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技战术意识的训练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22 11:58:24

高校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技战术意识的训练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羽毛球意识是指运动员在羽毛球训练和比赛中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觉的心理活动。羽毛球意识的最显著特点是它的能动性。羽毛球意识的培养也即是球感的培养。球感是羽毛球运动员经过长时间的专项训练发展起来的专门化知觉能力。通过学习与钻研羽毛球专业理论知识,重视基本技术训练与战术意识相结合,加强智力训练,培养优秀的羽毛球意识,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关键词 训练 教学 培养

一、教学过程中技战术意识训练的影响分析

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技术、身体素质、战术及心理素质等的训练水平,以及在比赛中综合运用这些因素的竞技能力。一场比赛的胜负可能是某一两种因素起了主导作用。但是,要想经常取胜,就需要不断的努力训练,全面提高和完善各种制胜的因素。

(一)技术要全面、熟练、并要有特长

无论是发球与接发球还是后场的高、吊,前场的搓、推、勾、扑、挑以及中场的接杀、平抽、平挡等,加上左右前后的步法,都要全面掌握,熟练运用。羽毛球技术的特点是手法一致性、灵活性、突变性强。例如:杀劈对角的特长是与杀直线或平高直线相结合形成的;网前假动作勾对角是与网前推相结合形成的,等等。

(二)专项身体素质好是比赛制胜的重要保证

羽毛球运动的快、狠、准、稳、多变的技术和战术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要突出速度、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等专项素质。

(三)战术意识好,应变能力强,才能掌控比赛主动权

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千变万化的比赛过程中,能准确地观察场上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准确地决定自己应如何行动的能力和同伴配合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训练方法研究

(一)控制后场,高球压底

从发球开始就运用高远球或进攻性的平高球压对方后场底线,迫使对方后退,当对方回球不够后时,以扣杀球制胜;或当对方疏于前场防守时,就可以以轻吊、搓球等技术在网前吊球轻取。轻吊必须在若干次高远球大力压住后场,对方又不能及时回到前场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打法主要是力量和后场的高、吊、杀技术的较量。

(二)打四角球,高短结合

在后场,以高远球、平高球和吊球,在前场则以放网前球、推球和挑球准确地攻击对方场区前后左右四个角落,调动对方前后左右奔跑,顾此失彼,待对方来不及回中心位置或回球质量差时,向其空档部位发动进攻制胜。这种打法要求进攻队员具有较强的控制球落点的能力和灵活快速的步法,有速度,否则难占上风。

(三)下压为主,控制网前

主要通过后场的高远球、扣杀、劈杀、吊球等技术,先发制人,然后快速上网以搓、推、扑、钩等技术,高点控制网前,导致对方直接失误,或被动击球过网,被进攻队员一举击败的一种打法。通常也称“杀上网”的打法。这种打法是进攻型的打法,能够快速上网高点控制网前,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也要求较高。这种打法,体力消耗较大,如果碰上防守技术好的对手,体力就往往成为成败的关键因素。

(四)快拉快吊,前后结合

以平高球快压对方后场两底角,配合快吊网前两角(或运用劈杀)引对方上网,当对方被动回击网前球时,即迅速上网控制网前,以网前搓、钩球结合推后场底线两角,迫使对方疲于应付,为前场扑杀和中、后场大力扣杀创造机会。这也是一种积极主动、快速进攻的打法。这种打法,要求运动员身体素质好,特别是速度耐力要好,技术全面熟练,而且还具备突击进攻的特长技术。

三、技战术意识的训练

竞技体育项目不能脱离比赛,比赛是以争取最高运动成绩为目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在激烈的攻守对抗条件下进行的,必然要给运动员造成强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运动员要充满自信,勇于拼搏,迎接挑战,不畏强手,不怕挫折,无论比分领先、落后。情绪要始终稳定,不急不躁,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把注意力放在技、战术的合理运用上。

我们除了要继续抓好羽毛球基本技术教学外,还要抓好学生文化知识和专项理论课的学习。特别要学好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以此帮助学生努力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平,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总之逐步地形成、逐渐地强化羽毛球意识,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才能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意识。

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羽毛球意识,仅靠理论教学和简单的技术战术训练是很难达到较高的水平,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自参加比赛或亲自观摩高水平的比赛,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一场重大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往往是一次技术和意识上的提高过程。由上可见,羽毛球意识是运动员提高羽毛球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积极健康的心理活动。羽毛球教练应通过教学、组织训练、带队参加比赛等形式来培养运动员的羽毛球意识,为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平和今后的教学能力打下的基础。

四、小结

羽毛球意识也即是所谓的“球感”,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由长期的专项训练而形成的,也会因为长期没有击球训练或情绪紧张、身体状态过度疲劳而减弱,甚至消失。羽毛球意识是技术水平获得高度发展并出现竞技状态的心理标志,是羽毛球运动员成才的关键因素,是高水平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特征。因此,在羽毛球教学中要注重羽毛球意识的培养,为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1995(2):25-27.

上一篇:电商环境下的品牌建设与变革 下一篇:雾霾也是难得的环境教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