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叔”耿乐:不被定义的多种可能

时间:2022-10-22 11:39:09

耿乐是娱乐圈中少数无法被明确定义的男演员之一。中央美院高材生的标签从他进入电影圈起就成了其彰显个性的光环;一张棱角分明、轮廓硬朗的脸,尽管不纠结于貌美和英俊,却也独露出一番帅气;而自成一格的表演风格,不与学院派的固定教育一争高下,却也照样赢来了众多导演的青睐和观众的赞赏。

作为一个自小与绘画结缘的人,耿乐的生活和事业都充斥着如绘画一般绝妙的诗意和情趣。在娱乐圈游走,名利场的争奇斗艳已经为他带来了太多的成就和个人魅力;而在聚光灯外,他的家庭更是星光熠熠、令人惊叹。耿乐自小生活在北京城,《黄河大合唱》的首演指挥、著名音乐家邬析零先生是他的外公,著名画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国徽设计师张仃先生是他的祖父。在这样的文艺氛围熏陶下,12岁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继又升入中央美术学院,20岁便拿到学士学位的求学经历也必然成了耿乐成长中的重要一笔。

在耿乐眼中,一个优秀的演员应该是一个多面体。因此,入行二十多年,他从未给自己下过定义,无论是学者、父亲、摇滚愤青、文艺型男,他都精心揣摩,拿捏得恰到好处,这与自小就嵌入内心的文艺情结不无关系。在电视剧《戈壁母亲》中,为了更好地诠释又土又倔的垦荒青年钟槐,耿乐从割麦、放羊、劈柴一步步学起;在毒辣的太阳下拉驴车,在缺氧的情况下升国旗,把想到和想不到的苦都吃了个遍。从耿乐身上,观众看到的不仅是饱满、立体的剧中人物,与之相伴的更是一个高素质的演员特有的坚韧和爆发力。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火性男孩到《止杀令》中的威武大将军,再到《疯狂七十二小时》中的偷心贼,耿乐用一部部风格迥异、质量上乘的影片向观众展现了自己的表演实力。

《论语》有云:“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2014年,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厮杀和轰隆声中,耿乐扛起了不走寻常路的大旗,用一部精彩绝伦、看点十足的喜剧片《疯狂七十二小时》作为礼物,送给了不惑之年的自己和喜爱他的观众们。而他的粉丝,如今也将“浪叔”这个新称号,送给了自己的偶像。在“浪叔”耿乐眼中,他如何看待自己与这个世界呢?

Q&A

Q=《爱尚生活》A=耿乐

爱照镜子的自恋大男孩儿

Q: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美术系高材生,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和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A:其实当演员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上大学的时候,《头发乱了》的副导演来我们学校选男主角,在操场上看见了我,就这样,无意之中造就了现在的我。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运气不错,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但因为遇到一些好的导演、优秀的团队,也有了比很多科班生更多的机会。

Q:您饰演的角色很多都是极富个性的,在生活中您也这么酷吗?

A:其实也没有。

Q:生活中的您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A:生活中我有点小自恋,没事儿喜欢照照镜子什么的。

Q:喜欢到什么程度?

A:只要旁边有反光材料我肯定去照一下。我经常在拍戏的时候被女演员指着说,你怎么还在照镜子啊!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喜欢自己、爱自己,重视自己的形象,其实爱美是每个人心里的渴望。

Q:从您平时给人的感觉中还真看不太出来。

A:“自恋”吧,其实是挺中性的一个词。可能女人本身就是希望被男人欣赏,如果男人太关注自己形象,可能从女性的角度会觉得自己被忽略了,她会觉得有危机感,所以她们应该不大喜欢自恋的男人。我觉得自恋要轻松,不要恋到不轻松。

Q:如果要遇到“毁”形象的角色怎么办?

A:我肯定是以建立角色为主。《花样年华》里邋里邋遢的苦力、《惊情神农架》里胡须拉碴的生物学家,我都没怎么在乎形象。其实我特别希望被弄得非常丑,不仅是造型上,在人物的设置上之类的,越丑越好。因为这就是演员的意义,去尝试没试过的,老演自己有什么意思。

极具幽默天赋的文艺型男

Q:现在喜剧片在华语电影市场十分抢手,像之前的《泰》就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您觉得一部好的喜剧片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A:喜剧并不是要疯要闹,喜剧最重要的是节奏。要有真正的幽默元素,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滑稽。这就要求导演丰富的幽默感和演员的真实表演。很多喜剧不好笑是由于它让观众觉得不真实。观众觉得你是在逗我,这不好笑。如果情节设置的尴尬和荒谬是符合逻辑的,观众就会觉得人物所有的反应都是真实的,笑点自然而然就能被观众接受。

Q:这次的《疯狂七十二小时》是一部喜感十足的电影,听说是闫妮发现了您的喜剧天赋,您当时感到意外吗?

A:我受宠若惊啊,我就问她,你说的是真的吗?闫妮还真不是跟我开玩笑,她说有机会咱们一定要一起演一部喜剧。

Q:在此之前您从未挑战过喜剧片,李继贤导演为什么觉得您能演?

A:导演给我的回答是:一根筋,又直又楞。

Q:那您喜欢演喜剧吗?

A:我本人十分喜欢演喜剧,因为拍摄的时候,整个过程中人是放松的。既然演戏是个比较累的工作,那为什么不找一些这样能边拍戏边放松的工作呢?

Q:关于你的代表作,观众的第一反应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拍了这么多年电影,有没有觉得这是个遗憾?

A:当然。这可能跟我拍的电影比较多,而现在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人又太少有关。观众记住《阳光灿烂的日子》则是因为这部电影制作精致,发行量大。另一个原因是我的很多片子都没有公演的机会,《头发乱了》、《北京乐与路》都是这样。

至情至性的感性“浪叔”

Q:演戏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跟自己有交集的角色比较好表现。但是有些角色,自己也没有相关经验或体验,比如类似父亲这样的角色,您是怎么把握的?

A:当爹这个事,确实也不能立马亲身体验一下。但是我会观察,看别的人怎么来做父亲。例如我就会在片场看导演吴卫东怎么和自己的女儿打电话,那种神情和语言,都会成为我学习的目标。

Q:拍戏之余你有些什么兴趣爱好?

A:我兴趣爱好挺多的,一段时间迷一件事,前一段时间迷太极。休息的时候我特别宅,能在家待好长时间。我对设计装修特别有兴趣,我之前说过如果我下辈子重新选择职业,我会当建筑设计师。

Q:常看到有艺人说“娱乐圈里没有真友情”,您的友情观是怎样的?

A:我在生活中其实挺随和的,但可能是长相和外形的缘故吧,别人认为我不愿跟人打交道。其实我很开朗的,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很是放得开,只是在陌生人面前会比较拘谨,所以我和性格腼腆的人不大能聊。《阳光灿烂的日子》让我和夏雨成了好兄弟,但他性格也挺腼腆的,所以我们没有多过地深聊过。但我和黄磊就比较熟了,我们一起合作了三部电视剧。黄磊是那样的,即使你不理他,他也有一堆话。黄磊经常说,“咱俩真合拍:我吃素,你吃肉;我抽烟,你不抽;我喝酒,你不喝;我说话,你不怎么说话。”我说那是咱俩互补。

Q:现在娱乐圈刮起爸爸风,您有没有想过要找一个喜欢的人一起组建家庭,安定下来?

A:我觉得这个东西真的要讲缘分吧,不是说我想要小孩了,就随便找个人结婚。我身边就有很多朋友,我一问他们怎么想到的结婚,得到的回答要么是自己家里人催得急,要么就是对方家里施加的压力。庆幸的是,我的家里人并没有给我什么压力,只是偶尔吃饭的时候会淡淡地说一句“你也该稳定下来了”。

Q:你理想中的另一半是什么样子的?

A:我以前比较喜欢爱玩儿的、热情一点儿、活泼一点儿的女孩。现在就会喜欢比较温柔、懂事、会心疼人的女孩子。找女朋友的标准看似是在变,实际上是因为自己在变,自己不断地成熟。

Q:那是否会考虑过圈外的女朋友呢?

A:圈不圈内也不是很重要。一句话吧,在互相欣赏的基础上其他都不是很重要。

上一篇:詹妮弗·安妮斯顿:跳出深渊,依旧甜心 下一篇: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