策略

时间:2022-10-23 04:39:08

对学习困难生作文起步的指导策略

摘要: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常常听到同学们唉声叹气 ,即使硬着头皮写,也只是应付而已。学生为什么害怕作文 ,为什么写不出东西来呢?该如何解决问题? 本文就小学作文困难生的转化策略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困难生;作文;转化策略

【中国分类法】:G623.24

小学存在着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在这些学困生中,有许多是“作文困难生”。他们谈“写”色变,所写作文大多言之无物,泛泛而谈,形式呆板拘谨,层次不清,语言不规范,更少见灵气。个别学生甚至无法独立作文,声称自己多年来皆以抄袭应付老师。在第一次作文练习中,均有学生仅能写百字作文,且这一百多字中,还存在不少错别字;多数作文存在语句不通、乱用乃至不用标点的现象;学生写作资源匮乏,许多作文还在重复“妈妈给我送伞”之类的故事。面对学生的作文现状。本人结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根据已有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小学作文困难生的转化策略作了一些探讨。

一、 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不怕写作

俗语说:动人心者,莫过于情。在作文课中,我没有强行布置作文,而是用自己的激情去唤醒学生写的欲望,使作文教学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过程,大多数学生都写出了富有真情、言辞出彩的好语段、好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三年级,这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阶段。孩子们由儿童过渡到少年,他们的心理多少有些不适应。学习上老师越来越严格,要求也越来越高,是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敏感。老师的一言一行稍有不甚,就会使他们丧失信心。为了尽快让他们适应。逐步建立起信心,在第一次作文《暑假里的一件事》进行教学时,刚开始,我并没有告诉他们这节课要写作文,而是让他们谈谈暑假里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果然学生们都很热烈地开始发言。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回答,我都给予了一定的表扬:这个词用得好,这句话放在这儿真不错,表达也很流畅,完整。交流过后,我说:“大家说得非常好,说一件事情,首先要把时间、地点、人物,接着就要把事情的开始、发展过程、结束说清楚。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下来,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动笔记录。这样,孩子们的第一篇作文框架就基本成型了。当然,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景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所以,教师还可以借助游戏、图画、音乐等一系列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学手段,调动他们写作的激情。

二、 想自己想写,让学生喜欢写作

元认知理沦认为人是积极主动的个体,其主体意识监视现在、计划未来,能

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习作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主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将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惩罚会削弱某种行为,而赞扬则会强化某种行为。在作文教学中,赞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由于受到多方面限制,小学生的作文显然还很稚嫩,有的甚至连最简单的事物都很难表达清楚。虽然大部分小学生写的作文总是不尽如人意,缺点很多,但当他们费尽心思写成一篇作文交给老师时,心中总是满怀期盼,期盼老师赞赏的目光,期盼老师热情洋溢的评语,期盼老师打出的鼓舞人心的分数。因此,教师批改作文,就不仅仅是就文论文,而应该让学生获得作文的成功与喜悦。就在布置给学生的《给父母的一封信》这次作文中,我热情地赞扬了我的学生:“我非常高兴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在预定时间内写出如此情真意切的书信,在你们的笔下,我了解了你们,了解了你们的父母和家庭,我深信,只要我们用心写作,我们就能写好作文;只要我们用心学习,我们就能实现理想。”之后,我选出各层次的几篇作文在班上朗读,从各个角度进行表扬。

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会勤写文章。但三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写作

素材少,学生基本上都是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印象深刻的事情,或是书上

看到过的东西,有一句没一句地写出来的。学生的视野太小,写作范围小,所以常觉得无话可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孩子们空有写作的热情,却还是无话可说。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其实,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小组等;在家里,有生活、做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有繁荣的市场经济,假日和同学、家人一同游玩的亲身经历,还有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作文的起步阶段,如果规定一个题目让他们去写,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所以,在刚开学初,我就隔三差五地让他们说说,写写,当然内容是自己选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规定选题,只要基本上把想表达的写清楚,就会给他们一个鲜红的“优”。

三、 细观察多积累、引发学生的想象

为了丰富写作素材,首先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诗读多了,眼界深远 了,诗味就浓了;小说读多了,就懂得如何去编织故事和塑造人物;散文读多了,会悟出生活中的道理,多一份审美的情趣;常读论文,会使人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有说服力其次要让学生经常参加课外的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如参观、访问、交际、春游、踏雪等浏览大好河山,了解科技动态,深入生活实际, 坚持每日阅读报刊。再次,指导学生做有心人,把好词好句、转瞬即逝的灵感的火花、作家的生花妙笔、新奇的观点、绚丽多彩的素材记录下来,长期积累,库存就多了,厚积才能薄发。最后,要让学生养成多写的习惯,坚持每天写日记或随笔,天长日久,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畏惧作文的心理就会逐渐消退。

四、 勤学苦练,养成写作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齐莫曼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

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小学生要喜欢作文,要走出作文的困境,必须引领他们走向自主写作。从“想写”到“敢写”,从“知道如何写”到“有内容可写”。探索这四个方面的有效策略,使之形成合力,可以促使中职学生的写作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从而走出“没兴趣”“不敢写”“不会写”的恶性怪圈。破解小学生作文困难之道的有效策略是摆在小学校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以上尝试,意在抛砖引玉,小学作文困难生的转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本文谈到的只是特定情境下的特定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定理。

参考文献:

【1】金洪源.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2004.

【2】张秋玲、吕晓珍.从仿写的心理机制探讨提高作文困难学生的

写作能力I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11).

上一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探究 下一篇: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