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汽车分红

时间:2022-10-23 03:38:29

发掘汽车分红

在证监机构一再督导下,证券市场分红机制的政策环境逐渐成熟,同时,汽车企业重视制定执行分红政策,努力提高回馈投资者意识和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利润分配重回逐年增长轨道,趋向良性发展。

投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取胜之道,在于注重有效增长和确定收益。有效增长的涵义包括企业良好运转、合理的产品结构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等诸多方面。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增速减缓的预期背景下,企业产品产销出现结构性差异,造成企业盈利状况分化。

企业基本面良好,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具备合理的产品结构和灵活应变的发展战略,注重技术创新以及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要求,企业将得到有效增长。此外,在二级市场低迷时期,高派现率和低市盈率能够减小投资风险,具有高股息收益率的汽车企业个股将逐渐被投资者重视。

行业增速放缓

2011年,随着刺激汽车消费政策退出,国内成品油价格持续上行,行业连年高速增长与城市交通容量、基础设施以及环保要求等矛盾日益突出,2011年汽车行业由政策刺激增长转向自主增长,行业产销增速减缓。导致2011年汽车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市场表现弱于大市。

依申银万国的行业分类,2011年前三季度,整车企业累计营业收入为5680.98亿元,同比增长12.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40.36亿元,同比去年同期下降3.63%。零部件企业整体业绩状况与整车企业表现趋同。

51家零部件企业累计营业收入1545.44亿元,同比增长11.08%;净利润为130.54亿元,同比微增0.23%,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从数值表面看,整车企业净利润三季度累计负增长,零部件企业净利润基本持平,但由于2011年行业上市企业各有不同幅度增加,统计基数增大,因此实质上,企业盈利能力存在恶化趋向。

汽车和零部件板块销售毛利率水平同比下降。2011年前3季度,整车与零部件板块的平均毛利率水平分别为15.51%和24.77%,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0.71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

2011年,汽车零部件上市企业为51家,比2010年增加10家;汽车整车上市企业为24家,较上年增加3家。证券市场上,除具备新能源概念、客车子板块以及企业重组出现结构易机会外,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个股走势处于震荡下行。整车板块全年跌23.09%,零部件板块下跌26.56%,沪深300全年下跌19.56%。汽车行业全年走势弱于大盘。

目前整车和零部件行业的整体估值水平为12和15倍,而行业历史平均估值水平为35和49倍。2011年三季度末期,汽车板块中,悦达投资、江铃汽车以及上海汽车等估值水平较低,分别仅有7.28、8.80和8.83倍;华域汽车、潍柴动力以及福耀玻璃等在零部件板块中估值仅有7.77、8.44和10倍。

2011年中期,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中仅有万丰奥威和万里扬了分红政策,并实施分红。其中,万丰奥威采取派现方式,每10股派送现金5元;万里扬采取送股方式,每10股转增10股。整车企业没有采取派现和送股方式进行分红。

由于汽车和零部件行业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转换,预计2012年汽车行业产销增速依然维持3%~5%的较低增长水平。

分红趋向良性

虽然汽车行业2011年盈利能力下降,但以较长时期审视,整车与零部件上市企业的盈利总体仍然保持增长,两个板块的业绩总量和企业规模成倍增长。整车企业营业总收入在2004年仅有1045.52亿元,2009年整车企业实现营收高达3606.22亿元,5年营收增长接近2.45倍。

汽车整车工业的发展,引领了全产业链的整体联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围绕我国六大汽车工业的核心整车企业,实现了较整车企业更高的增长率。2004年,零部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71.77亿元,到2009年营收增长超过5年前的4倍,达到1094.84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指标与营业总收入一样,整车与零部件板块双双实现较快增长。整车企业的净利润总额由2004年的53.0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31.74亿元,零部件板块企业由2004年的7.70亿元跃升到2009年的90.86亿元,提高了将近12倍。

2010年汽车行业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继2009年产销1300万辆后又创历史新高。在行业实现高增长的同时,2010年汽车和零部件行业年底以现金分红、股利分红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利润分配,分红总额分别达到48.61亿元和36.78亿元。

2010年,整车行业共有16家企业进行了分红,延续了2008年14家和2009年13家分红企业在行业中的较高比例。分红企业数量3年占比全行业分别达到了73.68%、68.42%和76.19%。其中2008年~2010年三年连续保持分红的企业有宇通客车、上海汽车和福田汽车等13家整车汽车企业。因各种原因连续3年没有分红的企业仅有亚星客车、ST金杯和海马汽车等。

2010年零部件行业进行分红的企业共有28家,其中最近3年连续保持分红的企业有一汽富维、华域汽车和特尔佳等9家企业。*ST松辽、风帆股份、金马股份等7家企业连续三年没有分红。

与整车行业中分红企业保持稳定相对照的是,零部件企业选择分红的企业占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零部件行业中,从2008年的11家企业,2009年18家企业,到2010年28家企业以转增或送股以及现金方式分红,回报投资者,分红企业数量占比也迅速由2008年的50%,2009年的69.23%增长到2010年的70%。零部件企业分红比例与汽车整车企业的差距正在逐年减小。

在2010年整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企业进行分红的44家企业中,采取单纯现金分红方式的企业共有26家,送红股或转增股本以及现金分红等多种方式并用的共有18家。而在2008年和2009年,全行业主要以现金方式进行分红,两年内同时采用股利和现金分红方式的企业都只有6家。

2008年全行业的分红总额为23.79亿元,2009年为47.28亿元,2010年分红为95.11亿元,接近2008年的4倍和2009年的2倍。其中,零部件企业的分红增长较快,仅仅两年,2010年的分红总额达到2008年4亿元的8倍多,为36.78亿元。

图1:2004~2010年汽车企业营业总收入增长 图2:2004~2010年汽车企业净利润增长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图3:2004~2010年汽车行业分红总额增长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2010年证券市场汽车行业分红方式呈现多样化,一方面体现了投资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更注重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对行业未来发展更具信心;另一方面则表明行业企业的分红政策趋向保守谨慎。然而,面对2011年企业在二级市场上的低迷表现,中小投资者更希望所投资企业以现金方式分红,以得到确定的回报收益。

2008年10月证监会将现金分红与企业再融资强制挂钩,规定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时现金分红的标准,即“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汽车全行业分红额度的提高与该项规定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在相关政策驱使下,为实现未来融资计划,必须要提高现金分红的比例以达到相应标准。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分红总额水涨船高,同样呈现为整体增长,但在2008年出现了顿挫,整车与零部件分红总金额跌入波谷。分红金额的下降,与当时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密切相关。随着国家部署《产业振兴规划》,汽车工业迎来了其后的2009和2010年的“井喷式”行情。近年来,在证监机构一再督导下,证券市场分红机制的政策环境逐渐成熟,同时,汽车企业重视制定执行分红政策,努力提高回馈投资者意识和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利润分配重回逐年增长轨道,趋向良性发展。 (刘峰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发中心)

图4:2008~2010年整车企业分红数量比较 图5:2008~2010年零部件企业分红数量比较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上一篇:比亚迪泡沫? 下一篇:用自主创新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