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坝精神的理论思考与践行

时间:2022-10-23 12:41:33

王家坝精神的理论思考与践行

温总理概括的“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科学治水”的“王家坝精神”,已被阜阳市确立为“城市精神”,这不仅是对安徽阜阳王家坝,同时也是对安徽省,对淮河流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一种伟大精神的科学提炼。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在全国各地都在提炼地方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对“王家坝精神”的理论思考,有助于人们深化对这个具有时代特色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必将为阜阳市的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王家坝精神的渊源

浓厚的文化底蕴是王家坝精神产生的思想基础。王家坝精神植根于阜阳特有文化的沃土中,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当人们提起这种精神,质朴善良、诚实守信、同心同德、自强不息、创业创造、不畏艰难、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词汇就会自然流淌出来。

阜阳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贡献是王家坝精神的思想源泉。出生在淮河岸边的三国名将吕蒙,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生于临泉的姜子牙被儒、道、法、兵、诸家拜为鼻祖,史称“百家宗师”。颍上人管仲所著的《管子》,内容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地理、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而在阜阳为官的晏殊、欧阳修、苏轼等文坛大家,既用其丰富的知识熏陶了阜阳人的文化素养,也为丰富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从淮河岸边走出了文学大师戴厚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太和人苗秀侠,安徽省文联21名签约作家中,阜阳人就占了5名。阜阳文化具有多元性、融合性的特点,既有黄淮文化的交汇、南北文化的融合,也有老庄文化的积淀,更有西湖文化的滋润,可谓博大精深、绚丽璀璨。所有这些蕴育了新时代的王家坝精神。

历史的变迁更是赋予了王家坝精神特殊的内涵。每次在洪峰到来的紧要关头,王家坝人民都坚决执行蓄洪命令,听从指挥,按时分洪。1953年建闸以来的12个洪水年份里,王家坝共开闸蓄洪15次,蓄洪区内1.18万亩耕地反复化为一片。承受了一次次灾难,做出了一次次牺牲,换来的是整个淮河抗洪的胜利。

二、王家坝精神科学内涵的理论思考

1、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

“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是社会主义国家理想信念、价值标准的具体体现。舍小家,舍的是王家坝地区的小家;为大家,是减轻淮河上游和下游抗洪的压力,是顾全国家的利益,是顾全全国人民的利益,这正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实践。这种无私奉献的伟大品质都来源于江淮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管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王家坝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和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思想根基。正是王家坝人的无私奉献和牺牲,换来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安澜。

2、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

“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光荣传承,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一个缩影。王家坝人不仅与洪水抗争了50多年,而且每一次洪灾过后,没有“等、靠、要”,他们总是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取得了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近年来,王家坝人因地制宜,走水路、发水财、“反弹琵琶”念水经,大力发展柳编、板鸭、黄沙等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这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对付灾难、医治灾难创伤和痛苦的最好药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动力。

3、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

“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是中国人民、武警官兵和镇、村干部党员的本质体现,哪里人民有困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洪堤有危险,他们就战斗在哪里。不仅守护着百里长堤,还从衣、食、住、行、防病、治病等方面关心群众。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优势。蓄洪以后,党员干部主动到抗洪现场成立临时党支部,全面负责救灾安置,“一个庄台一个支部,一个支部一座堡垒”;武警战士组成水上抢险突击队,随时准备抢救被困群众,不仅出动官兵抢险抗洪,还出动飞机、军舰参与救灾;医务工作者组成医疗队全部进驻蓄洪区,开展疫苗注射、消毒和常用药品发放等工作;保庄圩里还有一支老年志愿者队伍,人们自觉地互帮互助;大批面粉、大米、衣物等运到每一个居民点;为蓄洪区群众的募捐活动在全国进行,一批批带着各地人民深情的资金和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王家坝灾区,使王家坝人感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全国人民一道演绎了一幕幕与洪水搏斗的历史画卷,共同谱写了王家坝精神。因此王家坝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精神最好的诠释。

4、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

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国家不断加大对各项治淮工程的投入,不断地增强了淮河防汛治水的科学性;而且,政府还通过统一规划,提供建房补助等手段,帮助行蓄洪区群众搬迁到新修建的水、电、路、桥、电视、电话等基础设施配套的4个保庄圩,加固了136个安全庄台,使濛洼洪区群众的生命安全有了根本性的保障。在多年迎战洪水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理出了“人给水让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思路。现在,蒙洼蓄洪区启用时,再也不用临时转移群众,蓄洪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了根本的保障。过去的王家坝水文站测水位、雨量靠人工,报汛靠的是电报、对讲机,测流速靠的是小木船,测一次流速要花半天时间。现在淮河上空基本形成了卫星、雷达监测网络,可以全天候监测雨层分布和强度,“足不出户”即可随时监测各重要闸坝情况,组织异地防汛会商。这些手段的运用,让防洪工作心中有数,把确定开闸蓄洪和拦蓄洪水数量的盲目性降到了最低点。与科学防控相一致,蓄洪区人民在洪灾磨砺中,进行了许许多多化害为利的智慧探索。“种淹不死的,养水上漂的,捞水中有的”。特别是蓄洪区洼地里随处可见、耐涝经泡的杞柳,更是成了蓄洪区群众的“摇钱树”,利用丰富的杞柳资源,发掘、传承具有500多年历史的阜南柳编传统工艺,洪区群众为主的上万种柳编产品,远销北美、西欧、东亚、东南亚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阜阳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柳编之乡”,柳编也成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王家坝精神的践行

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能在王家坝精神中找到自己的实践点,“王家坝精神”是一面镜子,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都应该经常拿它来照一照自己,在对待利益选择时,自己能否做到牺牲与奉献?在自身发展上能否做到坚强与拼搏?在一方有难时能否做到同舟共济?在谋求发展、完成本职工作中能否讲究科学、尊重规律?因此,要在全社会开展践行王家坝精神的活动,各单位、各部门都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比对王家坝精神内涵和外延,以实际行动践行王家坝精神,使王家坝精神真正成为阜阳人民行动的最高道德要求。

1、建立好王家坝精神的宣传队伍和研讨队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党校和学校等舆论阵地的作用,开展好有深度、有声势的理论研讨会。

2、宣传好王家坝精神。要利用新闻媒体正在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挖掘基层先进典型,特别是要充分利用阜阳260万人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和阜阳市内外在校的学生,通过他们宣传好王家坝精神这张名片。要创新方式促进王家坝精神的宣传,如创作一些电影、电视剧、小说、报告文学、歌曲和戏曲等。

3、开展好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如评选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和爱岗敬业等精神文明先进人物的评选,使践行王家坝精神深入人心。

4、结合好正在开展的各项活动。践行王家坝精神要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和公民素质的提升活动结合起来,特别是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王家坝精神是阜阳发展的动力,阜阳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创新,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淮河上下游之间和谐发展的新路子,这种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精神,正是王家坝精神宝贵的时代特征。王家坝精神必将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作者单位:阜南县中医院)

责编:周蕾

上一篇:奥运名单的背后疑云 下一篇:希拉里金边发言剑指中国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
精品范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