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剑川石窟择地的蠡测

时间:2022-09-18 12:43:32

剑川石钟山石窟,位于云南昆明剑川县城西南30.4公里的石宝山内,是南诏大理国时期也是云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石窟中最伟大的艺术瑰宝。而云南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如大理、昆明、楚雄这些重要的都市附近却没有出现象剑川石钟山石窟那样的具有代表性的佛教石窟,问题何在?

中国的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而渐渐兴起的,并且于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打开中国石窟造像的分布图,沿着丝绸之路,在新疆天山南丽一线的喀什有“三仙洞”,拜城有“克孜尔石窟”,库车有“克孜乃哈千佛洞”和“库木吐拉千佛洞”等。在甘肃陇西有“敦煌莫高窟”等,在河西走廊中酒泉有“文殊山千佛洞”等,武威有“天梯山石窟”等。到了秦岭山脉西端,分南北两路发展,北有宁夏的“石空寺”、“须弥山”等石窟,陕西有“分州大佛寺”、“千佛院”、“清凉山“等石窟,河南有“鸿庆寺”、“龙门”等石窟。河北有“千佛岩”等石窟。山西有“天龙山”、“云冈”等众多北魏石窟。山东有“白佛山”、“五峰山”等石窟。南路,越过秦岭进入四川盆地,在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的两岸分布着总多的石窟造像。这些石窟大多由“丝绸之路”而入,以大乘佛教为主的“北传佛教”的影响下产生的石窟造像。

而佛教传入中国境内的路线还有:由印度经缅甸,到云南到达四川,以小乘佛教为主的“南传”佛教,据文献记载和近代考古发现证明这条路线确实存在,并且还有可能早于“北传”路线。但是现在留下的痕迹很少,对中国佛教的影响也不及“北传”佛教。云南大理国时期就有石钟山石窟、金华山石窟、洛阳山石窟。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却还是在剑川石宝山上的石钟山石窟。

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剑川,会雕一个如此具有不同造像特点的石窟,我认为其原因如下:

石宝山特有的地理现象造成他别具一格的山体形状。在位于剑川石窟的西侧,有一座小山,她的形似石钟(石钟山由此得名),却更是一个非常具象的释迦牟尼的头像造型 曲盘着一个个小发髻,下部成一定斜坡的山体上,依旧可以分辨出一个巨大的人脸的造型。本身就很奇特的山体表面,。石宝山天然形成的山体外表自然构成了更多的佛头像,在狮子关,宝相寺,慈云寺都有很多天然形成的佛头像。也可以做这样的猜想,正是由于石宝山有上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的具象的释迦牟尼头像,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为主进行建造的石窟陆续出现在石宝山上(石钟寺、沙登箐和狮子)和附近的特别山体形状上。 不难理解当时人对石宝山的地形重视而在此造像供奉 。

石宝山在当地原始宗教中也具有非常的意义,把 “阿央白” 这个当地各民族崇拜的原始女性生殖器,和佛教造像一起被供奉在石钟山石窟内的莲花宝座上,而石宝山上一年一度的歌会和灵泉的存在,都说明石宝山当地居民的心目中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可以说是当地各民族原始宗教祭祀的场所。而佛教石窟在石宝山的出现,正是佛教对原始宗教祭祀场所的利用。

石钟山地处南北通道的重要位置。而剑川北上丽江一带再到四川,从剑川南下经石钟山一侧到沙溪,然后或东入洱源到大理,或南下乔后、云龙到保山再到缅甸,这一条通道是云南特别是滇西北地区连接内地,、缅甸、印度的重要路线之一。远古时期氏羌族群的一些部落沿着这条路线从甘青河徨地区来到了云南;而在唐朝,吐蕃军队主要就是沿着这条路线南下,与唐朝南诏抢夺地盘。南诏的军队是沿着这条路线北上攻打吐蕃和唐朝,忽必烈南下攻打大理国也走这条路线。

石钟山附近的乔后是南诏控制盐矿的重要地点。盐矿是南诏经济中最重要的矿业,对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国家安全都非常重要。而剑川是南诏最重要的食盐产地,盐矿众多,从距离远近而言,又比安宁、楚雄、大姚和姚安、四川等盐矿距离大理近。

石钟山地处剑川节度治所、各盐井、大理等地的重要中心枢纽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也成为了南诏历代国王,王室成员不时亲临石钟山督察,各级官吏、将士等行走与此,而更多的盐矿工、商人、雇员、贩夫来往于此。再加上剑川气候凉爽宜人,山川秀丽起伏而不险峻,更离当时的都城大理的距离适中。这样一个自然环境,也很自然地成为南诏王室避暑胜地,在信奉佛教的南诏贵族而言,在所属地建造行宫,寺庙是家常便饭。

剑川石钟山石窟开凿于公元九至十二世纪,正值“政教合一“的南诏、大理国佛教盛行时期。据《白国因由》上记载:”唐贞观三年,天师观星奏曰‘西南有王者起。’上命访之。有细奴罗者出,遂为白国王。……忽有金谷鸟,一名金汉主,飞在奴罗右肩,连鸣‘天命细奴罗’三次,众人皆惊服。奴罗遂登位,称奇王,遂进贡朝唐。子孙世世封王,传至舜化真,工十三代,凡二百三十七年,细奴罗为大理主,人民尽沐安乐,男耕女织,各安其业,熙熙,游于光化之天“,由于九世纪南诏夺取了五诏地盘,政权,并逐渐建立起一个比较安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加上为了巩固王室政权,使建造宗教石窟成为王室宣传自己,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安定民心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手段。而南诏统治者在继位后就不断扶植,支持,倡导佛教,才使石钟山石窟得以持续长达300年的建造史。政治让宗教石窟的建造成为了可能。而外传佛教丰富了石窟内的宗教

艺术。

石钟山石窟是以佛教内容为主的一种宗教艺术。石窟作为宗教的产物,他直接目的和具体内容必然是宣传、体现宗教教义和教理的。大理国地处西南边陲,是通往印度的交通要道,并且与缅甸接壤。从印度传入的印度佛教,从内地传来的汉传佛教以及藏传佛教,东南亚传来的上座部佛教,都汇于此。造就了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汇集总多造像佛教题材,和生活题材的云南剑川石窟。

发达的经济来往支持了石窟的建造,而丰富的当地手工艺人更成为石窟的建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石钟山地处重要的战略地位,盐商、茶商和缅玉商等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众多穿梭在各个商道上的贩运货物的人。人们对宗教的信仰,让石窟的建造有了除了王室以外的政治经济支持外,更为巨大的民间经济支柱。

剑川现在是闻名全国的木雕之乡,在剑川海门口遗址,是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距今3000多年)。剑川自古就是大量民间艺人集中的地区。木匠。 石匠等优秀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人为石窟的开凿提供了他们自己的力量。加之当地人也信奉佛教,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石窟造像的建造工作中。

如此地理特征和位置,政治经济状况,必然使剑川成为当时的一个焦点地区,而在当地建造佛教石窟也成为了必然。但对于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我却认为是由于石钟山上的所谓的石钟,天然形成的释迦牟尼头像才是石窟选址于此的重要原因。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张春继(1976-),云南剑川人,白族,硕士,四川美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产品设计与材料研究、艺术人类学与当代艺术创作。

上一篇:新形势下小城镇规划与管理探讨 下一篇:四川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