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课堂,新的我们

时间:2022-10-22 11:36:12

新的课堂,新的我们

摘要: 放眼当今世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数学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板。教师只有在“想”中“做”,“做”中“想”,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同时,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才能使“想”和“做”得到更完美的统一。

关键词: 数学教学合作探究创新教育

近几年,我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的金牌总数常常高居榜首,成为当之无愧的数学“奥赛”第一大国。有人认为,中国的数学“新苗”正在成长,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数学前景大有希望。但也有人认为,为竞赛而刻意进行的强化训练,实际上和让孩子喜爱并且研究数学背道而驰。

学生学习数学既苦又累,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兴趣是创造的源泉。可想而知,失去了兴趣的学问还会有创新吗?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地学?怎样才能让数学发挥魅力吸引住学生呢?新课改提出:教师最大的悲哀在于“包办”,学生最大的问题在于依赖。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新的课堂,我们不再看教师讲得多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多主动。变师为生,把舞台让给学生,变教为学,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表现欲、成就感、认同心是最大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对数学学习便有了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品味学习数学的滋味,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才会有展示自我的欲望,从而有所创新,有所成就。

一、教师的改变

1.课前准备。备课阶段心智的投入增多了,课本知识才能梳理得更活、更新、更细、更宽阔。教师通过换位思考,预设好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将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分工设计得更详细些,以便把握学情,顺利进行交流与展示。

2.课上的变化。课堂精彩,学生主宰,即教师要更多地放手,更多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展示风采。在学生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需做一名合格的演技较高的“导演”、“教练”,由先前的“紧板面孔”的“训教者”、三尺讲台的“权威”变成热情的参与者、支持者,变成与他们零距离的“朋友”,师生处于平等地位。不能把自己完全等同于听众,追问、点评、拓展、评价都应恰到好处地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3.课下反馈。课下反馈信息的获得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教学内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的利与弊、学生的得与失都能很好地反映出来,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的自我反思,为下节课做好充分准备。不知不觉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教师便会变得更充实、更深沉、更机智、更有激情。

二、学生的改变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展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例如在《合并同类项》这一节预习课上,我引入了一个竞赛游戏:求代数式3xy+5x-3xy-7-4x+6的值。规则:由学生给定x,y任意一个值,师生一起计算,给出答案最快且准确的同学获胜。学生给数,师生一起计算,课堂气氛活跃了。我问:“为什么总是老师计算得快呢?”学生纷纷发言,讲出各种理由。我说:“等学完这节课,你们会比老师计算得还快!”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倍增,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全神贯注、饶有兴致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整节课上,学生张扬出来的青春激情,体现出来的生命狂欢,是多么令人兴奋和激动,而此时此刻他们本身也是无比快乐和满足的。

三、授课技巧

课前为精彩的同组展示、相邻组的评价与对抗做好准备。课间学生围绕“问题”议论纷纷,甚至不停走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气氛异常活跃。这样的课堂看似“乱”了,但整个过程都在教师的“导”和组长的“引”下统一安排、统一筹划下进行。

“课堂就是放风筝,学生思维飞得再远、再高、再无方向,但一根放飞的绳索还是紧紧地攥在教师的手中”。课堂30分钟的时间充分留给学生自己主宰,想说就说,想辩就辩,站做不定。教师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点拨、启发、穿针引线,成为高效课堂的调控者、引领者、参与者,做到“放中巧收”。

夏丏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互相给予的,试想一个对学生没有爱的老师,学生会把爱慷慨地给予老师吗?只会形成与老师的对抗心理。教师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要想变苦学为乐学、善学,教师就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探究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追求无极限,探索无止境。只要我们在“想”中“做”,“做”中“想”,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的同时,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力求使“想”和“做”得到更完美的统一,就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上一篇: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与词汇学习策略的... 下一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