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煤层气而战

时间:2022-10-23 03:04:51

在一个布满了体制沉疴、利益纷争和矛盾冲突的资源型垄断行业里,谭传荣锲而不舍,终以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以全国首条跨省煤层气管道,全面参与到煤层气开发领域,开启了煤层气产业化的破冰之旅。

谭传荣对《中国改革》说,他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在那些煤矿开采的地方,没有瓦斯爆炸,没有安全事故,没有资源浪费,,没有环境污染,天空是湛蓝的,青山是翠绿的,空气是新鲜的,由他输送的清洁能源――煤层气让这个国家的很多人受益。

这些年来,他一直以般地执着在为这个看起来有些遥远的梦想而努力。为了一个遥远的梦想,他与他的山西通豫煤层气输配有限公司步履维艰地往前走着。他说,这是一个充满了痛苦的过程,已经无法尽数为此付出的代价和精神的委屈。

煤层气,让他看到一个造福人类的机遇

1999年,在三峡库区移民的时候,谭传荣成立三峡燃气集团,投资三峡库区的天然气建设,后来,又发展到湖南、广西。之后,他一直在探索开发新能源的路子。

有一天,谭传荣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煤层气潜在市场,并发现了其中的无限可能。

煤层气俗称瓦斯,它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层及邻近岩石层中,当其浓度达到5%至16%时,遇明火便爆炸。中国煤矿安全事故80%与它有关。以往人们关于瓦斯的所有想象是:矿难、污染、浪费。但这并非它的全部面目。

可以与天然气媲美的特性,使煤层气在全球能源进入紧缺时代获得了“礼遇”。

英国石油公司预测显示,2020年至2030年前后,天然气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赶上和超过煤炭和石油,世界能源结构将逐步向气体能源为主的趋势发展。

世界范围内,自上世纪末始,已然掀起了开发煤层气的热潮。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英国等各国政府纷纷给予财政支持和政策激励。作为煤层气商业化开发最成功的国家,美国2004年的煤层气产量已达500亿立方米左右,占天然气产量的8%-10%左右。

相形之下,中国煤层气的发展明显落后。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煤层气产量仅3.25亿立方米,占天然气产量的比例是0.47%,连美国的零头都不到。

然而,我国是一个煤层气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据有关方面评价测算,全国2000米浅煤层的煤层气资源储量为36.7万亿立方米,位居俄罗斯、加拿大之后,排世界第三位。若利用起来,几乎与我国目前38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相当。

在被喻为煤层气大发展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商机。

“那么大的储量,那么大的市场,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但过去“更多的瓦斯气被抽出来之后,接一根30多米高的管子直接排到空中燃烧掉。俗称点天灯,一天就烧掉至少一辆奥迪。”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太可惜了”!

还有“那么多的矿难,那么严重的污染,这么忧心的事情,国家忧心,人民忧心。中央着急,老百姓着急,”谭传荣说,“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就应该承担起这样一份责任。这不只是挣钱的事情!这是一个热血男儿义不容辞的大事业。”

老谭是睿智的,他看得很远,有着深邃的战略眼光;老谭是大气的,他想得很深,有着不俗的理想抱负。采访中,他反复强调,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一个有责任的中国人,一个有追求的中国人,一个想为民族和人类进步建功立业的中国人。

这个神采飞扬、语调坚定的重庆汉子已经视煤层气事业为生命,他让记者与他一起为这个充满希望的事业而豪情四溢,而热血沸腾……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2008年10月8日,端氏-晋城-博爱煤层气管道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这是第一个民营企业获批的部级煤层气管道工程,”面对《中国改革》记者,作为这一项目的主要牵头人,谭传荣难掩心中的激动――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冲破种种阻力的搏战,已让他“伤痕累累”,但是他觉得:值了!

在中国,对于一个民营企业而言,进入这样一个资源型垄断行业几乎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国家全面部署煤层气开发时,中联、中石油等国有企业已经取得了全国绝大部分区块的煤层气矿业权。仅在山西境内就登记了2.8万平方公里的煤层气矿业权,约占全省含煤面积的60%以上,几乎覆盖了山西省所有煤炭规划区。

但是,“他们更多地关注开发煤层气的实际收益,并不能从煤、气协调发展的角度考虑落实采煤采气一体化。另一方面,煤炭企业由于未取得煤层气矿业权,在落实国家‘先抽后采’和采煤采气一体化规划过程中又处处受阻。”一份来自山西省境内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指出,气是中央的,煤是地方的,两权主体分置,同时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这无疑形成了煤层气开采无序、各自为战、资源浪费严重的不良局面。

随着国家对煤矿企业“先抽后采”的强制约束力的不断加大,煤炭企业出于安全生产需要,采煤必须先进行采气。但拥有煤层气矿业权的中央非煤企业,则加紧控制煤层气资源,在部分富气区到处布井,在贫气区或开采难度较大的区域则是只占不开,从而形成非煤企业与煤炭企业矛盾冲突不断。

这种尴尬和矛盾在煤层气资源最为丰富的沁水盆地最为突出。沁水盆地是中国煤层气的心脏,煤层气储量达到了6.8万亿立方,已作为国家的煤层气开发示范基地,被列入了“十一五”规划。为了将沁水盆地的气尽快运送出去,国家在这里规划了两条煤层气输送管道,其中一条为中联煤铺设,另一条为中石油铺设。“这是部级项目,国家在沁水盆地有系统的战略思路和全盘的计划,但因为多方面的复杂矛盾,一直破不了局。“谭传荣说。”

2006年初,谭传荣向中联煤请缨,接下了中联煤的那条管道项目。这条管道从山西沁水的端氏一直铺到河南的博爱,是全国首条跨省煤层气管道。“当时,身边的许多人都不理解,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啊,财大气粗的国企都做不下来,你一个小民企怎么能做下来?”

可谭传荣不那么想。正是因为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矛盾的错综复杂,项目推进艰难,而国有大企业不愿意放下身段=r的事情,往往就是民营企业的机会。强势的国有企业无法做成的事情,往往民企就能成功。

老谭很高兴有这样一个让他献身和浴血奋战的机会。他人生的目标恰好与国家的煤层气战略目标达成了一致。

在成为企业家之前,老谭是一个画家。因此,他的精神世界里充满着灿烂的艺术气质和理想主义者的浪漫,采访中,他喜欢攥紧拳头说,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达成一个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我时刻准备献身。

老谭当过兵,因此,他的骨子里始终流淌着军人的血,他的灵魂里注满了军人的勇敢和坚定。他

的精神偶像是“亮剑”中的李云龙。采访中,他总是情不自禁地使用军事术语,并有着像李云龙一样“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豪迈。他说,我在最难的时候,多次提出“亮剑”――要像打仗攻坚一样,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战斗到底。

这个项目由国家能源局主管,但涉及到的部门及利益方是长长的一串名单:国土资源部、环保部、林业局、安监总局、水利部、铁道部、中石油、中煤能源、地方煤矿、地方各级政府。这既牵涉到部门之间的利益角逐,也牵涉到地方利益与部门利益之间的角逐。比如,“国土资源部批矿的是一个司,批煤层气的是另外一个司,内部就有矛盾。”几年下来,老谭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来回跑,吃尽苦头。

作为一个资源大县,沁水县号称“中国的沙特”。初来乍到的谭传荣与县的沟通一开始也并不顺畅,毕竟煤层气的利用尚没有煤炭那么成熟。但谭传荣十分顽强,每一次与县长常广智见面,都会讲些“掏心窝子”的话:“煤层气是新能源,沁水坐拥着丰富的资源,好好利用起来,就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能减少矿难和污染。如果能让更多人受益,多好!”最终,县长成为煤层气开发的最坚强的推动者和支持者。

老谭说:“我们了解国情,各有各的难处,即使上面领导协调了又协调,我们也必须要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于是,谭传荣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农民开始走,到村长、乡长、镇长,一级一级往上谈;沟通,沟通,再沟通。

“农民利益很复杂,补偿一定要做好,工作一定要做细。”在那段时间里,谭传荣和他的团队经常挨家挨户到农民家里去“聊天”。老谭操着一口浓重的重庆普通话,“他们说话,我只能听懂60%,我说话他们也大概只能听懂60%。”但老谭靠诚意,最后,使得农民自己都不好意思不同意了。

老谭告诉记者,“央企不可能做到我这样像孙子一样到基层去跟人一个一个谈,根本连地都征不了。”“我现在最大的精神状态就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言放弃,随时随地作出反应和突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和矛盾,”在与烦恼、困难的斗争中老谭始终保持着激昂和亢奋。

2006年3月1日,老谭的重庆三峡燃气最先跟中联煤签约,2007年6月8日成立山西通豫煤层气输配有限公司。

在全心投入煤层气事业后,对于作为企业家的谭传荣来说,其实已是不计成本的付出。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以前的上市公司因为没有精力打理,损失2亿多;为把煤层气这个事业的摊子搭起来,他自己拿出2000多万元人民币进行筹谋运做,而且即使后来成立起公司,他也并不将此摊入成本,他以自己的奉献和“牺牲”表示着最大的诚意,以此感染、吸引和带动着有识之士的加盟和参与。

山西通豫最终形成的股权结构是:山西能源煤层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占35%、重庆三峡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占26%、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占10%、河南省中原石油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9%、三峡国际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占20%。“从中央到地方的企业我都考虑到了。我从股东的结构上把各方的积极性都调动到这个项目上来。最后形成的股东结构,国有股超过54%,我并没有达到一个控股地位,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能在我手上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多好啊,这是一份属于理想的追求。”老谭说,只要可以把事情做成,他愿意忍辱负重,甘心情愿“牺牲”。

2007年11月2日到4日,谭传荣永远记得这个日子,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管道铺设项目进行评估。那是中国有史以来煤层气领域规模最大的评审会,汇集的专家有30个人,各方的利益集团竞相角逐,“在评审会上,那是相当艰难的。中石油进行阻挠,反对我们进入,我们的股东全力以赴,排除万难,使评审会终于最后通过了我们的方案。”

2009年底,端氏-晋城-博爱煤层气输气管道即将实现通气,“一旦通气,井下的煤层气就会源源不断地往河南郑州、焦作、洛阳输送。”“这条管道的设计能力是27亿立方米,如果能够达到满负荷,就相当于现在全国煤层气利用的总和。”

谭传荣终于成功破局,也赢得足够的敬重。

历史不会忘记

四年来,谭传荣鲜有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尽管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但是,走到今天,对未来他已经无所畏惧。

而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老谭反复对《中国改革》记者强调的是,要感谢很多人!“虽然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走过了很多风风雨雨,有时候是苦恼得不得了。但有很多的无名英雄一起来推动这个事情,上至主管的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到地方的各级官员,都做了很多工作,一起解决了很多困难。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有这么多有识之士共同推动,是一件幸事,历史应该记住他们”。

谭传荣告诉记者,作为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对诸如煤层气之类的新能源“充满理想和热情”。“在我们这个项目上,国家能源局的领导不下20次协调过。”

他念念不忘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吴吟对煤层气开发和民营企业的关心、关爱和支持,吴吟不只一次强调,开发利用煤层气,是一举多得的民生工程。

他感激自己的娘家――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对煤层气产业化的全力推动和支持。2006年3月,谭传荣与中联煤的合同刚签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秘书长孙公麟就组织浩浩荡荡的队伍到山西考察这个事情。

在谭传荣的办公室,老谭兴致勃勃地给记者拿出由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会长胡德平签发的函,希望这个事关国家战略的项目能够得到中石油、中联煤、山西发改委、河南发改委的关心和支持,并能积极推进,顺利实施。老谭说,胡德平多次听他汇报,给予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持。

这种来自精神上的惺惺相惜是让人感动的。山西煤层气行业协会会长、山西能源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亮是谭传荣的“兄弟”,他们不但有着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缘份,在煤层气事业上共同的理念,更让他们一见如故,“他作为国企‘老大哥’,一直很关照我们民企‘小老弟’”,谭传荣开玩笑地说。

“沁水县县长常广智跟我已是好朋友,他不但全力支持我们的工作,还开始规划下一步沁水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了。”

清华大学与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合作成立低碳经济研究的三校联盟,并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在谭传荣希望寻求更多技术支持的时候,清华大学的专家学者们给予热情帮助和指点,还“聘请我们当顾问单位。”

“他们能对一个能源民营企业给予这样的安抚和支持,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我一直感觉到这是一个责任。不管有多难,我都要去探索。”老谭说。

当然,也有质疑之声,甚至有人设置各种障碍,拆台:像端氏长输管道这样一个国家项目掌握在一

个民营企业家手里,能否经得起考验?“甚至还有人跑到国家发改委去说,老谭很可能要把这个项目转卖了。”

老谭对此感到很好笑,他认为,这种人无法理解他的胸怀和思想境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几千万算什么?几个亿又算什么?我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我是要把这个作为人生拼搏的最后一次机会。即使没有钱赚,我也觉得我人生完成了一个最大的事业。我们这一代人曾经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总有那样一种报效的胸怀。”

居然在这样事关国家战略的事情上挡路,老谭从此就瞧不起这个人了。

最近一段时间,谭传荣在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而中国又是一个能源贫乏国,目前煤炭在整个能源中占了70%,但价格并不低,煤炭怎么能变成清洁、经济的新能源呢?老谭说,他的后半生要为煤层气变成新能源而奋斗。

第一条煤层气输送管道已经成功破局,老谭准备把第一条做到最经典,成为今后的样板,因为他梦想着接下来还有第二条、第三条……逐渐形成规模。

“历史今后是不会忘记的。”他渴望作为有卓越贡献之辈而为历史所记录。

记者手记

这是一个极富感染力的人――这是谭传荣给人留下的最强烈的印象。他以般的执着和始终处于兴奋最高点的激情使身边的人确信,他有能力成就一个遥远的梦想;他的外表给人以热情、坦率、沉着而又真挚的印象,这种真诚的力量,使他得以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曲折前进;他对这个国家的国情与人情有着深刻的理解,深谙迂回、妥协与衡平的艺术,并掌握大舍大得的智慧。他同时又以一种道德的优越感企图改变人们对民营企业家的认知偏见,他想告诉人们,这个世界上仍然有一些有理想的、能够给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祗带来巨大帮助的企业家。

开发利用煤层气是我国能源开发的重要战略部分。然而,在全国首条跨省煤层气管道铺设的破局之战中,所牵涉到的多方利益的角逐、错综复杂的矛盾及重重的障碍,足见中国煤层气产业规模化、商业化之艰难。有体制上的原因、技术上的原因、观念上的原因、政策上的原因和资金上的原因,其中,体制的障碍是最根本和复杂原因。因此,这个民营企业的故事同时提醒我们:如何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理顺煤层气整个体制,推动煤层气的产业化,从而优化煤炭能源的结构,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深层研究的东西。

然而,这又不只是存在于煤层气领域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甚至泛化于整个中国能源领域。这应当是一个更值得深层研究的东西。

上一篇:变局下的深圳改革 下一篇:中国改革的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