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合一 人琴俱忘

时间:2022-10-23 02:41:36

5月27日,作为“第五届北京现代音乐节”的重头戏之一,由青年钢琴家邹翔演绎的法国当代音乐大师奥利维尔・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1908―1985)的钢琴巨著《圣婴二十默想》独奏音乐会吸引了众多圈内外人士的目光。按照惯例“北京现代音乐节”每年都会向一位现代音乐大师致敬,并围绕其展开一系列的纪念研讨活动,今年恰逢梅西安诞辰一百周年,因此邹翔这场音乐会不仅切题,而且在曲目选择上也是相当够分量。

这场音乐会非同寻常之处还在于,它是梅西安的《圣婴二十默想》自1944年问世以来,首次在中国的舞台上全本呈现。且不说该曲在音乐内容、演奏技巧方面的艰深,单是两个半小时的宏大篇幅,就已经使得很多钢琴家望而止步。加之它往往被贴上“现代音乐”和“宗教音乐”这两个标签,更令很多听众敬而远之。此次,2007年刚刚于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学成归国,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的邹翔选择将这部史诗式的大部头作品搬上舞台,无疑为我们现场感受这部经典作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关于邹翔的成长经历,我们从节目单中可以了解到,他出生于湖南的一个音乐世家,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先后师从于周佑、朱元贞、李道韫、张育青,后转入赵晓生门下。1999年,他以全额奖学金(克莱本和霍洛维茨奖学金)进入朱利亚音乐学院就读,先后跟随罗文塔尔和麦克唐纳两位大师完成了本科、硕士和难度极高的钢琴演奏博士学位。邹翔的艺术道路一片坦途,遍布世界的丰富艺术经历。音乐会现场的表现更是显示出他作为世界瞩目的“华人青年钢琴家团队”一员的非凡实力。

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有关《圣婴二十默想》的音像制品并不多见,国内最常见的莫过于法国钢琴家Roger Muraro(1959―)和Pierre-Laurent Aimard(1957―)演奏的版本。虽然在东方文化背景的听众眼中,这部作品有着浓重的宗教背景,但这并不会成为我们欣赏它的障碍。其实连作曲家本人都不愿过分强调自己作品的宗教色彩,因为梅西安跟巴赫一样对自己的信仰抱有一种发自肺腑的虔诚态度,对于上帝的热爱已经融入到生活、创作的点滴之中。对他而言,“每件我们认知的事物都是神的本身或映像”,这也使得我们跳脱宗教背景的苑囿在人生另一个层面欣赏、感受作曲家在音乐中所表达生命之讴成为可能。

像欣赏所有的现代作品一样,必要的知识准备将有助于我们走进梅西安音乐世界。尽管细心的邹翔已经为到场的听众准备了详尽的乐曲解说,但是关于作品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做进一步补充,将有助于我们走进这幅绚烂、美妙的音乐画卷。

一、 默想还是凝视关于这首乐曲的名称“Vingt Regards sur Enfant-Jésus”常见的中文翻译有音乐会使用的《圣婴二十默想》和《对圣婴的二十凝视》两种。两字之差,意味迥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名称中的Regard一词。此词英法文中皆有,但形同意不同,很多英文背景的学者将此次译作“凝视、注视”,其实法语中此词更有着“沉思、冥想”的含义。比照作品中,梅西安通过神学信仰中所重视的不同方面来表现耶稣基督不同的侧面,在音乐中将上帝的形象外化为天父、星星、十字架、欣喜、沉默、教堂等种种真实的、无形的或是象征性的不同形象。而且,在全曲20个乐章中第1、3、4、5、7、11、15、17,特别是19、20都是沉思、缓慢、献祭式的音乐。由此看来“默想”的意味应该更符合作曲家的初衷。从这个感觉去聆听作品,将使我们更恰当地把握原作的内涵。

二、 三个主题《圣婴二十默想》全曲中贯穿了三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主题――“上帝与爱的主题”、“星星与十字架的主题”、“和弦主题”。这些主题在原型的基础上经过变型、分解等多种技巧,每次都以不同的形态呈现,演变出千变万化的色彩,同时又因其特有的涵义,成为将20个乐章的巨作贯穿为一体的重要线索。其中“上帝与爱的主题”在第1、5、6、10、11、15、20等乐章中均有出现,次数最多,变化也最为丰富。“星星与十字架主题”仅在第2、7乐章出现,第二乐章中为中速,展示的是一种轻盈、欢愉的情绪,象征耶稣基督尘世生涯的开启。而到了第七乐章,富于表情且痛苦的、缓慢的旋律,不协和和旋的伴奏与第一次出现时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处代表着耶稣受难和尘间磨难的终结。这里,作曲家用开头的A、降A、降B、G四个音,在键盘上直接画出了一个十字架的形状。

三、 节奏与色彩在聆听和研习梅西安音乐的过程中,色彩与节奏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梅西安对于色彩的注重显然继承自深厚的法国音乐传统,只是在他的笔触中将音乐色彩的诠释推向了新的境界。关于色彩,梅西安曾说过:“色彩丰富的音乐会立即触动我们高贵的感官:听觉和视觉,它将我们感性提升为情感,推动我们超越概念,达到一个比理性和直觉更高的境界,那就是我们所说的信念。”而节奏更是一向被作曲家用作其表达超自然音乐理念的最重要手段。梅西安本人甚至说:“让我们不要忘记,音乐中最首要、最基本的因素就是节奏。节奏是最重要的数字与时间的交换。”梅西安确立了其音乐中的一种无拘无束的特性,使得自己可以自由的表现大量的特性节奏,而是不像传统节奏那样简单的重复某一节拍。在节奏技术中,梅西安受希腊音乐、印度音乐的影响非常深,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梅西安并不是想在自己的作品中凸显出所谓的异域风情,相反,他甚至有意的回避这些节奏体系原来的含义,不希望听众察觉到其来源,而是希望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梅西安意义”。

梅西安曾多次强调,对于他作品深层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与诠释,需要演奏者的在文化和精神层面充分的准备,以及听众身心投入的感悟。从现场的演奏来看,邹翔所表现出的真诚、沉静的气质,与原作的精神内涵确实融为一体。同为钢琴家的盛原对于邹翔的表现评论到“全曲弹下来,无论是安静的或是嘈杂的,缓慢的或是急速的,他的准确性都几乎到达了完美的地步。”而对于邹翔在音色上处理的细腻、精准以及大气严谨的结构控制力,更是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择其要评之,第一乐章“天父的凝视”中,开门见山就是“上帝主题”,寥寥数笔完全预示出了整首作品气质。因此,对于这个主题的处理可谓是全曲的关键。对于此段的速度,作曲家本人曾指示出每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为一秒。但是今天很多演奏家在处理中都稍快,邹翔的演奏也较原速稍快。他对每组十六分音符三连的处理,我们可以清晰的听到三个层次――低声部的主题音调、中声部作为回声的和弦以及上方不断重复的八度音象征着上帝的永在。三个层次的展开使音乐产生出一种升腾感。第十五乐章“幼年耶稣之吻”是所有慢乐章中最长的一曲,是整部作品中最动人心魄的唯美之作。此处,再次出现的“上帝和爱的主题”幻化成圣洁、纯净的圣诗般的歌调,邹翔的演奏情感充沛、美而不媚。特别是在最后的段落,一段肖邦夜曲风格的华彩乐段,右手快速的经过句清澈、透明,充满了灵动的光彩,让听众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第六乐章中,我们感受到了邹翔精准的控制力和对整体结构的高超的把握。此段标题为“上帝创造万物”,寓意创造世界所需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力量”在这一乐章中被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加以展示。乐曲借用了巴洛克复调中最富于宗教气质的赋格曲的形式,但又不同于传统赋格的精准的对位写作。随着音乐内涵的发展,主题的每次呈现也不断变化、层层展开。最终再现出上帝的主题,这一富于象征意义的形象再一次清晰的呈示在听众面前。在这全曲中最长大也最富于气势的一个乐章中,邹翔将不断变化的主题起讫清晰的交代,听似狂热、奔放的音乐被统一在结构严谨的结构当中。第二十乐章作为梅西安这部宏大作品的终结篇,上帝与爱的主题交织着荣耀、痛苦,都演变成色彩斑斓的光影透过“爱的教堂”的彩色玻璃投射到人们的心里。而对于邹翔而言,经过了近三个小时音乐旅程,依然不见丝毫的疲态。这种非同寻常的持久力,不仅表现在演奏技巧的,更是在音乐表现上依然表现着高度的准确与投入。特别是最后阶段“上帝主题”一次次的呈现,音乐逐渐归于平静,他的音色依然表现出清晰的层次渐变。从而与第一乐章中的“上帝主题”的初次呈现形成呼应。

《圣婴二十默想》是梅西安为自己虔诚的信仰树立的一座纪念碑。他的,连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无与伦比的创作技巧,共同成就了这部钢琴巨作。对于一位钢琴家而言,面对如此深邃的精神世界和自成小宇宙的创作体系,想要出色的演绎这个作品难度可想而知。邹翔在研习这个作品上究竟下了多少功夫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就演奏现场的效果而言,他的演奏不存在任何的技术负担,甚至让人几乎忘了他的存在,而全身心的进入到作曲家梅西安所营造的宏大的音乐世界当中,进入了“身心合一、人琴俱忘”的境界。

王娟娟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上一篇:舞台是演员的生命 下一篇:蔡式情歌 温情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