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老板这一年

时间:2022-10-23 02:10:06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姚明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姚基金”,率先捐出200万美元用于灾区学校的重建,同时他又通过发起“姚基金慈善之旅”篮球赛,筹集了1355万元人民币,先后捐建了14所学校。

7月7日,广州东逸湾酒店的一间行政套房里,32岁的姚明四平八稳地坐在沙发上。他在这一年里重了二十斤左右,肚子上的脂肪约略看得出轮廓。

谈到过去一年,他时而咄咄逼人,时而和颜悦色,时而又使出浑身解数谈论他的慈善理念,作为一个多年以运动员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人,他已经走远了。

“我觉得他这么多年始终没变的一点就是信念。”《体坛周报》副总编杨毅说。

热爱历史小说,正是杨毅能够成为姚明朋友的原因。“姚明最重要的是喜欢看书,书是他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他从来不看闲书,历史书、经济学、商业理论的都看。他是个特别清楚自己将来目标的人。”在杨毅眼中,姚明的成功与他的自我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

1999年,姚明还只是上海队的一名普通队员,当杨毅第一次跨进姚明的宿舍,发现和其他队员不同的是,他床上摆的都是《三国》之类的书。

记者于嘉则是从2001年开始知道姚明喜欢读书的,那一次姚明给他推荐了老舍的《我这一辈子》,此后多年,姚明陆续给于嘉推荐了不少的书。

于嘉说,姚明不仅仅是喜欢看书,在生活中,他也是个求知欲极为强烈的人。2000年尤因从纽约转会,姚明打电话来说没想到尤因那么大的腕还会看重钱,于嘉纠正他,“不对,是因为纽约先负了尤因”。姚明沉默地挂了电话,10分钟以后又打了过来,说他看了新闻,觉得于嘉说得对,然后继续和于嘉讨论这件事情。

2009年买下上海队之后,为了提高自己对“商界”的认知,姚明又开始大量阅读商业方面的书籍,遇到任何不懂的问题,也积极地向懂行的人请教。于嘉的太太,从事金融工作的林早早就不止一次接到过这样的电话,“他每次都特别谦虚低调,恨不得就掏出笔来记录的样子”。

“‘心灵鸡汤’是什么意思?”姚明又在对我问题中的一个词发问,翻阅过去的采访笔记,从“少数民族”的英语单词,到“目瞪口呆”成语的来源,到军事,到科技,只要有一个地方不是他百分之百了解的,他就会像一个求知的孩子一样打破沙锅问到底。

“能够有为姚明工作的机会谁也不会放过,”姚之队的发言人张弛说,“姚明是个非常自律的人,这是我在所有成功的人身上看到的。”

这样一个队友口中的带头大哥,球迷心目中的篮球巨星,下属眼中的模范老板,朋友却屈指可数。杨毅说:“因为周围向他靠拢的人实在太多了,以他的地位,他很难去轻信别人,每天都有人努力接近他,向他展示最好的一面,想和他合作……”

谈到友谊,自然不能不提起姚明接手上海东方俱乐部之后,和当年的队友、兄弟刘炜“反目”的事情。故事很简单,刘炜希望和姚明谈合同,而姚明告诉他,让你的经纪人来和我的经纪人谈。

但是姚明并不是孤家寡人,他是那种典型的上海好男人,和父母关系亲近,又心甘情愿将家庭事务管理权交给媳妇――和他一样有着相似运动员经历的叶莉。女儿姚沁蕾出生以后,他的MSN签名经常都是和孩子有关的内容,他也醉心于不断地将女儿照片传给朋友,并“幼稚”地夸耀“谢天谢地,孩子长得像妈妈。”

朋友们倒也并不觉得他是“完美”的人。比如他在朋友眼中节俭到有点“抠门”的地步,当年已经年收入上千万美金时,他仍然会把每一笔开销都记在小本子上,而且似乎很不情愿为自己添置点阔气装备,即使朋友多方建议,他也置之不理。

姚明一家住在上海市区一个公寓里,身上找不出一个名牌的LOGO,狗仔队没有拍到过一次他和某某明星的绯闻照片。有一次,有人还惊讶地发现“姚明的太太叶莉在上海的街头骑着辆自行车去买菜,穿着极为简朴,也就是T恤牛仔裤”。

杨毅说,在生活中姚明也有“不近人情”的一面:他自己坚持的原则,怎么说都不改。比如他有一个多年的队友,有一次希望他到一个小学内部说几句话,鼓励下孩子们,他打死不愿意,并解释说,如果我替你们录了,也会有别人找我,那就没完没了了――“实际上只是学校内部的,不会在电视上播,两个人就这个事掰了两个小时,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于嘉说他真正意义上第一次佩服姚明,是2000年上海队总决赛1比3输给八一队,当时所有记者全跑到八一队的场地边,姚明却往场地另一边儿走,然后抱着他妈妈。他妈妈那天生日,问他说什么了,他说不好意思,我没给你带个冠军回来。然后他妈抱着他说,没事,没事。她说,“你打成这样,已经足够了”。

“我当时就觉得,他真心知道在他心里什么最重要。”姚明初进NBA时接受采访,有记者问他:“如果你在打一场NBA总决赛,叶莉需要你回来,不回来就失去她了,你怎么选?”姚明说:“回来。”

2011年7月20日,姚明在退役仪式上的演讲稿里有这样一句话:“一扇门已经关上,而另一扇门却正在徐徐开启,而门外有崭新的生活正在等着我去认真品读……”

这一年来,他的身份是风险投资家、慈善家、葡萄酒商兼学生,还有政协委员和上海公共外交使者。这一年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赞同姚明正在开始自己的“新旅程”。

去年11月7日,姚明开始了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生活。“他上完课后经常跟我交流课业的内容,其实真的不容易。因为他还有大量别的事情要做,只能靠自己狂学了……他说我写了4个小时,估计老师10分钟就给看完了”――这是于嘉觉得在这一年当中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于嘉眼里,成为商人以后,姚明也终于“犹豫”起来,稳重了不少。还有一些人认为,姚明越来越像个老板了,这句话指的不仅是他每场不落地观看比赛,招商引资。一位队员说,有一次老少队员都在的场合,有人还像从前那样称呼姚明的小名“大鬼”。姚明微微笑着说:“咱们兄弟之间,以后别称呼我老板,但是这个称呼,也算了吧……”

(转载自《博客天下》)

上一篇:大人生 “玩”生活 下一篇:你有什么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