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50例体会

时间:2022-10-23 03:58:55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50例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50例(56眼)。结果 随访6个月至2年,治愈45眼,好转9眼,无效2眼,有效率达964%。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好,操作简便,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和美观无瘢痕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鼻内窥镜手术;慢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眼病,由于溢泪、溢脓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治疗原则是解除堵塞,消除感染,重新建立鼻内引流通道。眼科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鼻腔泪囊吻合术,因其要面部切口,遗留瘢痕常不易被患者接受。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我科在鼻内窥镜下施行鼻腔泪囊吻合术50例,疗效满意,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40~60岁,病程2~10年。其中双眼6例,其中左侧20例,右侧24例,共56眼。选择慢性泪囊炎病例均有溢泪、溢脓病史,冲洗泪道不通畅,有脓性分泌物外溢,保守治疗疗效不佳者。本组病例患者均无相关鼻内疾病。术前均进行泪囊造影,表现为高密度阴影。

12 术前准备 鼻内窥镜下检查鼻腔,了解有无鼻科相关疾病,如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术前抗生素眼药水滴眼,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常规行鼻窦CT检查和泪道造影了解泪囊位置和大小。

13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均确诊为鼻泪管阻塞。在鼻内窥镜及高清显示系统下手术。患者取平卧位。用1%的卡因肾上腺素棉片鼻腔粘膜表面麻醉, 1%利多卡因5 ml于鼻丘、钩突前缘粘膜局部浸润麻醉。以中鼻甲根部前缘上约3 mm为上界,钩突前缘为后界,镰状刀向前于鼻腔外侧壁作一长约为15 cm大小的弧形切口,上下切口向后延长剥起粘骨膜瓣,暴露上颔骨额突及泪骨前部,切除部分粘膜瓣,后缘平钩突前缘。用磨钻磨去泪囊所在部位的部分上颌骨额突及泪骨,暴露泪囊。根据自泪小点插入的探针指示,用磨钻进一步磨除骨壁至完全暴露泪囊内侧壁。以后界为蒂沿骨窗前缘“C”形切开泪囊内侧壁,将泪囊瓣向后翻向鼻腔,使其边沿与鼻腔外侧壁粘骨膜瓣前缘相接,充分显露泪囊窝。生理盐水经泪小管冲洗,在鼻内窥镜下观察有盐水从泪囊窝外溢。高分子膨胀海绵剪成小块行泪囊窝填塞,注水膨胀后充分扩张泪囊窝,再用高分子膨胀海绵3小块填塞固定。术后3~4 d抽取高分子膨胀海绵,7~10 d后取出泪囊窝内的高分子膨胀海绵,可见泪囊窝扩张良好,粘膜瓣边缘已愈合。术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鼻内镜1次,清理鼻腔内分泌物及血痂,并行泪道冲洗1个月后改为2周天1次,2个月后改为每个月1次,连续6个月,保证泪囊造瘘口充分上皮化、保持通畅。

13 术后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造瘘口形成,溢泪、溢脓症状消失,冲洗泪道通畅;好转:造口形成,溢泪症状减轻,无溢脓,冲洗泪道通而不畅;无效:造口闭锁,溢泪、溢脓症状无缓解,冲洗泪道不通畅。治愈和好转均视为有效。

2 结果

本组50例(56眼)随访6个月至2年。治愈45眼,好转9眼,2眼无效。有效率达964%。

3 讨论

为解决鼻泪管狭窄或堵塞的问题,1904年Toti首创经颜面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在泪囊与鼻腔之间建立通道,后成为眼科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传统方法[1]。但该手术患者术后颜面部遗留永久性瘢痕,并损伤内眦血管和韧带,手术操作复杂,失败率为3~15%,且失败后难以再次手术成功。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由McDonogh和Meiring[2]在1989年首先报告,开创了慢性泪囊炎手术治疗的新途径。我们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5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取得手术成功有二个关键点。一个是准确的泪囊定位,另一个是如何保证泪囊造瘘口的长期通畅。

准确确定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位置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位于中鼻道前端,且位置固定。我们采用中鼻甲根部前缘上约3 mm为上界,钩突前缘为后界,向前约15 cm范围确定泪囊无一例失败。

鼻腔泪囊吻合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泪囊造瘘口的堵塞,目前大多数鼻腔泪囊吻合术主要是用钛夹,或者是术后长期置管来防止吻合口堵塞。我科50例病例全部采用膨胀海绵放置于泪囊窝处支撑,扩张泪囊窝7~10 d后抽出,此时泪囊造瘘口的愈合良好,不易堵塞,成功率高。且术后易清理,费用低,并免除了患者长期置管造成的不便和痛苦。2例失败患者均为瘢痕体质,3个月前泪囊造瘘口还通畅,3个月后终闭塞。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因其损伤小、操作简单、疗效好,面部不遗留疤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卜国铉.鼻眼相关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546.

[3] McDonogh M, Meiring JH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J Laryngol Otol,1989,103:585587.

上一篇:68例老年直肠癌外科分析 下一篇:宫腹腔镜联合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