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的地域性差异

时间:2022-10-23 12:39:22

马头墙,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形态特征。本文以徽、闽两派民居的马头墙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形态、颜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出发,并尝试由此得出古民居的地域性。

中国传统民居没有严格的流派划分标准,多以本地降水、日照等自然条件为主要依据,但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地域性建筑,是带有地域风格特色的建筑,不同派系的民居可以体现出其地域性的特征。“马头墙”,虽是徽派建筑民居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不局限于安徽一省。由于历史上的徽州泛指整个皖南山区,即浙、赣、皖、闽四省交界之处,所以现有资料显示,古时徽州地域的建筑都有马头墙的存在。因此,马头墙的特征差异可体现不同地区民居的地域性差异。

浅析马头墙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火墙、防火墙等,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徽州旧时建筑因村落房屋密集,有防火、防风之需,所以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后因其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马头墙高低错落,其重叠轮廓似阶梯,根据马头墙的多少和民居的进深有了几阶梯之分,也称其为叠。普通规模的民居其马头墙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而在较大的民居建筑中,因设前厅后堂,房屋进深较大,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式,俗称“五岳朝天”。

马头墙的墙体形式多为“金印式”或“朝筋式”,以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的理想和追求。同时,墙体安以 “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各式“座头”:多以鹊尾、吻兽、哺鸡、鳌鱼、天狗等禽兽类为主要的造型元素。所以,马头墙除有实用功能外,兼具装饰功能和美学价值,并以此使建筑蕴含文化的沉稳感。即使不懂建筑的外地游客,也会因马头墙的生动形象而为徽派建筑设计师们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

南北民居中的马头墙

马头墙,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形态和特征。徽派民居一般以青瓦白墙、高墙深院及天井飞檐为典型特征,其马头墙最为抢眼。闽派民居即流行于福建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其建筑中的封火墙也是由来已久。

1.徽派民居中的马头墙

在所有马头墙样式中,徽派“马头墙”最为名副其实。其形态酷似马头,高高昂起,造形随屋面坡度相应高低,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或段,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面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上面再安上各种式样的装饰性座头。马头墙因其高低错落的形态而具有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其色彩则沿用徽派建筑的青灰色调,因此与江南绿树白水的自然风光构成相融合的画面。随着人们对封火墙防火、防风优越性认识的日益深入以及社会生产力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其文化意味的深入思考,马头墙由此风靡。马头墙在形态、色彩上将徽派建筑的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更体现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2.闽派民居中的封火墙

在闽派民居中,马头墙被称之为“封火墙”。闽派民居可根据地域分为闽南、闽东、闽北等民居派系,而封火墙常被用于闽东、闽北民居建筑当中。该地区的封火墙形态异于徽派民居的“马头形”,多为“马鞍形”,故有部分地区称其“马鞍墙”。闽派封火墙,有别于徽派建筑的三叠式马头墙,其挑高处是曲凹屋脊线的两端,昂首翘望,形态除酷似马鞍,又酷似亦是两端又尖又翘的舢板船;另外,在不同的地区还有着弓形、阶梯型的封火墙,这与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直角形的形态截然不同。闽派民居在中原文化与海外文化的融合下,建筑形式多为红砖加红瓦。因此,闽派民居中的封火墙的色彩选择,除带有徽派民居影响的青灰色调外,还有闽派民居独特的红砖色调。闽派民居多为土木结构并就地取材,即用生土夯墙、木质框架。闽派与徽派的马头墙在选材方面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的马头墙、墙壁,几乎全由黄泥巴夯筑,后者则采用砖石垒砌。由此可见,马头墙的南北地域性差异明显。

从马头墙的南北差异看古民居地域性

1.社会经济方面的地域性

文化的繁荣和兴盛离不开经济基础。徽商作为封建社会晚期资本雄厚并纵横数百年的商帮,不仅造成了徽州经济的空前繁荣,也成就了徽州文化的辉煌,对于建筑的发展尤其重要,无疑是徽州建筑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推动者。而在闽派建筑中,闽北、闽东的古民居呈现出一种与闽西、闽南完全不同的风格――虽然不及闽西土楼的浑朴厚重,也不似闽南建筑的明艳奢华,但是却透着浓浓的书卷气息,呈现古色古香、典雅和谐的特点。但又因社会的变化、海外的影响、发达的经济以及闽南人精明开放、耐心细致的性格等诸多方面因素,决定其对精致繁复的偏爱。与单调的海平面形成对比的是曲线复杂多变的房脊,呈弧线的弯曲并高高翘起。因此,福建民居中的部分封火墙有着独特的地域性特点。

2.文化风俗方面的地域性

闽、徽两地的建筑肃穆质朴,英华内敛,呈现出一种理性与节制之美。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马头墙在色调、材质的选择上正体现出老庄的美学观。老庄追求平淡自然、顺应自然的美学理想,从理论上赋予道以美的属性,并深深渗透在古民居建筑艺术之中。徽派马头墙、闽派封火墙虽在形态、色调、材质上皆不相同,但都同样顺应自然的美学观,从自然中提炼美的精华。这与闽东、闽北位置靠近江南,深受江南及徽派影响以及推崇理学、笃守古制、看重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看来,两地古民居所蕴含的建筑文化思想一脉相承,是理学传统的深厚积淀。

结语

马头墙,无论从历史渊源、文化影响还是实用美观的角度来看,其都是古人智慧的积淀。不同地域的马头墙,展现着其独特的形态、颜色、材质和文化,这些特征体现着古民居的地域性差异,同时,其中也体现出古民居不同地域之间互相影响、求同存异的特点。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上一篇:建筑工程分包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