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制导,个性设问见精神

时间:2022-10-23 01:16:32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提升问题设计的精准性,使其符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并与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相一致。精确制导式的问题设计,教师要做到:探索问点,确定问题纵横坐标;瞄准起点,把握问题投放时机;优化看点,提升问题价值维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设计;精确制导;个性设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58-01

课堂问答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无论设问主体是谁,精确制导式问题设计,都将产生重要的学习激发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时,教师要准确把握设问的经纬度,以提升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和价值度。

一、探索问点,确定问题纵横坐标

课堂设问需要一定技巧方法的支撑。首先,教师要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度探析,挖掘作者情感表达和文本内涵因素,与学生学习认知形成自然接轨。其次,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悟性等展开学情调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思维特点设计问题。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学习时,教师先发动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给出探究问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应该如何理解?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怎样的变化?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展开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渐浓。有学生说:“少先队员积极参与荒山植树造林活动,所到之处都会留下一片绿色,这春光染绿了我们双脚,其实是我们用辛勤的双手创造了这绿色,让荒山野岭变得春光无限。”有学生说:“这首诗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少先队员积极改变自然的决心和信心,也反映了人们生活的美好与安宁。”

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教师要紧紧扣住学生的心理关注点,并由此展开问题设计。这样可以快速激活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形成重要的学习机会。

二、瞄准起点,把握问题投放时机

课堂问题设计需要抓多种制约因素,还要关注问题投放时机,特别要切准学生学习思维的生成点,这对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教学导入阶段、教学引导环节、重难点突破节点、赏析解读时刻,都是问题投放的重要时机。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具体反馈信息,适时确定问题投放时机和投放方式。这样才能精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形成课堂教学正能量。

如《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教师在学生充分阅读之后,给出思考问题:“‘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埃及金字塔有什么样的外观特征?为什么叫‘金字塔’?没有起重机,当时是如何建造金字塔的?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拿到问题之后,继续翻阅文本,查阅相关教辅资料,对相关问题的答案进行搜集整理,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

从教师给出的问题设计情况可以看出,这些问题都是与学生学习认知有密切关联的。教师用“举世闻名”这个成语引发学生思维,为学生进一步展开学习探究创造了良好条件。说金字塔的外形特征,探讨金字塔搭建技术,这是学生比较关注的内容,学生操作起砻挥刑多难度。最后说个人学习收获,这是开放性问题。这样的问题,给不同群体的学生都提供了学习感知的机会。教师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投放比较及时,其激发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优化看点,提升问题价值维度

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时,教师需要有优化意识,提升问题的含金量。小学生学习思维比较单纯,对问题的敏感性有一定的认知局限。教师不妨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质疑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问题设计之中,这对激活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也有助力作用。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时,教师只出一个思考问题:“为什么作者回忆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给出解答:“母亲唱动听的歌谣、讲述故事,还有一些童谣和谜语。”教师继续设计:“母亲是如何做的呢?请你现场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听说要现场展示,课堂气氛顿时被点爆。教师让学生先进行模拟训练,然后参与班级展示。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揣摩母亲角色的语气,进行各种表演性尝试。课堂展示时,学生踊跃参与,学习气氛被推向高点,有的学生不仅有语气模仿,还有动作和表情配合,赢得了不少掌声。

教师设计思考问题后,学生快速给出答案,然后教师继续追问,瞬间点亮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大家积极参与表演活动,自然获得了丰富的学习感知体验。

提升课堂设问精准度,已经成为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共识。教师要建立优化意识,对课堂问题展开多重筛选和优化处理,以提升问题设计的针对性。这对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探寻学生学习认知“共振频度” 下一篇:“蜕变”,让课堂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